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黨中央著眼于國內外發展大勢,科學謀劃、統籌考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重要依據和行動指南,是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全國凝心聚力建設統一大市場,全面暢通國內大循環,將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從而有力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新發展階段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意義重大
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總體要求與戰略部署,及時發布《意見》具有相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強化國內“基本盤”支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我國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必將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局勢。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和整體市場的明顯優勢,這是我國積極參與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重要優勢與關鍵支撐。為此,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全面穩固國內經濟體系循環暢通,“關鍵一招”就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培育和激發國內市場潛力,以自身最大確定性抵御外部不確定性挑戰。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全面推動國內市場由大到強轉變。市場是一種戰略資源。《意見》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從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市場平臺設施、要素和資源市場、商品和服務市場、市場公平監管等維度提出了高標準和高水平推進全國市場統一性建設的根本要求。這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工作方法論,“大”乃“強”之基,“強”乃“質”之本。強大的國內市場不僅指規模范圍更大,而且指制度規則更完備、結構層次更優化、影響力與吸引力更強的現代市場循環體系。這是積極主動配置國內外要素資源的核心能量,是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是推動國民經濟供給與需求在更高層次與水平上實現動態均衡的完整系統。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全面打通制約國內大循環的堵點。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全球競爭將聚焦人工智能和5G等科技領域開啟的新市場。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持續增進市場發展活力和更好服務人民群眾生活,需要以全國統一大市場作為堅強后盾。《意見》立足發展實際和未來需求,聚焦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和卡點,圍繞推動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等主要目標定位,聚焦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存在的不正當干預、隱性壁壘門檻等突出問題,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且行之有效的重要改革舉措,在當前背景下有利于強化助企紓困和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保障力度。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加速向我匯聚。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是有效滿足自身和世界需求、爭取國際貿易談判利益、改善企業外貿環境、吸引境外優質投資的重要抓手,是在全球治理中謀求與我國市場規模和貢獻相稱的影響力的關鍵。《意見》布置推動國內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促進內外市場規則標準融通,有利于以國內統一大市場為“內核”強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資源向內匯聚,進而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塑造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持續增強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影響力,進一步夯實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機制,從而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基礎支撐。
《意見》的突出特色和五大亮點
總體來看,《意見》提出的一整套制度設計和實踐路徑,具有很強系統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優先推動真正體現改革意圖和能夠發揮實際效果的改革措施,充分凝聚全社會共識,齊心戮力、砥礪前行。
一是立破并舉、獎懲分明,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意見》一手抓“立”,強化市場規制和監管執法要統一,明確立規建制的目標任務;另一手抓“破”,針對市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妨礙依法平等準入和退出的做法、招標采購領域違反統一市場的規定做法,在全面梳理有關規定的基礎上,《意見》依法提出動態發布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問題清單,建立典型案例通報約談和問題整改制度,尤其是持續強化破除隱性壁壘工作,確保相關舉措可落實、能落實、落實能見效。
二是立規建制、迸發活力,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一方面,要認識到,真正的市場強大是內生性的,關鍵在于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培育和激發廣大市場主體活力,通過市場主體的高質量發展由內而外地推動市場體系實現高標準建設。《意見》重視暢通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訴求反映渠道,務求使市場主體更有獲得感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離不開政府的立規建制與“保駕護航”,政府“有為”體現在加快補齊市場設施“硬短板”和規則“軟短板”,明確階段性目標要求,強化統一規則和政策的穩定性與可預期性,充分放活各類要素資源,為市場發展和結構優化提供“源頭活水”。
三是頂底結合、條塊互動,充分調動地方和部門積極性。各地方各部門要提高站位、著眼全局、服從大局,充分發揮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正確認識和把握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國內大循環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定位,堅決破除地區間“諸侯割據”、各自為政搞地方小循環的錯誤認識和做法,打通“區塊”“省域”和“城市”“城鄉”等不同區域空間之間的經濟循環。與此同時,優先推進區域協作,也將為加快構建統一大市場創造有利條件,《意見》要求,結合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區域,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加快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積極總結并復制推廣成功經驗。
四是共建共享、優化升級,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客觀來講,與我國加快構建智能消費大市場的愿景相比,新型設施網絡尚待拓圍增效;以謀求與大國體量相稱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對照,國內仍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易平臺。為此,《意見》強調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完善市場信息交互渠道和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包括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優化行業公告公示等重要信息發布渠道,推動各領域市場公共信息互通共享;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推動商品市場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等切實舉措。
五是公平競爭、質量至上,推進要素資源、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當前廣大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問題包括平臺壟斷限制競爭、侵犯個人隱私、智能化缺乏明確標準等現實問題。《意見》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正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切實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痛點的部署。同時,要求健全商品質量分級制度,廣泛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升級行動,加強全供應鏈全產業鏈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開展人工智能社會實驗,推動制定智能社會治理相關標準,統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領域標準,探索建立智能設備標識制度,聚焦新興重點領域需求,突破一批關鍵測量技術,研制一批新興標準物質,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意見》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作者王昌林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郭麗巖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