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強鏈補鏈 數字轉型
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一項項可喜的進展,見證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強國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制造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推進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走進正滿負荷生產的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總裝車間,機械手臂輾轉騰挪,一張張大尺寸激光顯示光學屏完成貼合工序,進入貼邊框、包裝、出庫等后續流程。“產品供不應求,今年前兩個月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100%,全年出貨量預計能翻一番。”公司副總裁吳慶富介紹。
作為國內激光顯示光學屏龍頭企業,成都菲斯特成功攻克超大尺寸菲涅爾透鏡制造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并榮獲“2020年中國專利銀獎”。“2021年,我們率先實現了光學屏120寸應用。”吳慶富說。
鍛長板、補短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關鍵領域產業鏈攻關取得可喜進展,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新型顯示產業強鏈補鏈見成效。工信部統計顯示,“十三五”期末,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增長速度和市場占有率均居全球首位,高端化發展加速,多條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滿產滿銷,全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批量出貨,8K超高清、窄邊框、全面屏、折疊屏、透明屏等多款創新產品全球首發。
重大裝備產業取得新突破。國內首臺超長行程高鐵專用高速五軸加工中心成功下線、世界首臺鑄鍛銑一體化3D打印數控機床研發成功,諧波減速器、自研控制器、國產智能控制和應用系統實現量產應用,2021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44.9%。
核心基礎零部件產業加速發展,整體規模居全球前列,齒輪、緊固件、模具等產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轎車三代輪載軸承單元、海洋平臺齒輪齒條升降傳動裝置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零部件實現技術和規模應用的重大突破。
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近年來,產值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超硬材料等百余種材料產量居世界首位,為支撐制造強國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世界首臺百萬千瓦級水輪發電機組正式投產,標志著我國重大裝備制造實現新跨越,特高壓輸變電、大型掘進設備、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等躋身世界前列,產業創新加快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中國制造正向中國創造大步邁進。
推動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拓展,增強產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
3月10日早8點,美的集團洗衣機事業部無錫工廠里,前一天的訂單根據交付周期自動完成排產。500余種型號的產品,通過工業互聯網制造執行系統,被分配到生產線上完成組裝,約70%的產品進入直發庫,裝車發運。
“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企業消除了設備管理難、品質管理難、工藝良品率提升難等痛點。”美的集團洗衣機事業部無錫工廠廠長何慶春說,2021年,工廠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交付期縮短約35%,單臺能耗下降了至少16%。
“數字化轉型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生產運營效率、更快的市場響應水平和更大的價值創造。”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超過60個國民經濟大類已廣泛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并由生產、管理等單點應用走向橫跨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環節深度變革。部分企業通過開展數字化驅動的產品服務、全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等新模式探索,創造新價值空間,催生新業態,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數字化轉型基礎不斷夯實。通過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培育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超過150家,平臺服務的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字化轉型范圍不斷拓展。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與鋼鐵、汽車、裝備、電子、石化等制造業行業加速融合滲透。“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全國已經超過2000個。
數字化轉型程度不斷提高。截至2021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已經達到55.3%,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到74.7%。開展網絡化協同和服務型制造的企業比例分別達到38.8%和29.6%。
“黨的十八大以來,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步伐加快,數字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工業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實力的增強,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成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物質技術基礎。”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說。
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激發市場主體新活力
北京冬奧會期間,22輛搭載大氣環境監測類質譜儀器的走航車,每天全時段巡查,對重點管控區域進行污染畫像,快速發現污染異常點位。“很高興能為分級管控提供數據支撐。”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振說。
禾信作為國家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已申請與質譜儀器相關專利超過200件,突破掌握一批關鍵核心質譜技術,逐步實現了質譜儀器的國產化。
作為中小企業的排頭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產業技術基礎和共性技術研發的重要載體,是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以及提升制造業整體素質的重要發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工信部已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批共計4762家,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平均研發人員占比25%左右,平均有效專利數逾50項。此外,還培育了5批596家“單項冠軍”企業,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約5萬家。
中小企業是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肖亞慶表示,今年要扎實抓好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等助企紓困政策落實,著力解決中小企業困難問題。著力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再培育30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施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專項行動,支持更多中小企業成長為“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