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奔馳、奧迪、特斯拉、沃爾沃、名爵、路特斯……這些在全球享有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汽車品牌,如今越來越多地在中國完成整車或主體的生產制造。在“世界名車中國造”現象的背后,深層原因是我國制造業達國際一流水平和產業鏈完善優勢。
品牌收購 延續經典
上汽集團于2007年收購英國知名汽車品牌名爵(MG),從主力車型、主要工序在中國工廠完成,發展至2016年,名爵汽車英國長橋工廠正式停產,自此名爵汽車所有車型全部由中國工廠負責生產,實現了中國制造賦能全球品牌,令世界名車延續經典、煥發活力的成功模式。
時至今日,名爵品牌在海外的影響力依然強大,而且名爵依托上汽集團強大的全球供應體系,全程打通包括設計、研發、制造、售后等在內的所有環節,能及時捕捉各個市場的一線信息,并根據不同市場需求來開發和供應產品,提供快速服務響應。
有了制造世界名車的底氣,上汽集團2022年的海外目標是突破80萬輛,其中名爵海外銷量爭取在50萬到60萬輛甚至更高。上汽集團還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出口百萬輛汽車的目標,其中名爵海外銷量是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誕生近百年的汽車品牌,名爵在全球市場仍具備號召力,海外消費者對于名爵品牌有著心理上的親切感和認同感,這也讓名爵得以在全球范圍內收獲持續增長的銷量和認可。
此外,為了實現在歐洲市場12萬輛的年銷量目標,上汽集團計劃為歐洲市場量身定制一款全新電動車——MG EH32。談及該車型的前景,上汽集團對媒體透露,經過多年市場考驗,隨著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的銷量達到一定規模,上汽集團已經到了在海外市場進行本土化研發的最好時間點。
“這款車是上汽集團集成本土優勢資源,瞄準全球市場的一款拳頭產品。經過全球市場調研,MG EH32將會搭載電動車專屬架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創新技術,對標全球化的安全標準。”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
并購合作 實現雙贏
通過并購,一些海外老牌車企不僅在資本上與中國車企良性互動,還保持了品牌連續性,實現了先進技術共同協作應用,形成多重共贏局面。
吉利集團在2010年并購沃爾沃后,雙方進行了一系列深度合作。沃爾沃主要車型S90、S60L、XC60等明星車型也逐步實現在中國成都、大慶的整車生產基地完成。
沃爾沃汽車首席執行官漢肯·薩繆爾森曾說:“沃爾沃在中國設廠,絕不是用來生產二流汽車的。”只要遵循嚴格完備的生產體系,不管是在中國、歐洲還是美國,都能生產出統一品質的汽車,而且在中國設立工廠實際上有助于提高沃爾沃的產品競爭力。
如今,中國制造的沃爾沃汽車已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遍布五大洲市場,凸顯了“中國制造、全球品質”的硬實力,也是沃爾沃汽車深耕中國、服務全球的堅實力證。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并購形成的品牌合作,沃爾沃和吉利集團共同研發的CMA緊湊型模塊化架構成為兩家車企共贏的一大抓手,將生產技術和安全標準提升至國際一流水平。
漢肯·塞繆爾森表示:“CMA緊湊型模塊化架構生產的40系列車型有巨大的潛力,這將幫助我們在重要的緊湊車型中擴大市場份額和滲透率。”
據悉,所有誕生自CMA架構的車型,全都在各項安全碰撞測試中取得十分優異的成績,包括目前中國最苛刻的中保研碰撞測試。該架構具備的靈活性和延展性能夠兼容不同級別的車型,尺寸范圍更廣,涵蓋的品牌更多,并且產出車輛的穩定性也可以得到保證。
此外,吉利集團還在2017年6月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簽署最終協議,收購DRB-HICOM持有的寶騰汽車49.9%的股份,并收購了寶騰持有的英國路特斯集團51%的股份。至此,世界著名跑車品牌路特斯也被吉利集團收至麾下。
自此,路特斯加深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的拓展。2月22日,路特斯全球總部智造中心一期項目開工儀式在武漢經開區舉行,與路特斯武漢智能工廠一并成為業界焦點。
與其他超級跑車品牌不同,路特斯在全面轉型電動化的同時注重向“生活用車”領域拓展。路特斯預計10年后年銷量將從2021年的1710輛增長至15萬輛,漲幅接近100倍。有業界預測認為,未來五年內,智能化將是路特斯發展的關鍵,而中國智能工廠是重要一環。
主動建廠 集聚優勢
近年來,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備受矚目。特斯拉是在中國放開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之后首家受益的企業,位于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上海超級工廠,在2019年跑出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公布的2022年開年銷量數據顯示,特斯拉1月以59845輛的交付量迎來“開門紅”。值得注意的是,1月特斯拉出口量達40500輛,凸顯了上海超級工廠作為特斯拉主要出口樞紐的重要戰略位置。
運營僅兩年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成為特斯拉主要的出口中心。在上海超級工廠的助力下,特斯拉頻頻收獲歐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好評,“中國制造”功不可沒。目前,上海超級工廠已經達到90%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在特斯拉超級工廠所在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已經構建起汽車芯片、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內飾、車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車全生態領域“安全、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
特斯拉Model 3車型在全世界都獲得了巨大的銷量,雖然特斯拉也想在歐洲建廠,但是一直以來都進展緩慢。而在中國建廠,開工當年即建成、投產、交付,這樣的速度是其他國家都無法比擬的,而且中國有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動力電池廠家支持,而本土汽車元器件供應商更涵蓋新能源汽車三電、整車沖壓磨具、底盤、內飾、中控等幾乎全部子系統。
2021年特斯拉年度財報也對上海超級工廠給予了極大肯定。面對全球供應鏈、物流運輸、勞動力和其他生產制造等方面的挑戰,特斯拉財報指出:“本地化生產對降低單車成本以及提高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技術集群效應在中國日益凸顯。2021年上海臨港新片區的工業總產值達到2550億元,新能源汽車成為首個千億級產業。預計到2025年,新片區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地。
業界認為,世界名車越來越多產自中國,其實也帶動了中國汽車品牌崛起,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信譽背書。而智能化、電動化等汽車業新趨勢,在中國市場獲得了比歐美成熟市場更大的成功,中國車企在這些新領域布局更早,對本土市場的了解也更深入,這些都是促使海外車企選擇中國作為產地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零部件動力電池,其產能一直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在動力電池領域發展迅速、產業鏈完善,而海外動力電池廠多處在建設周期,在動力電池處于“賣方市場”和全球汽車業尋求電動化轉型的當下,相信越來越多尋“捷徑”的海外車企會將腳步邁向中國。
羅蘭貝格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赟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中國整車出口比例會越來越高,中國車企造車能力近年來進步顯著,受到業界認可。“一方面利好政策落地,2022年放開了汽車類外資公司在華持股50%限制,會吸引更多外國車企在華尋求建廠造車;另一方面,全球汽車業加速擁抱電動化,中國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相關領域具備優勢,涉及的一、二級供應商齊全,相信會有越來越多海外名車在未來落地中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