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就業目標提前超額完成,穩定就業局勢有啥秘訣?記者帶您走進3場特殊的招聘 穩就業 實招多
近日,安徽安慶市雙井社區志愿者為求職者介紹“就業超市”平臺。
黃有安攝(人民視覺)
2021年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7萬人,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成績來之不易。就業政策的助力有多大?就業服務如何落地?勞動者感受如何?記者帶您走進3場特殊的招聘,聽聽企業和勞動者的心里話。
一項政策穩就業
新型學徒制支持企業培養人才、降低成本
2021年,鄧錦洲很忙。
這一年,需求回暖、訂單增多。招聘、培訓、調薪,作為廣東中山益達服裝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鄧錦洲的工作量趨于飽和。
即便如此,他依然選擇推廣一項全新的制度——企業新型學徒制,即由企業與教育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
一家勞動密集型民營企業,為何搞起新型學徒制?
“新型學徒制,讓工人升職的空間更廣闊,也使企業能以更低成本擁有一支穩定的技術工人隊伍。”鄧錦洲說。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山益達一度陷入停產。得益于廣東省推出的以工代訓和企業職工適崗培訓補貼政策,中山益達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有財力按時發放工資,堅持不裁員,穩定員工隊伍。當市場回暖后,企業又能第一時間組織培訓補齊人手,開足馬力生產,及時搶占市場。
截至2021年6月,中山益達獲得了486萬元補貼。“這些補貼讓益達免于陷入2020年下半年激烈的‘搶人大戰’,保持生產穩定。這也給我們上了一課,不能僅依賴招新工人,也要推行新型學徒制,以‘技能提升+待遇提升’的方式穩定技術工人隊伍,既能降成本,也能增效率。”鄧錦洲說。
2021年9月,廣東省“每培訓一名新型學徒制學員可獲得6000元補貼”的政策出臺,中山益達全面推行新型學徒制的信心更足了,一場特別的內部招聘會啟動,從2800名一線工人中選取455名縫紉工、145名服裝制版師,打造企業核心技術工人隊伍。
消息一出,員工們躍躍欲試,“參加新型學徒制,技術更強、效率更高,就能漲工資。”“參加新型學徒制拿到技能等級證書,積分落戶可以加分,子女上學更方便。”2個月后,內部招聘會圓滿畫上句號,中山益達的訂單也排到了2022年6月。
“穩企安商政策要做到精準滴灌,我們通過主動服務和走訪調研發現,實施‘技能挖潛’能有效幫助企業提質增效。”廣東中山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1至11月,中山市共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8.8萬人次,補貼3.5億元,用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培養人才、穩住崗位、降低成本。
一個品牌促就業
各地已涌現出146個覆蓋一二三產業的勞務品牌
2021年7月,29歲的河南駐馬店市平輿縣董莊村小伙兒喬飛虎,被推薦參加了免費的防水工中級培訓,如愿實現了家門口高質量就業。“拿到證書后,我就能拿噴槍了,每天工資能漲100元。3年前,俺可想不到能有今天!”喬飛虎咧嘴一笑。
同樣開心的還有防水“新兵”李坤鵬。“虎哥加薪,我們開心,知道了今后的路咋走,生活更有盼頭。”李坤鵬2021年5月正式成為一名防水工,是喬飛虎的師弟。
兩人能入防水這一行,多虧了開進村里的招聘會。
2019年正月初七一大早,村里大喇叭驟然響起招工信息,喬飛虎被媳婦兒攆著去村委會找活干。
到了村委會一瞧,防水工是主打工種。平輿縣是有名的防水之鄉,親戚街坊都干這行。“干防水煙熏火烤、爬上爬下,又臟又累。”喬飛虎小聲嘟囔。
“如今科技進步了,干防水可是技術活兒。”工作人員拉著喬飛虎一通介紹。
聽說政府部門提供技能培訓,還負責介紹工作,喬飛虎動心了,當場就報了名。2019年3月進班學習,4月拿到技能證書,一周后,正式入職河南藍翎環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李坤鵬的經歷和喬飛虎相似。從培訓、入職,再到晉升中級工,他倆享受的一系列就業服務,源于“平輿防水”勞務品牌的配套政策。僅2021年,“平輿防水”勞務品牌就走進了224個村進行宣傳,舉辦15場招聘會,吸納1500多人成功就業。
做大做強“平輿防水”勞務品牌,平輿縣實現促進就業與產業發展良性循環。打造實訓基地、組建職業學院、舉辦技能競賽,防水產業工人技能強,“做防水、找平輿”名氣更大。截至目前,平輿縣共有建筑防水企業1000余家,防水材料生產企業30多家,吸納像喬飛虎這樣的防水工25萬人,實現年勞務收入170億元。
“進入新發展階段,抓好勞務品牌建設是擴大就業規模的重要切入點。”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說,勞務品牌帶動就業人數多,從業人員就業更加穩定、收入更高、權益更有保障。2021年,人社部等20個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勞務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促進勞務品牌發展。截至目前,各地已有146個較為成熟的勞務品牌,把地方人口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個市場助就業
零工驛站是公共就業服務向靈活就業領域延伸的有益嘗試
清晨6點,天蒙蒙亮。
“呦,大娟來了。”不知是誰一聲吆喝,湖北漢川市汽車站門口聚集的人群一下熱鬧起來。席地而坐的、靠墻打盹兒的、刷手機的人都站了起來,自覺排成兩列縱隊。
宋業丹正是其中之一。眼瞅著大娟利索地打開零工驛站車站店的大門,他迅速鉆入大廳,麻溜地打了一壺熱水,占據有利位置,隨時準備“推銷”自己。
6點多,馬攀走進驛站。只一眼,宋業丹就意識到這是雇主,第一時間迎了上去。
“今兒多少錢?”“240元。”
“在物流園干過沒?”“干過一陣子。”
“那行,走吧。”
簡單幾句交流,宋業丹敲定了今天的工作。他登上馬攀所在的孺子牛人力資源公司的班車,前往武漢物流園開始一天的搬運、分揀工作。
不到半小時,聚集起來的四五十個人紛紛散去,大廳內又安靜、空曠了下來。
“零工市場就是這樣,每天有兩個高峰,早上6點開門后,晚上10點關門前,一個招白班的,一個招夜班的。”零工驛站車站店工作人員大娟介紹,零工市場主要針對一些零散、靈活、臨時性的工作,工作技能要求不高、勞動強度也較小。
第一波招工高峰過去,大娟梳理了新的崗位信息粘貼到櫥窗內,并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漢川離武漢近,好多臨時性工作都集中在電商行業。”大娟說,各大品牌的倉儲部,順豐、拼多多物流都是招聘大戶,“‘雙11’‘雙12’期間招聘量更大,每天得招600至800人。”
下午6點,宋業丹和工友們回到驛站,領到工資的人們談笑風生。
“工資日結,真好!”揣著工資,宋業丹感慨,受疫情影響不想出遠門,過渡期打打零工也挺好。一旁的工友們也紛紛說:“家里老人年紀大了,得閑了我就來打工,有需要就在家照顧。”“我家開店的,冬天生意冷清了,打零工能補貼家用。”
邊聊天邊伸展腿腳,宋業丹真心為驛站點贊。以前的零工市場都在馬路上,連個歇腳的地兒都沒有。2021年10月,漢川市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部分資金,建了零工驛站,這里不僅能遮風擋雨,還有熱水、衛生間,能給電動車充電。
“政府搭臺更規范,工資日結有保障。”大娟介紹,政府部門要求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當日結清勞動者工資,讓勞動者實現當天打工、當天拿薪。驛站運行至今,已累計輸送零工1.38萬人次,發放工資198萬元。
“零工驛站是公共就業服務向靈活就業領域延伸的一種嘗試,彌補了傳統公共就業服務在服務靈活就業方面的不足。”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說。
張成剛分析,零工市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當前,我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已達2億人,其中不少為傳統零工市場的從業者。這部分勞動者中,男性多集中在45歲至58歲,女性多在35歲至50歲之間,年齡偏大、技能水平偏低,且大多數因為家庭等原因,持續工作意愿較低。同時,企業也經常有臨時性、周期性的用工需求。“在此背景下,加強零工市場建設,將零工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有利于滿足各方需求,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韌性。”
3場特殊的招聘,正是我國就業服務落地見效的縮影。2021年1至9月,人社部門共發放就業補助資金647.2億元;向161萬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151億元;截至目前,累計發布崗位信息7000多萬個……一項項落到實處的就業政策,一次次暖心貼心的就業服務,為穩定就業局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