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十四五”時期,我國大數據產業將面臨什么樣的形勢?如何推動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數據產業規模超1萬億元
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介紹,大數據產業包括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軟硬件產品開發、銷售和租賃活動,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可以說,大數據產業貫穿數據全生命周期。典型的企業主要包括兩類,即提供大數據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企業,以及利用大數據賦能的傳統企業。
謝少鋒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大數據產業快速起步,據測算,大數據產業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2020年超過1萬億元,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逐漸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產業。大數據產業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產業基礎日益鞏固,產業鏈初步形成,生態體系持續優化。
與此同時,我國大數據產業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謝少鋒稱,目前,全社會對大數據認識參差不齊,相當比例的企業、部門、人員缺乏“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大數據思維,導致數據價值難以充分釋放。大數據產業發展也面臨著突出的人才短板。大數據技術人才不足,復合型人才更稀缺,嚴重制約著產業發展進程。
步入集成創新和泛在賦能新階段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認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步入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國際產業競爭格局深刻調整,技術倫理、數據安全等風險隱患增多,均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形成了不小的挑戰。
江明濤稱,從國際格局變化來看,發展大數據是搶抓新時代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當前,全球經濟格局加速重構,發展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圍繞大數據技術產業、跨境數據流動、數據治理等方面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普遍將發展大數據產業作為重要戰略,搶占大數據產業發展制高點。
“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大數據產業正步入集成創新和泛在賦能的新階段。”江明濤說,大數據與5G、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推動大數據技術架構、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加快轉變。大數據深度融入各行業、各領域,推動基于大數據的管理和決策模式日益成熟,加快了其數字化轉型進程。此外,從國內現實需求來看,推動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
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導向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邁進的關鍵期,對大數據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謝少鋒看來,編制《規劃》,目的就是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
謝少鋒介紹,《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導向,按照“價值引領、基礎先行、系統推進、融合創新、安全發展、開放合作”的原則,圍繞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著力推動數據資源高質量、技術創新高水平、基礎設施高效能;圍繞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著力提升產業供給能力和行業賦能效應,統籌發展和安全,培育自主可控和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
謝少鋒表示,《規劃》圍繞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等六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設置了數據治理能力提升、重點標準研制及應用推廣、工業大數據價值提升、行業大數據開發利用等六個專項行動。《規劃》明確了推動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措施,即提升數據思維、完善推進機制、強化技術供給、加強資金支持、加快人才培養、推進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