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要充分發揮其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在日前舉辦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推進數據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更大作用。
夯實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指出,2023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步伐加快,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全國數據工作體系初步形成。數字基礎設施不斷擴容提速,算力總規模達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人工智能、5G、6G等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高性能計算持續處于全球第一梯隊。
“網、算、數、智共同構筑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成為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性問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自學認為,網絡與算力是頂層的數字基礎設施,萬物互聯產生海量數據,拉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以及算力的持續增長。大數據、大模型屬于中間層的數字基礎設施,在不斷創新突破的同時呈現了互相結合、多模融合的特點。未來,中興通訊將持續強化底層核心技術,加快向“連接+算力”拓展。
對此,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抱有相同觀點:“通用大模型底座決定了行業和專業模型的能力和水平,要打造自主可控的通用大模型底座。數據、算力、算法、場景關鍵要素缺一不可。”
今年4月份,訊飛星火V3.5發布長文本、長圖文、長語音大模型,不僅能夠快速學習海量文本、圖文資料、會議錄音,還能在各種行業場景中給出專業、準確的回答。“我們將通過軟硬件的深度融合和集群聯動,彌補在單個芯片和單卡上的劣勢,努力在算力上不被甩開。”劉慶峰說。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算力需求呈爆發式增長,算力基礎設施發生深層次、結構性變革,其分布由就近部署向“東中西”泛在部署轉變,算力層級由集中式向“云邊端”立體式轉變,算力架構由以通算為主向“通智超量”異構形態轉變。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提供豐富多樣、無所不在的算力服務,有助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下一步,要繼續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協同,提升數字中國建設質效,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機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數字化支撐。”劉烈宏說。
充分釋放數據價值
數據資產化是實現數據價值的重要抓手,既需要數據產權、登記制度的支撐以及流通交易市場的推動,也需要數據應用場景的牽引。《報告》顯示,2023年數據要素市場日趨活躍,數據要素生產總量達2.85ZB,同比增長22.44%。
“我們通過不斷完善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基礎制度,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推進構建權責清晰、流轉順暢、作用明顯、安全有序的數據開發利用氛圍,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劉烈宏說。
在中國電子副總經理陸志鵬看來,數據要素化是數據資產化的實現路徑,中國電子定義數據元件,破解了數據確權、估值、定價、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難題,還可作為數據流通標的物,形成完善的數據資產體系。作為穩定的數據要素形態,數據元件不僅具備安全屬性、價值屬性和品質屬性,在實現數據的風險隔離與安全管控的同時,還可提升數據價值密度,實現數據資源的產品化流通和規模化應用。中國電子攜手德陽開展的數據資產化實踐證明,數據元件是數據資產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支點,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模式得以實現,撬動數據資源巨大市場價值。
公共數據涉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方方面面,蘊藏著巨大經濟價值。推進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對于賦能現代化治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電子云數據運營業務部總經理宋超介紹,中國電子云數據港通過公共數據運營平臺、數據資產服務平臺建設,以及數據授權合作,打造安全合規體系和可信開發環境,保障數據在可用不可見、數據不出域的前提下,形成數據價值對外輸出。此外,通過鏈接數交所、產業企業、政府等需求端,以行業可信數據空間為核心,發揮自身跨行業認知能力優勢和生態聯動優勢,持續服務各類數據需求。
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副董事長、總經理龐松濤表示,在數據開發運營方面,浪潮云洲以數據為驅動,依托工業互聯網、行業數據空間、區域數據空間等能力,打造數據資源入表、數據價值全流程服務、數據運營管理平臺、數據金融服務等數據價值化場景應用。助力企業實現授信貸款、數據產品交易、數據知識產權價值化,目前已先后為浪潮集團內部、南京市鼓樓高新科技發展集團等企業完成數據資源價值化服務,發揮數據要素價值。
筑牢數據安全底座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拓展空間,統籌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與安全,正成為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命題之一。
“數據安全是保障數據要素市場有序發展的必要前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關村實驗室主任吳建平指出,要提升安全的技術保障水平,在數據要素流通各環節交叉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等,發展可信的數據空間,為數據要素流動安全合規提供技術支撐。
螞蟻集團董事長兼CEO井賢棟同樣認為,數據要素要“用得好”,關鍵是“流得動”。螞蟻正在探索下一代隱私計算技術,提供普惠的隱私計算服務,包括一套端到端的數據安全保障,通過全鏈路密態、實時風控確保數據安全;一個隱私計算云服務平臺,讓企業像購買云服務一樣購買隱私計算服務,解決易用性問題。
“過去農業數字化程度低,難以滿足銀行授信風控要求,難以獲得信貸支持。”井賢棟介紹,農業農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與網商銀行發起“農戶秒貸”項目,通過螞蟻集團隱私計算技術,安全融合多源數據,實時分析,掌握農戶經營情況,手機一點就能“秒貸秒批、隨借隨還”。
在峰會期間舉辦的2024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上,如何保障金融數據安全成為關注焦點。數字安全賽道評委、北京市特聘專家楊曉靜是多項大數據專利的發明人,她表示,比賽中多名選手從金融數據分類分級、跨境數據流動監控、支付數據個人信息共享“最小必要”原則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行業的具體實踐。
“以證券行業為例,其數字轉型已經進入關鍵階段,但此前并沒有統一標準規定哪些數據可以匯集和共享,《證券期貨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引》出臺后,機構就可以‘安全用數’,這有利于擴展金融大模型的應用場景。”楊曉靜說。
“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要‘發展為先、安全護航’。”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面對復雜的數據共享、開放、開發利用到交易的流轉過程,既要防止全局性的數據勒索和泄露,又要對重要數據和關鍵環節實施動態和適度的安全防護,通過識別關鍵場景和環節,實施分階段的精準和動態防護。要加快打造數據流通安全合規體系,為數據資源化、要素化、產品化等環節提供制度保障與技術支撐,圍繞數據要素流通活動、平臺以及基礎設施進行安全防護,利用管理和監督手段,確保體系有效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