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價格改革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人民時評)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使價格成為技術勞務價值的“度量衡”、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信號燈”、公立醫院練好內功的“助力器”
醫療服務價格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近幾年,黨中央部署推動一系列改革,通過取消藥品加成、帶量集中招采和加強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了藥品耗材價格,減輕了群眾負擔,也為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創造了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合理補償機制,穩定調價預期,確保群眾負擔總體穩定、醫保基金可承受、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可持續,提高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質量和水平。”不久前,國家醫保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明確通過3至5年的試點,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經驗;到2025年,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這一改革關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醫療事業的發展,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什么是醫療服務?人們熟知的診察、化驗、護理、手術、中醫服務等,都屬于醫療服務。2015—2019年,各地配合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同步調整和優化了醫療服務價格。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疾病譜變化以及人們健康需求提升,醫療服務價格管理的一些內容已經不適應現實需要,亟待破除疏導深層次機制性矛盾、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體系。唯有讓醫療服務價格真正反映醫療服務價值,才能讓醫院專心于“看好病”,保障群眾獲得高質量、有效率、能負擔的醫療衛生服務。
保障醫療服務優質高效供給,需要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區分普通服務和復雜服務的技術勞務價值,理順比價關系。當前,醫療服務價格體系有一些短板需要補齊。比如,兒科、護理等服務項目價格偏低、供給不足;難度大、風險高的醫療服務價格,與其他普通項目拉不開差距;特色優勢突出、功能療效明顯的中醫醫療服務,需要傳承創新和發展;設備折舊占比高的檢查治療項目,需要擠出水分,還利于民,等等。落實落細《試點方案》舉措,將比價關系理順了,醫院才能靠服務質量吸引人、靠技術價值獲得回報,降低對藥品耗材收入的依賴,從而減少醫藥總費用不合理增長。
保障醫療服務優質高效供給,需要秉持技術勞務和物耗分開的原則,讓價格反映醫療服務價值。過去強調將醫用耗材合并在價格項目內打包收費,初衷是規范醫用耗材合理使用,間接約束醫用耗材費用過快增長,但實踐中暴露出一些問題,甚至出現為了賣耗材新增項目的現象。“技耗不分”的做法,難以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也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費用負擔。《試點方案》推動“技耗分離”,有利于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也更能適應臨床診療和價格管理需要;另一方面,將醫用耗材分離出來,通過醫保談判和集中采購等方式,可降低醫院運行成本。
此項改革涉及利益面很廣,結合此前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經驗來看,需要下大力氣深化推進。為此,《試點方案》提出建立5項機制、強化3項支撐、統籌4項配套改革。這也意味著,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需要打好“組合拳”。立足當下,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銜接推進醫務人員薪酬制度改革、醫保制度改革,才能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真正落到實處。著眼未來,開展監測評估、動態調整,使價格改革走上標準化規范化道路,才能起到優化配置醫療資源的作用,推動醫保、醫療、醫藥高質量協同發展。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使價格成為技術勞務價值的“度量衡”、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信號燈”、公立醫院練好內功的“助力器”,從而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保障好醫療服務優質高效供給。有關各方應抓住有利時機,積極穩妥開展試點工作,統籌推進相關改革,提高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的質量,更好保障病有所醫、提升人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