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要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修訂政府定價規則,強化政府定價約束,不僅可以更好地依法治價,也有利于穩定預期,激發經濟增長活力——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就《政府制定價格行為規則》修訂稿向公眾征求意見。與原《規則》相比較,此次修訂的新版本修改22條,新增5條。
據介紹,新修訂稿進一步縮小了政府制定價格的范圍,明確將制定價格機制納入《規則》適用范圍,并完善政府制定價格的依據,健全政府制定價格的程序,強化制定價格后評估和動態調整,強化公眾參與決策。
專家表示,隨著價格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政府定價范圍不斷縮小,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政府定價的約束可以弱化。相反,通過修訂政府定價規則,強化政府定價約束,不僅可以更好地依法治價,也有利于穩定預期,激發經濟增長活力。
有規矩才能成方圓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在認真評估風險、科學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放開能夠由市場形成的價格,減少政府干預。
從中央層面看,已經先后放開、下放了約80項商品和服務政府定價。各地也結合本地實際,主動放開、下放了一大批政府定價項目,更好地發揮價格機制在引導資源配置方面的積極作用。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定價范圍已大幅縮減。2015年新頒布的中央定價目錄僅保留7種(類)20項政府定價。31個省區市定價項目也由四年前的平均100多項減少至平均45項左右,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自然壟斷行業。
在價格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的基礎上,此次新修訂的《規則》明確政府制定價格的范圍主要限定為“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和服務等”,進一步縮小政府制定價格的范圍。同時,明確定價機關應當按照法定的權限制定價格,不得越權定價。
“價格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要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孟雁北表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價格改革中,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哪些領域的商品和服務由政府定價,哪些則是把定價的自主權交給市場。對于市場定價部分,政府應該實行必要的監管,政府定價部分,同樣必須受到約束。
孟雁北表示,我國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價格領域,同樣應該構建完善的政府價格制定規則體系。有了規則,全面依法治價才有堅實的基礎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劉樹杰指出,在價格改革中,政府必須管住管好那些放開以后社會成本大于收益的行業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政府的價格規制就必須做到有規可依、依規而為,完全按照法律法規的框架行事。此次修訂《規則》,有利于依法加強和改善政府價格管理,使政府定價制度化、精細化,進而促進相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用戶合理負擔。
定價過程更加透明
根據工作實踐以及減少具體定價事項的要求,此次新修訂《規則》將制定定價機制,作價規則、辦法等也作為政府制定價格的形式之一。今后將更多采用制定公開透明的定價機制辦法管理價格,確保定價的嚴肅性、規范化。
按照《規則》,除依據社會平均成本、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制定價格外,明確規定制定價格可以參考聯系緊密的替代商品或服務價格,強化對壟斷行業的約束;明確規定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價格應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制定,嚴格監管。
“目前,我國有部分商品和服務領域由于特定的發展現階段或行業屬性,實行政府定價仍然很有必要。政府定價往往牽涉到多方利益,明確定價機制,定價工作將更加科學、公開、透明,定價也更嚴肅、更規范,使每一個利益方的正當權益都能得到更好地維護。”孟雁北表示,如果政府定價出現權力濫用或者職權行使不受約束,使用權力不正當、不恰當,定價的過程就會缺乏合理性,所制定價格的科學性、公正性、合理性也會受到質疑。從這種意義上說,強化定價機制,更有利于約束政府定價行為。
劉樹杰也認為,每一項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制定,都會關系到利益相關方的切身利益,如果定價不嚴肅、欠規范,定價方法經不起檢驗,或者政府定價偏離市場太遠,或者價格決策朝令夕改,都會影響利益相關方的市場預期。
“特別是我國目前在許多領域鼓勵推動PPP模式,如果無法給市場主體穩定的市場預期,肯定會影響投資環境的改善和投資者積極性的提高,最終影響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動力的提升。”劉樹杰說。
也有人擔心,由于絕大部分壟斷行業都具有國資背景,因此在政府定價過程中,相關部門會搞“暗箱操作”,導致價格制定過程不透明,制定的價格也偏向企業。
不過,記者了解到,此次修訂的《規則》強調公眾對政府定價過程的參與,明確“定價機關制定價格,應當聽取消費者、經營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對依法應當通過聽證方式征求意見的,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主持,按照價格聽證的有關規定開展聽證;未經過聽證不得制定價格”。
孟雁北表示,強調進一步提高政府定價過程的透明度,就是要讓越來越多的主體參與知悉政府的定價過程,并通過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等程序性安排,使政府制定價格的過程和結果更加合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規則與過去相比是一大進步。
定價依據更加明確
在定價依據方面,新修訂的《規則》比過去更詳細,強化了對壟斷行業約束,明確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價格應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制定。
“有了更明確的定價依據,可以促進政府定價的結果更接近行業的本質,既不會出現由于價格過低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也不會由于價格過高而讓企業獲得暴利。”孟雁北表示,細化定價依據以后,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更科學、更準確,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展開公平競爭,各自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生產效率,壓縮生產成本,這將推動產業企業的升級發展。
“細化定價依據是政府定價嚴肅性、規范化的具體體現。”劉樹杰表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監管機構和被監管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這就要求政府定價不能再用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而是要有周密、科學、嚴謹的依據,這也是依法治價的內在要求。
劉樹杰建議,當前在政府定價中要嚴格執行準許成本和合理收益,就必須盡快建立適用于政府價格規制的企業會計準則,有效抑制企業亂攤成本,確保成本構成的匡算更合理、更準確。
記者了解到,新修訂的《規則》在現有程序基礎上還補充規定了合法性審查和風險評估程序;強化成本監審、集體審議程序和成本信息公開。同時,強化制定價格后評估和動態調整,明確了后評估內容;強調制定價格的依據發生重大變化時應當適時調整價格。
孟雁北表示,通過增加合法性審查和風險評估程序,有利于使政府的定價權力受到嚴格監督,后評估機制的引入,既可以審視和檢驗前期的工作成果,也能為今后政府再開展價格制定工作提供基礎性的依據。
從實踐看,開展成本監審,則是政府制定價格中最為棘手的環節之一。孟雁北建議,要做好成本監審,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制度供給,完善成本監審辦法,構建適用于不同行業的成本監審體系,并通過規章制度強化監審對象的配合成本監審法律責任。另一方面,也要加強監審人員的業務培訓,通過案例學習和經驗總結,進一步提升成本監審的素質。
劉樹杰建議,要做好成本監審,一是要制定適合成本監審和價格管制的會計準則,做到科目齊全、分類清晰;二是要有相關的制度要求,督促被管制企業如實報告成本;三是要把成本監審和投資審批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