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
田改偉: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陳志剛: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馮留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馬振清: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導
陳洪玲: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導
杜玉華: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賀東航: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黨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人民論壇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找準政治站位,那么“找準”政治站位的衡量標準有哪些?如何定義“準”?
田改偉:“政治站位”不是一句口號,深入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找準政治站位,就要首先了解政治站位的內涵,“找準”政治站位的衡量標準。
定義“準”,首先要準確理解黨的性質宗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要提高政治站位,就要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從黨和國家性質和前途命運的高度來把握政治站位的深刻內涵。其次要準確理解中央方針政策。黨中央在不同階段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重要部署,是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基礎。必須要準確理解、完整把握、全面落實,自覺從講政治的高度謀劃、部署和推進工作,提高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就政治站位的衡量標準來看:第一,看是否可以實現黨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和階段有不同的歷史任務,例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賦予當時的革命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在當前“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黨的任務目標是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因此,理解政治站位,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
第二,是否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員干部既不能為所欲為,也不能為官不為;既不能濫用職權、胡闖蠻干,也不能身居其位、不謀其政。以“是否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為衡量標準,是找準政治站位的重要一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必須遵循的原則。黨中央提出的方針政策對于衡量一位領導干部的政治站位、衡量一名黨員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是否牢記黨的性質、宗旨,為實現黨的目標努力奮斗,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不移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衡量政治站位的基本要求。
陳志剛:找準政治站位,首先要站在政治高度看問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從根本上講,都與政治建設軟弱乏力、政治生活不嚴肅不健康有關。”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最關鍵的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謀劃各項工作,必須始終如一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要保持政治定力,在重大問題和關鍵環節上頭腦特別清醒、眼睛特別明亮,做到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其次,要從政治大局謀事情。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必須胸懷大局、把握大勢,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必須善于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樹立大局意識,從大局出發,抓住問題的要害,抓住事物發展的根本,抓住主要矛盾,避免盲人摸象,或在紛繁復雜的局面中迷失方向。
再次,要堅定政治立場為人民。國之大者的力量在于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要成就大國、大業,必須把人民擺在首位。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要把人民擁護與否作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增進民生之福,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賀東航:一般而言,政治站位即表現為在認識、分析與處理政治問題、進行重大政治決策時,所站的政治立場和應該具備的政治高度。宏觀上來看,“找準”政治站位的衡量標準包括政治立場、政治覺悟、思想認識、政治路線、政治方向、政治操守、政治原則、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政治本色、政治擔當及政策執行等要素。對于“找準”政治站位的“準”,客觀而言,就是政治立場、政治覺悟、思想認識、政策執行等是否真正與黨中央決策部署高度一致,是否任何時候都做到與黨同心同德、同向而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央和國家機關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一把手做工作要首先自覺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標對表,同黨中央決策部署對標對表,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度,嚴守政治紀律,經常校正偏差,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決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偏了。”
人民論壇記者:共產黨員的政治站位,既要找準,又要站正。請問“找準”是否就一定能“站正”?“站正”還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杜玉華:“找準”政治站位不一定能“站正”政治站位。一般來說,前者是一個認識問題,后者則是一個實踐問題。“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也就是說,實踐可以檢驗知識正確與否,而知識卻不能證明實踐是否有效。就政治站位而言,“站正”的邏輯前提是“找準”,但是“找準”并不意味著必然能夠“站正”。因此,“找準”政治站位是“站正”政治站位的必要非充分條件。“站正”政治站位還受到政治立場、境界情懷、制度體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取決于政治立場的堅定性。堅定的政治立場是站正政治站位的精神動力。新時代共產黨員,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態度堅決,不做“老好人”,不搞“兩面派”。要把黨性鑄入思想深處、融進血脈靈魂,忠誠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真正做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
第二,取決于境界情懷的寬廣性。高遠寬廣的境界情懷是站正政治站位的情感源泉。如果每個人都從個人利益角度出發,搞個人主義、本位主義,提高政治站位就無從談起。共產黨員要牢固樹立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站在黨執政興國的高度上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做到心里有人民,胸中有大局,不折不扣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第三,取決于制度體系的完備性和執行力。完備的制度體系是站正政治站位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章程》《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系列黨內法律法規、條例,這對于規范黨員站正政治站位具有重要作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堅決貫徹執行這些黨內法律法規、條例,才能更好地促進廣大黨員站正政治站位。
田改偉: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難”,在政治站位上也是如此,不少人“找準”站位往往不一定就能“站正”。現實中,有的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淡薄、貪污腐敗,忘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枉顧人民利益,做出違法亂紀的行為,辜負了群眾對其的信任和期望;有的黨員干部對中央精神領會不夠甚至誤解,在工作中畏首畏尾、放不開手腳,得過且過,影響了正常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各項改革發展任務的落實;有的黨員干部政治野心膨脹、思想變質、行為扭曲,甚至置黨紀國法于不顧,膽大妄為做出令人難以想象、瞠目結舌的事情,嚴重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利益。這就意味著,“找準”并不等同于“站正”。共產黨人無論是想問題,還是辦事情,都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而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站正”與個人黨性修養是否強大、個人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質有重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