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7月6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和嚴峻復雜國際形勢的影響,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仍繼續保持增長。
經核算,2020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69254億元,比上年增長4.5%(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增速高1.5個百分點;相當于GDP的比重為17.0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三新”經濟表現亮眼
“三新”經濟是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經濟活動的集合。2020年,我國“三新”經濟表現亮眼。分三次產業看,“三新”經濟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占比為4.3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3487億元,比上年增長4.3%,占比為43.4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88345億元,比上年增長4.2%,占比為52.2%。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逐步提高,既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我國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供給體系優化,特別是促進數字化應用,推動‘三新’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我國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采取更便利化措施推動產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既促進了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也有效促進了數字化產業發展和產業數字化發展,推動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看來,在“三新”經濟推動下,經濟生產率顯著提高,需求也趨于多元化,市場被進一步激活。未來,除了滿足國內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三新”經濟也將成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新動能持續增強
專家認為,以“三新”經濟為主體的新動能蓬勃發展,與我國堅持以深化改革激活力、以推動創新增動力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不斷增強,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市場創新活力有效激發。2020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0.3%,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4%,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繼續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新經濟新動能逆勢成長,新產業新產品快速發展。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1%,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3個百分點。依托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發展的新經濟模式快速成長,在應對疫情沖擊中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9%,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日前表示,今年以來,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適應多樣化消費需求,促進形成高品質供給,日益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
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1%,明顯快于全部工業增速。1月至5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13.2%,也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長。新業態發展迅猛,平臺經濟、網上零售等持續活躍,1月至5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長15.6%,明顯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
高新技術產品生產持續較快,5月份,智能手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分別增長87.5%、50.1%、49.2%、43.3%。
推動“三新”經濟健康發展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國家統計局積極推進“三新”經濟統計調查工作。2018年,我國首次發布了全國“三新”經濟增加值數據,2017年全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29578億元。從2018年至2020年,這一數值分別為145369億元、161927億元、169254億元。
盤和林認為,通過“三新”經濟增加值數據,可以直觀展示我國“三新”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和發展態勢,更好反映科技創新成果和經濟發展質量,有助于政府決策的實時跟進,有助于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經濟。同時,也可以激勵我國經濟進一步向“三新”經濟領域推進發展,以多元化的發展業態、產品和模式推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近年來,‘三新’經濟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雖然不斷提升,但相對經濟總量而言還是偏低的。加快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仍應進一步加大在‘三新’經濟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三新’經濟的比重。”溫彬認為。
溫彬建議,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放開市場準入,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更多的市場主體進入“三新”經濟領域。同時,金融部門也要創新產品和服務,特別是發揮好資本市場的作用,持續提高“三新”經濟產出的占比,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劉向東認為,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引導供給更好地適配需求,打造最佳實踐應用場景,著力解決擴大消費的痛點難點。同時,還要有效解決“三新”經濟發展中的融資難問題,理順“三新”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
盤和林提醒,對“三新”經濟既要激勵,也要規范。未來,在“三新”經濟的推進過程中,要規則先行,推進行業規范發展,注意防范技術和新產業可能帶來的風險等問題。在注重效率的同時要兼顧公平,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