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現代化的長征路上,除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還先后形成了“兩步走”戰略、“三步走”戰略等多個戰略安排
主持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現代化的奮進路程上,都提出過哪些戰略安排?
胡偉: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夢寐以求的美好向往,也是中國共產黨跨越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階段一以貫之的追求和信念,凝聚著黨的歷代領導集體的心血和智慧。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現代化的長征路上,除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還先后形成了“兩步走”戰略、“三步走”戰略以及“兩個十五年”戰略安排。
1964年,黨中央提出“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的奮斗目標和“兩步走”戰略設計: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用15年時間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重申了這一戰略目標。
1987年,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構想,黨的十三大對這一構想進行了確認:“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到了新世紀之交,“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即將實現之際,如何對第三步長達50年的現代化進程進行分步驟的戰略設計,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新課題。為此,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將“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三步細化為:“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此,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戰略,將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作為三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并形成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概括。
進入新時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即將完成之際,如何根據新的歷史背景進行新的戰略部署成為新的時代課題。為此,黨的十九大形成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兩個十五年”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小康社會、全面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實現現代化四個階段的演進,體現了中國現代化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刻變化
主持人:從提出現代化目標,到具體細化為小康社會、全面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我國現代化的演進歷程說明了什么?
胡偉:小康社會、全面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實現現代化,這四個階段現代化的演進,不是單純經濟體量上的擴張,而是從物質文明向社會全面進步的轉變,體現了中國現代化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刻變化。
主持人:這一深刻變化,最初體現在哪里?
胡偉:這一變化,最初體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提出上。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十五大提出的到二〇一〇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六個更加”意味著在現代化建設的理念上,不再只關注經濟增長的單一目標,而是現代化的全面進步。
2012年黨的十八大進一步確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一總體布局的重大意義,在于它不僅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從“一維”到“五維”量的增加,而且是對中國現代化道路進行了質的規定。黨的十八大報告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正式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范疇。這五個方面,體現了中國發展與進步的現代化方向和性質。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和2035年現代化遠景目標,拉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大幕。
中國現代化大格局的精髓,在于全面性、系統性和綜合性
主持人: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現代化的基本格局怎樣了?
胡偉:如果說現代化建設的四個階段構成了我國現代化的“歷時性”,那么“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則構成了我國現代化的“共時性”,兩者一起塑造了中國現代化的大格局,其精髓就在于全面性、系統性和綜合性。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為了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任務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種任務之間又有相互依存的關系,如像經濟與教育、科學,經濟與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進一步強調:“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尤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中國現代化的新標桿,使新征程上的現代化具有了更深刻的內涵。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和2035年現代化遠景目標,就充分展現了這種系統性和深刻性,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方方面面,體現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全面進步,反映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