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各種原因,非洲成為下一個全球疫情重災區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作為全球經濟鏈條中最脆弱的一環,非洲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下面臨全面衰退的風險。為避免非洲出現最壞情況,除了非洲各國自身迅速采取相關防疫抗疫措施外,國際社會的援助必不可少。在國際施援非洲抗疫方面,最可圈可點的當屬中國政府與民間所采取的迅速行動。
【關鍵詞】非洲 抗疫 國際援助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非洲大陸面臨的疫情擴散挑戰也日益嚴峻。雖然非洲的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總數均遠低于歐美國家,但其確診病例、死亡病例近期增加速度很快。截至7月底,非洲大陸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90萬例,死亡病例接近2萬例。由于非洲各國缺少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個別國家還早已停止檢測和報告病例,因此實際病例數可能比報告的還要高。另外,從地區情況看,北非地區目前是整個非洲大陸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從國別情況看,非洲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依次是南非、埃及、尼日利亞、加納和阿爾及利亞。疫情還導致一些非洲國家的政府高官紛紛“中招”。
非洲大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疫情重災區
雖然非洲當前的疫情與歐美、拉美及印度相比似乎還不算嚴重,但是不管是聯合國秘書長,還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以及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相關專家等,此前都已經多次發出警告稱,非洲大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疫情重災區。2020年4月17日,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發布了題為《COVID-19:保護非洲的生命和經濟》的報告,稱或將有超過30萬非洲人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喪生。該報告警告,即便非洲國家能落實嚴格的保持社交距離措施,也會有超過1.22億人感染,最多甚至能達到12億;即便是最樂觀的情況下,非洲今年也會有30萬人病亡,而最壞情況則可能達到330萬,并有可能使500萬至29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之所以各國際組織及專家都對非洲的疫情發展給出了最悲觀的預測和警告,主要是由于從阻斷傳染性病毒的預防和治療兩方面來看,非洲的情況都差強人意。
從預防方面看,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后使得非洲國家民眾的居住和衛生條件較差、民眾的公共衛生意識也不強。早期非洲的病例多為來自歐美的輸入性病例,但隨著疫情的發展,新冠病毒已經在非洲本土傳播甚至迅速進入了居住和衛生條件最差的農村地區。眾所周知,疫情防控的最主要預防措施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然而,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在沒有收入及擁擠的貧民窟里根本就是一個奢侈的“措施”。至于勤洗手,也不是一個衛生習慣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水源的問題。據統計,目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約有2.58億人沒有自來水可以洗手,甚至飲用水源都嚴重不足。肯尼亞流行病學家耐里·亞特齊因此悲愴地發問道:“你要怎樣才能讓水資源匱乏地區的人常洗手?他們連吃飯都成問題。”
從治療方面看,非洲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普遍比較薄弱、醫療器械和檢測試劑等都相對短缺、醫護人員也嚴重不足。國際醫學領域的著名雜志《柳葉刀》曾在2019年發布了2016年的全球醫療質量排行榜,該榜單中指數不滿30分的國家基本都集中在非洲。早已飽受埃博拉、HIV、肺結核和其他傳染病摧殘的非洲薄弱公共衛生系統的確難以承受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圍蔓延的沖擊。在大部分非洲國家,每百萬人配備的重癥監護床位僅有約5個。在5000多萬人口的肯尼亞,重癥監護病房床位只有550張。在撒哈拉以南的許多非洲國家,醫療工作者寥寥無幾。有些國家根本都沒有隔離病房。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盒、呼吸機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必備物資也同樣十分短缺。目前,大部分非洲國家沒有自行生產新冠病毒檢測設備的能力,核酸檢測盒以及病毒采樣設備和提取試劑等檢測檢疫設備主要依靠世衛組織、非洲疾控中心等各方的捐贈。
最后,非洲國家較弱的社會動員能力和一些傳統習俗文化也不利于疫情的防控。大多數非洲國家中央與地方的脫節、城市與農村的分離,常常造成廣大農村地區仍表現為對部落的歸屬和對酋長的忠誠。政府從首都發出的法規和戒令往往無法在全國得到有力地推行和落實,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執行力、社會動員能力都有待提高。還有很多非洲國家之間邊境管理松懈、人員跨境流動大,難以做到身份核實的電子聯網等等,這也客觀上為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跟蹤調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另外,在埃博拉疫情暴發期間,一些西非農村地區的集體出殯送葬、親人撫摸死者遺體做最后告別等習俗也對傳染病疫情防控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非洲經濟面臨全面衰退的風險
在疫情的強力沖擊下,世界經濟出現嚴重衰退,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以及國際經貿往來等都受到嚴重破壞。雖然目前非洲還尚未成為全球疫情的“震中”,但每當災難來臨、受打擊最重最大的永遠是最脆弱的經濟體。非洲作為全球經濟鏈條中最脆弱的一環,其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下面臨全面衰退的風險。
疫情從供應鏈、需求鏈和貿易鏈三個方面嚴重打擊了非洲經濟。受疫情全球擴散和停產停工影響,國際上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降低,且在短期內難以恢復。非洲國家也因疫情防控的需要采取了相應的封城停產等措施,使得全球供應鏈的“需求”和“供給”兩端出現了共同萎縮,給非洲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帶來了收入銳減的直接負面影響。如非洲第一大礦業出口國南非的金、鉆、銅及鉑族金屬的礦業企業均已受到停工停產的影響。另外,封鎖及各國推出的航空禁運和口岸關閉等措施還推高了人力及空運、海運等成本,造成了貿易鏈的緊張和產生脆斷的危險。由此,引發許多非洲國家旅游業受損、外國直接投資減少、資本外逃等挑戰。如非洲國家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旅游業(旅游業收入在一些非洲國家中占據了國內生產總值的近40%),就由于疫情的沖擊出現劇烈萎縮。旅游業和僑匯收入減少,以及國內經濟活動的放慢,使非洲國家原有經濟結構中存在的產品單一性及過度依賴外部市場等問題進一步暴露出來,并容易引發國際收支困難、外匯短缺、本幣貶值和通貨膨脹、債務危機風險增大以及糧食危機、經濟萎縮等一系列連鎖反應。《COVID-19:保護非洲的生命和經濟》研究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洲2020年經濟增速可能從之前預期的3.2%降至1.8%,近2700萬人會因此陷入極端貧困。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薇拉·松圭表示,疫情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可能給南非、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安哥拉等非洲經濟強國帶來財政壓力,非洲石油出口國的收入損失預計多達650億美元,同時各國還需要額外投入106億美元醫療開支以遏制疫情傳播。
非洲經濟的全面衰退還將引發失業、犯罪等嚴重的次生災難。中小企業和非正規經濟是支撐非洲就業和維持普通人生存的主要力量,也是最易遭受疫情沖擊的薄弱領域。經濟的全面衰退將使非洲的中小企業面臨完全關閉的風險,原本就長期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將進一步快速攀升。非盟近期的調查數據顯示,2000萬名左右的非洲勞動力將面臨失業,這對很多家庭而言是致命的打擊。如園藝業是肯尼亞農業產業支柱之一。受全球航空物流停滯影響,肯尼亞的園藝出口遭到重創。據肯尼亞花卉協會估計,每天損失超過2.5億肯尼亞先令(約合240萬美元)。有數據顯示,已有2000多名園藝農場工人被解雇。另外,非洲民眾的儲蓄率非常低,像服務員、建筑工人、售貨員、銷售員等很多職業都是以周薪甚至日薪結算。既沒有存款又沒有工作將會帶來災難性后果,很多人一旦失去工作就可能在感染病毒之前餓死。民生問題的嚴峻又會反過來成為搶劫、犯罪等社會問題產生的溫床。而如果經濟衰退、民生艱難、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三重挑戰疊加,則會對非洲社會和政治穩定的大局構成挑戰。
堅持非洲自救與國際援助相結合
非洲聯盟及非洲各國一直密切關注國際疫情的發展變化,并很快針對本國疫情的情況采取了相應對策。如在疫情呈現蔓延態勢后,非洲多個國家很快就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并采取了各類防控措施,包括關閉邊境口岸、強制要求隔離、禁止公共集會、關閉學校等。為應對疫情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少非洲國家政府還推出了相應減稅和經濟刺激政策,包括向低收入者提供稅收減免,為個人和中小型企業予以減稅等。非洲各國財政部長也舉行專題會議,呼吁各國協調一致應對消極影響,并建議非洲盡快采取總額達1000億美元的緊急經濟刺激措施,以支持并保護超過3000萬個私營部門工作崗位。非盟也迅速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應急基金”,以用于減輕疫情對所有非洲國家社會、經濟和人道主義的影響,支持非洲疾控中心在全非洲開展抗疫物質采購、分發及人員培訓等。雖然這些措施對于阻止疫情快速蔓延及應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都是非常必要并能夠發揮有效作用,但對于廣泛的需求來說又是遠遠不夠的。坦率地說,目前能夠有財力出臺緊急經濟刺激計劃的非洲國家除了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等排名前列的非洲經濟體以外,大多數非洲國家恐怕是有心而無力。而原本就面臨資金籌措困境的非盟也同樣捉襟見肘,難以對非盟成員國提供有針對性的抗疫物資支持。因此,非洲急需國際社會援助抗疫物資及派遣醫護專家、幫助培訓和分享防控防治措施與經驗。而在國際施援非洲抗疫方面,最可圈可點的當屬中國政府與民間所采取的迅速行動。
首先是向非洲提供抗疫物資及派遣醫護專家。2020年3月7日,當中國國內疫情還處于攻堅階段時,中國政府就響應世衛組織呼吁,決定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用以支持世衛組織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合作,為世界作出了表率。3月22日,中國政府提供的援非防疫物資就運抵了埃塞俄比亞。4月6日,中國政府援助非洲國家抗擊疫情的首架包機降落在加納首都機場,機內滿載著中國援助中西非18個國家的眾多物資。這些物資將以加納為轉運中心,通過聯合國人道主義應急倉儲渠道,進一步分送至17個中西非國家,為當地抗擊疫情解燃眉之急。4月19日,在沙特主持的20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視頻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呼吁20國集團“要攜手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能力”。除了中國政府積極對非提供抗疫援助外,中國民間組織和企業也行動起來。如馬云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就率先行動,先后分兩批將寶貴的抗疫物資輸送到非洲大陸幾乎所有國家。在非洲的中資企業也行動起來,紛紛為所在非洲國家的抗疫行動慷慨解囊。
其次是向非洲國家醫護專家及民眾提供培訓、分享防控防治措施與經驗。病毒無情人有情,傳染病需治更需防。相對于亞歐美等三大洲,非洲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現較晚、而且主要是來自歐美的輸入性病例。因此,可以大力借鑒其他國家行之有效的防控和防治經驗,少走彎路。迄今中國就已經發布了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6版防控方案,這些方案源于中國、面向世界,已翻譯成多種語言以同世界各國分享交流。3月18日,中國同非洲國家就疫情防控舉行了專家視頻會議,與非洲疾控中心及24個非洲國家的近300名政府官員和衛生專家,就中國抗擊疫情最新進展、病毒學和流行病學、臨床救治和海關防疫等方面分享信息、交流經驗。這是非常好的開端,這樣的經驗分享還可以采取更多的點對點的方式,以方便與具體疫情國家一對一的交流。迄今,中國已向50多個非洲國家和非盟交付了大量醫療援助物資,并向11個非洲國家派出了148人次的醫療專家組,并多次同非洲國家舉行專家視頻會議、同非方分享抗疫經驗。40多支中國援非醫療隊也在非洲所在國開展各類培訓活動近400場、培訓當地各類人員2萬多人次。
最后是著眼于推動后疫情時代非洲經濟的復蘇與發展。6月17日,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表示,為推動后疫情時代非洲經濟的復蘇與發展,要加強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在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的過程中,要重點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同時,“中方支持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支持非洲加強互聯互通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建設,愿同非方拓展數字經濟、智慧城市、清潔能源、5G等新業態合作” 。可見,中非團結抗疫不僅僅著眼于當前,也必須考慮到后疫情時代非洲經濟的復蘇與發展,要通過推動非洲的數字“新基建”以及經濟一體化建設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縱觀疫情暴發后的世界大國對非合作,中國不僅在援助和支持非洲抗疫方面發揮著領跑作用,而且也是迄今唯一與非洲國家聯合倡議發起召開團結抗疫特別峰會的國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疫情雖未由非洲所引發,非洲卻可能承受最嚴重的后果。只有非洲取得抗疫斗爭的勝利,才能徹底結束全球疫情”。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超30萬非洲人或因疫情而喪生》,環球網,2020年4月17日。
責編/張忠華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