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是具有強烈意識形態的國家,美國媒體在體現美國意識形態方面可謂不遺余力。利用大數據自動文本分析技術對《華盛頓郵報》涉華社論(1991~2018年)的研究發現: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點集中于中國的經貿、人權、國內改革等議題,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有改善;注重利用人權等“普世價值”批判中國的政治權利問題,并借助對等、規則等國際制度概念構建其經濟層面的合法性基礎;對經濟議題的討論擴展到政治安全領域,對中國實力增強的警惕和威脅解讀呈上升趨勢。
【關鍵詞】意識形態 美國主流媒體 華盛頓郵報 大數據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
【中圖分類號】D7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5.011
冷戰結束后,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使各國利益聯系日益緊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對抗呈緩和趨勢。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日益凸顯,中美意識形態在國際層面的碰撞愈發激烈,甚至有學者認為:“中國正贏得與美國的意識形態較量”。[1]美國對中國的關注程度不斷上升,中國相關話題在其主流媒體中不斷出現。那么,美國主流媒體如何解讀中國、如何用美國意識形態評價中國?鑒于意識形態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比較分析內外部對行為和事件的評價差異,有助于發現隱藏的意識形態。[2]本文擬借助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涉華社論,從主流媒體的議題選擇、報道角度等方面,觀察分析美國主流媒體的對華意識形態構建特征。
美國主流媒體的意識形態
一般認為,意識形態概念最早由法國哲學家、政治家和意識形態理論奠基人德特拉西首先提出。[3]馬克思將意識形態與社會形態聯系起來,指出階級是意識形態的主體和載體,[4]使意識形態成為服務于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但意識形態并非對經濟基礎的消極反映,它是人的一種精神創造活動,通過意識形態在不同層面的凝聚作用,來保持社會集團的統一性。[5]由此,意識形態被定義為“一套被共同持有的信仰和信念,為一個政治、經濟或社會提供道德和智力基礎”。[6]
意識形態概念產生了巨大現實指導功能。不同國家都力求構建并維護自己的主流意識形態,以求為自身統治的合法性辯護并鞏固自身統治秩序。而如何構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本質上,權力是一種力量關系,是對他者行為的影響,是透過話語發揮作用的東西。[7]意識形態也由話語和交流來表達和再生產,[8]通過話語手段對現實社會進行移植、改造,使意識形態符合權力需要。[9]
因此,媒體在主流意識形態構建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它不僅是新聞的報道者和傳播者,更通過話語體系的選擇在國家意識形態構建中發揮重要作用,服務于國家統治秩序。在構建方式上,媒體通常通過“框架效應”(Framing)來實現意識形態構建的目標,通過對議題(Topics)和屬性顯著性(Salience)的選擇來實現,[10]利用片面的事實選擇、似是而非的闡釋以及觀點的夾雜呈現出一個似乎完整的整體形象,從而影響受眾認知。[11]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理念國家(Idea-nation),[12]“他們都贊同同樣的意識形態,其一致程度令人吃驚”。[13]它以三權分立作為其典型制度特征,具有強烈而單一的價值觀,在全球層面推行其所謂“民主”和“人權”觀念,將之作為對外行動的重要支撐,[14]以所謂“自由、民主、人權”闡釋其對外政策的所謂利他主義,通過這些意識形態的包裝使其對外政策合法化。[15]而美國媒體通常標榜自己的“中立”“客觀”形象,強調其“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無價值觀”等原則,[16]但仍然在所謂“中立”、“客觀”中顯示出其典型的意識形態取向。
部分學者從語言學角度出發,通過批判性話語分析,探討媒體語言使用背后的意識形態特征。比如,李娜采集了《華盛頓郵報》等載發的有關“中國女性”的12篇新聞報道,發現美國媒體通過慣常詞語搭配,與他國女性、男性、理想狀態和現實狀態的對比結構等方法,構建出中國女性在國際上弱勢、自卑、被動的形象,控制了中國女性的形象塑造。[17]李英華選取《經濟學人》上的2篇中國企業報道,指出美國媒體用負面詞匯、不可靠消息來源等方式,塑造了中國企業貪婪而又具威脅性的形象。[18]汪徽搜集了美國有關中國和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的82篇報道,采用語料庫軟件和人工識別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其所反映的中國“威脅者”和“挑戰者”的形象。[19]也有學者從議程設置(Agenda Setting)理論出發,分析了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導特征。比如,韋宗友提取美國三大主流媒體關于“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的文章,通過舉證式分析,探討了美國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動機、可行性、影響以及中美合作可能性的評價,塑造所謂中國經濟動機的“自私”、在地緣經濟乃至地緣政治上的“企圖”,以及對美國霸權可能遭到挑戰的憂慮。[20]
總體來看,目前涉及美國主流媒體對華意識形態的研究存在若干不足:一是樣本量較少,編碼信息簡單,分析時段也比較短;二是分析標準不統一,通常采用人工編碼后的描述性分析與基于文本的舉例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使分析夾雜較多個人選擇和判斷,研究結論容易受主觀感受影響。
基于此,本文擬采用大數據分析方法,通過對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報導的規模分析,來探討其意識形態特征。本文選擇《華盛頓郵報》作為美國主流媒體代表。《華盛頓郵報》是美國華盛頓地區最大、最古老的報紙,以政治類新聞著稱。更重要的是,它有自己的“社論”(Editorial and Opinion)版塊。在社論版塊發表的評論性文章,可以集中反映其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21]
這里集中關注《華盛頓郵報》社論中的中國主題文章。利用LexisNexis數據庫,以“中國”(China)和“中國的”(Chinese)為關鍵詞,在標題(Headline)中查找《華盛頓郵報》自1991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期間發表在社論版的文章,刪除重復文章后,共得到1016篇。各年份的文章數量如圖1所示。總體來看,《華盛頓郵報》對華社論數量在2000年以后呈現出顯著增長,尤其是2018年,有關中國的專題社論上升到69篇,顯示出美國對中國關注度的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