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舉國上下都把抗疫工作當作頭等大事,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呈現“信息海洋”態勢。為便于快速準確了解疫情防控新情況新問題,有必要及時公開信息,對海量信息進行研判和選擇。
信息公開與傳播
信息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授權和委托的組織,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而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信息真實、公開和及時傳播非常重要。
及時發布疫情信息,保持信息公開透明,是科學防控的重要內容。如果疫情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就容易造成疫情大規模擴散。
信息發布和傳播的原則主要是:有效性、目的性、系統性、針對性或匹配性、規范性、安全性等。為增強有效性,需要加快信息傳播速度,提高傳播質量,減少信息傳播的中間環節,實現直接的、即時的傳播。為著一定的目的,需要對信息輸出活動進行操縱和控制。傳播是一個系統過程,是自組織和他組織的統一,同時,系統要對環境開放,在與環境的不斷交換中減少無序性,增加有序性。傳播者要充分考慮到受傳者的“經驗范圍”,而且編碼和譯碼也必須有共同點,要針對受眾的不同情況,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可以對信息進行“稀釋”(或叫“適度冗余”),區分對象和層次,注意相匹配,保留和使用規范標準。傳播過程中會出現系統行為的模糊性和非線性現象,需要傳播者加強控制,以達到最大的輸出能力。傳播時必須注意信息安全,主要涉及網絡系統安全、網上信息源安全和信息流安全等問題。
信息研判與選擇
現代信息社會已從提供信息進到選擇信息的階段。信息研判和選擇能力是決定人們創造性和應變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據統計,目前社交網絡90%左右傳遞的信息都與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關,網絡上來自于專家的、民間的關于病毒傳播路徑、怎樣避免被傳染等各類信息良莠不齊,來源渠道復雜,權威性有待驗證,甚至出現前后說法不一、相互矛盾現象,讓人莫衷一是。因此,信息應由權威機構統一發布,政府應及時為民眾指明信息的真假性,減少信息的泛濫。當然,應該允許人們發聲。要鑒別信息的真假,掌握有用的信息,摒除虛假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保持信息空間清朗凈化,讓信息空間“山青水秀”。
信息研判和預警
加強信息研判和分析,運用科學的方法,特別是大數據分析工具,對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甄別、查證、比較,等等,剔除不確定的內容,尋找信息之間的個性與共性或其內在相關性。要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不能偏聽偏信,而應綜合所有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鑒別。通過微弱的信息顯現,發現潛在的價值或隱藏的風險。建立信息預警系統,獲取足夠的、準確的信息,綜合各種情況,建立靈敏、快速的信息收集、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識別、信息發布系統。
信息研判和選擇的過程
大量的原始信息中,有些是虛假信息、添加信息、拼湊信息、夸張信息、偏頗信息、殘缺信息、模糊信息、失真信息。信息內容的傳送過程存在嚴重的干擾(如冗余信息、過時老化信息、虛假信息以及信息過剩、信息垃圾、信息失真、信息病毒等),給人們帶來負擔甚至造成危害,人們所擁有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信息,因而必須進行信息研判和選擇。需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篩選出準確、有效的信息,盡量獲得較全面的信息,使信息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信息研判和選擇的過程包括信息收集、處理加工、存儲、檢索、傳輸等環節。首先要明確信息選擇的目標,確定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在什么樣的范圍內可以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如何進行收集。采集的信息價值大,經過編碼、加工、傳輸的信息價值就大。對收集到的信息需要進行篩選和判別、分類和排序、分析和比較、計算和研究、著錄和標引、編目和組織,而使信息增殖。
信息選擇是一個心理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在選擇過程中,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機制都起作用,還與人們一定的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等有關,并且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些都影響和決定著人們的選擇。
信息選擇的原則和方式
受眾選擇信息,受選擇性定律(選擇性接收、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記憶、選擇性實踐)的支配,按照最小努力原則,具有個性化特征。人們對外界信息刺激有選擇地注意和接受,只選擇自己感興趣或希望了解的信息,而排斥不喜歡的媒體和內容。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加工處理方式,產生不同的反應,得出不同的結論;受眾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經驗對所接收的信息作出獨特的個人解釋,對信息進行比較、過濾、整合,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信息。而且,人們根據各自的需求、情感和興趣,挑選出對自己有用、有利、有價值的信息,儲存在大腦之中。受眾會從進入記憶中的信息里選取可以應用或實踐的內容,進行選擇性實踐,使信息意識轉變為行動。受眾對信息的譯碼活動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驗、政治態度、文化修養、知識背景、心理結構、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譯碼行為就千姿百態。
受眾選擇信息的原則,除了效用、效益、時效等,還有便利、經濟、安全等都是要考慮的。現代“信息人”,具有批判意識、懷疑精神以及獨立意識、創新精神,面臨選擇時自己做主,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而且,人們有一種作出最小努力的傾向,以最小的成本、最少的時間獲得所需要的最大成效的信息。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適用、有效,也就是選擇信息要適度。信息過多造成負擔,增加壓力,導致不知如何選擇;信息量過少,不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滿足需求,發揮效用。
信息選擇的方式包括自選擇和他選擇,即自主選擇和被動選擇,可以利用報紙、期刊、圖書、廣播、電視、數據庫、互聯網等載體,并借助一些中介機構,如眾多的信息中心、情報機構、圖書館、數據庫等。網上有搜索引擎,對大量的信息進行分類與加工,為實現有效傳輸,需要選擇最適合、最有效、最便捷的傳輸媒介。
根據信息做決策,需要科學、嚴謹、慎重,多吸收各方面的意見,避免決策失誤。防控疫情是我們面臨的一場“大考”,每個人都要提供自己的答卷。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