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上課時喧鬧、推搡,老師可以對其罰站、罰跑嗎?
9月下旬,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該草案擬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允許教師在特定條件下對學生采取責令站立、慢跑等教育措施。
這條規定出臺是否有必要?罰站、罰跑與體罰、變相體罰是一回事嗎?對此規定,老師、家長、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各有什么看法?近日,記者進行了多方采訪。
新規草案:擬規定允許教師對學生“罰站”“罰跑”
據報道,《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規定:中小學校學生在上課時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喧鬧、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達到給予紀律處分情節的,任課教師應當給予批評,并可以采取責令站立、慢跑等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但《草案》也特別強調,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早在2個多月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下簡稱《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
在今年7月9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按照《教育法》《教師法》的有關規定,教師承擔教書育人過程中,具有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現象的義務,也就是說,他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但是,由于過去一些程序性的規定不是很嚴密,影響了教師正確地行使教育懲戒權。突出表現為,現在有的教師對學生不敢管、不愿管,實際上這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任的態度。另外,還存在一些過度懲戒的行為,甚至體罰學生,這也是不合適、不應該的。呂玉剛說,現在社會上也有一種現象,有的家長對教師批評教育孩子不夠理解,甚至造成家校矛盾。所以,從有利于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出發,幫助孩子從小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有義務、有責任對教師懲戒權出臺細則進行規范和明確。
呂玉剛表示,下一步,按照《意見》提出的要求,著眼于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問題,首先明確基本原則,教育懲戒的目的重在教育,是出于對學生的關愛、保護,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愿望出發來實施教育懲戒。第二,研究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實施的范圍、程度、形式,規范行使教育懲戒權,促進廣大教師既熱情關心學生,又嚴格管理要求學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第三,抓緊修訂《教師法》的有關規定,從法律規定上進一步明晰教師教育懲戒權的行使,保障教師有效地行使懲戒權,促進教師敢管、善管,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師道尊嚴。
心理學專家:學生應為不良行為擔責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安全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心理學教授應湘認為,草案規定的責罰是在學生發生推搡、投擲硬物等危及他人安全事件后采取的處理方式之一,處理的目的是告訴學生要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代價、承擔責任。教師責令學生慢跑、站立等只是控制學生不當行為的有條件的手段。該規定可在實踐中訓練和培養未成年人的責任感和對他人生命、人格的尊重。
應湘認為,判斷責罰學生究竟是體罰還是教育手段,不在于“度”的把握,而在于出發點和目的。“為責罰而責罰,再輕也不應該,如果有歧視、鄙視,那就更不應該了。但如果責令之前先與被責令者溝通,講明其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危害,責罰只是其為自己行為負責任的一種方式,這便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經受的痛苦,從而體會別人所經歷的痛苦,最終學會推己及人,控制自己的行為。”
應湘說,保護未成年人的內涵不應僅是“鼓勵”“贊賞”,還應該有挫折教育,讓他們學會承擔責任,否則最后教出來的人都變成了自私自利的人。
教師:教育懲戒權邊界可以把握
廣州市越秀區中星小學校長林偉貞表示,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她認為出臺規定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很有必要。為了保障師生安全,對學生有管理責任的老師以合適的權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校園秩序和安全,又尊重了教師的教育權。
在林偉貞看來,草案清晰寫明“采取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這就對教師實施教育的措施給出了“度”的要求,“邊界”不難把握。
西關培英中學老校長劉曉玲說,老師要因材施教,允許學生犯錯。從教37年來,她從來沒有打過任何一個學生。有經驗的老師都懂得正面引導、鼓勵學生。
她說,英國、美國許多發達國家都還允許對學生進行體罰,不過打的部位、力度都有詳細規定。“嚴師出高徒”,劉曉玲認為,對頑劣的學生適度罰跑,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起到教育懲戒的作用。但建議罰跑不能讓學生體力不支,罰站也不能無限制,最多以一節課為限。
家長:賞罰分明很重要
羅女士的兒子在讀小學二年級。她認為,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適當的懲罰是必要的,可以起到威懾作用,達到規范行為的目的。不過對于罰站、罰跑,她認為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學生的身體狀況。無論如何,學生的人身安全都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二是老師罰學生,應該就事論事,明確告訴學生錯在哪里,應該如何改正,老師批評學生的時候不能進行人身攻擊、侮辱學生人格,應該獎罰分明,學生改正后也應該給予肯定。
關于懲罰的“度”,羅女士認為,對她來說,孩子被罰站15~20分鐘,罰跑操場2至3圈,是比較能接受的范圍。
家長劉女士也贊同草案規定的罰站、罰跑。她說,現在她兒子的老師一般都是給孩子鼓勵,比如學生做得好,老師會給小貼紙、小笑臉或表揚信。“我覺得挺好,但也要因人而異。對那些榮譽感不強的孩子,可以適當懲戒。我覺得罰跑就比較好,因為小朋友平時鍛煉不夠,可以借機鍛煉一下。”
不過劉女士特別指出,罰站、罰跑最好不要當著所有孩子的面。她建議可以單獨把學生帶到辦公室罰站,或放學后再讓學生去罰跑。“不然老是當著其他孩子的面被罰,孩子容易產生不被尊重的感覺。”劉女士還認為,因材施教也很重要,對于不同性格的孩子老師要采用不同方法。
方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的大兒子正在讀初一。大兒子上小學時被老師罰過站。“只要老師是因為孩子做錯事情批評他,我能接受,但前提是不能侮辱孩子。”方女士認為,老師對學生的懲處,要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大庭廣眾之下孩子被批評,心里會不好受,自尊心也會受影響。因此,我覺得積極正面地引導孩子會更好一些,也更能起到教育的效果,而不會把孩子推向反面。”(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