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橋西區發生了很多變化,路寬了,車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沒有改變的是區委、區政府為人民謀福祉的決心和橋西人奮斗創新的精神。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帶領橋西人民凝人心,聚精神,投身橋西各項事業,使橋西發生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未來,要增強橋西人的自豪感與幸福感,激勵橋西人在新時代踏上新征途,開啟新篇章,創造新業績,與祖國共命運同發展。
民以食為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與吃有關。因此,人們對于發展變化最直觀的的感受莫過于吃。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品味,舌尖上的美食讓人們的幸福更有質感。而在幸福背后,是區委、區政府為改善人們生活質量,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保障居民飲食健康安全所做出的多種努力。
舌尖上的美食幸福更有質感
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中,平南社區的薛殿斌老人的兒女和孫子外孫都回來了。老人像以往一樣,又和家人一起做了一桌豐盛的大餐,紅燒肉、清蒸魚、醬燜雞翅、培根肉燒菜花、紅燒牛尾、夫妻肺片、油淋羅馬菜、蒜苔炒雞蛋……大家一起品嘗著美食,享受著舌尖上的幸福……
出生于1947年的薛殿斌老人總結了一句話,以前人們在吃上的最高追求就是吃飽。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就不用說,當時人們被迫吃樹皮、野菜甚至是用花生秧、樹皮、苞米皮、草等做的“無糧糕”。后來買什么都離不開票證,買糧要糧票,買肉要肉票,買油要油票。買糧食也是定量的。成年人每個月24斤糧食,而且要粗細糧搭配,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地瓜面。如果不計算著吃,這些糧食很可能都吃不了一個月。一到冬天,天天都是蘿卜、白菜、土豆這老三樣,過年才能吃上一回餃子。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貨物短缺、憑證供應時代漸行漸遠,人們的飲食水平大幅提高。大米白面頓頓吃,新鮮蔬菜隨便買,肉蛋奶也司空見慣。據薛殿斌老人回憶,20世紀90年代后,他們家的晚餐就經常能有五六個菜了,肉、魚、蛋,再配一點素菜,營養搭配更合理。
從要到指定糧店、菜店、肉店買吃的,到后來小區里有了菜市場,周邊有了農貿市場,再到大中小型超市出現,人們買吃的越來越方便。如今的生鮮電商更是“牛”到家了。想吃生蠔,今天下單,明天新鮮美味的生蠔就出現在餐桌上。街頭從小餐館到大酒店,從特色小吃到各大菜系名菜,各種口味各種檔次的美食滿足人們味蕾的各色需求。時間緊張或者懶得出門了,人們只需要動動手指,西餐、中餐、甚至火鍋,都可以很快送到家。
可以說,居民餐桌上的變化成為時代發展的見證之一。
舌尖上的安全有他們的默默付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們對飲食要求越來越高,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
在益友超市,正在買西紅柿的王女士用手機掃了掃銷售價簽上的二維碼,手機上迅速彈出溯源信息公示平臺,不但有超市經營資質,還有西紅柿進購情況、抽檢結果等信息。頁面上甚至還有“怎么挑選菜品”“如何烹飪菜品”等菜單。“有了這個平臺方便查看商品信息,感覺放心多了。”王女士這樣表示。
這個平臺就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搭建的二維碼溯源監管平臺。
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科長許云祥介紹,經過反復調研、論證,利用信息化手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率先在全省實現了超市食用農產品銷售的“一品一碼”溯源管理,并相繼在農貿市場、大型超市進行大力推廣,每一個品種擁有一個唯一的二維碼,相當于身份證,實現了食品農產品來源可追、去向可查詢。許云祥表示,“一品一碼”管理促使超市對上市銷售的食用農產品保證來源合法,質量可靠。同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定期或不定期對食用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檢,來源檢查,做到監管和服務的統一,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増強了社會監管力量。
食品快速檢測車也是區市監局為居民提供飲食健康的一道安全門。食品快檢車內配置有多種專業食品檢測設備,能夠進行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水產獸藥殘留、禽類獸藥殘留、肉類水分、瘦肉精、食用油酸價、亞硝酸鹽等數十個項目的快速檢測。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快檢室周燕霞介紹,快檢車主要用于食品快檢篩查、日常監管、應急處置和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在一些大型超市也設置有快檢室。如果居民對在超市購買的食品不放心,也可以現場檢測。
多種措施的開展和科技手段的運用,極大地提升了橋西區的食品安全科學監管能力,讓橋西區食品安全步入大數據監管時代,為保障居民飲食健康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舌尖上的科學飲食步入健康時代
近幾年來,大魚大肉的土豪吃法已漸漸被人們摒棄,科學膳食和養生概念開始大行其道。之前因糧食短缺而用來充饑的野菜粗糧成為健康食品,重回餐桌并受到追捧。
針對現在“富貴病”越來越多的情況,橋西區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引導工作,提高人們的健康飲食意識。多個街道和社區開展健康、養生講座,引導人們通過科學飲食健康養生。維明街道維明南大街社區為居民請來省三院營養科專家,為居民開展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知識講座。中山街道寧遠街社區開展春季養生講座,請老中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春季如何科學飲食養生。
橋西區不僅關注居民健康,更格外注重青少年的營養健康問題。河北省營養師服務協會會長雷敏表示,由于飲食不均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影響了學生生長發育。針對小餐桌遍布校園周圍,從業人員健康狀況、食品衛生狀況無法保證,校園餐廳基礎設施更新滯后等情況,橋西區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管理、行政監管、社會監督的校餐改革思路,在義務教育階段逐步推行校園營養餐計劃。目前已實現轄區內小學全覆蓋。友誼大街小學四年級學生趙靜的媽媽說,趙靜原先身體免疫力較差,經常感冒生病。自從和同學們一起吃營養餐后,不但不再挑食,身體也越來越好。
從單一到豐富,從飽腹到健康,居民的餐桌成為歷史的符號,記錄著發展變化,承載著時代記憶。
進入新時代,我們的幸福感會繼續在舌尖上流轉。同樣,這樣的幸福依然需要我們用奮斗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