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文地理學家F.拉采爾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一座城市的出行是否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這個城市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
好多家庭開上了私家車,出門500米就有公交車,掃個二維碼騎上共享單車就走,甚至還有共享汽車可開,地鐵加快了城市交通血液的流淌……
交通在改變著一座城的生活方式。
車越來越多,路也要越來越寬。橋西區第九次黨代會明確指出,“在暢通‘大動脈’的基礎上,五年內要實現轄區斷頭路全部打通,城區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的目標。開展支路網絡‘治傷’工程,對破損道路實施維修,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微循環’。”一直以來,區委、區政府堅持惠民、利民、為民,加大路網建設力度,構建科學暢通的路網體系,為居民創造良好交通出行環境。
交通網絡的不斷改善傳遞著橋西發展脈動。
幸福的有車生活
今年“五一”假期,家住東風街道路北社區的翟兵夫婦自駕旅行去了青島,在啤酒廠、八大關、游船出海、五四廣場、嶗山等景點玩了個痛快。“孩子上了大學,我們有很多時間旅行。尤其是自駕旅行就更簡單了。現在高速路網四通八達,吃住方便,導航一開,一切搞定,到了景區直接導航到停車場。”翟兵說。
曾幾何時,人們出行靠步行和自行車。一輛永久自車行就是家里的大件了,再后來有了摩托車,跑起來一溜黑煙。居民家里能有輛汽車簡直是個遙遠的夢。
現在夢想成了現實。據2019年4月30日石家莊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石家莊調查隊發布的《石家莊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2018年末,石家莊市私人汽車保有量246.1萬輛,增長10.1%。其中私人轎車235.8萬輛,增長10.3%。作為石家莊經濟排名第一的城區,橋西區有車家庭真的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家庭還不止一輛。
龐大的私家車數量和肉眼可見的增速和橋西區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橋西區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全力以赴調結構、促發展,全區經濟連續保持全省全市經濟“領頭羊”的地位。2018年,全區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82.4億元,同比增長11.94%,連續3年位居全省第一。據區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從2000年的6444元增加到2017年的37656元,17年的時間增長了5倍。腰包變鼓了,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提到新高度,買車成了一件平常事。
有了車,居民的活動半徑迅速擴大。上班不再過多考慮遠近;周末不再滿足于附近公園游玩,郊外看看各色山水也不錯;回老家再不用扛著大包小包擠公交、倒長途車外加步行地奔波了,東西往后備箱一裝就走;有朋友約飯,再不會因路遠而爽約……
私家車的作用已遠遠超出了代步工具的屬性。可以說,私家車正在改變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成為經濟發展的見證者。
便捷的公交網絡
六點半,地鐵第一班正式發車,并從七點開始進入早高峰。入站、安檢、上下地鐵、出站……家住東里街道的劉萍就是行色匆匆的人群中的一員。她從槐安橋站上地鐵3號線,在火車站下車,再步行10分鐘即到單位。“以前我坐公交上班,等車和坐車的時間都不確定,每天只能早早出來。現在坐地鐵,不但速度快,時間也準,上班就從容多了。”劉萍這樣說。
留營街道的張莉則每天乘坐旅游12路上班。“我聽老人們說,50年代,石家莊公交線路很少,只有主干道才有。如果家住背街小巷,需要走很遠才能到公交站。公交車很長時間才會有一趟。人們想出趟門,很多時間都花在了路上。還是現在方便,出門就有公交車。”張莉說起以前的“公交傳說”有點不敢想像。
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就像人體的血管,一輛輛公交車猶如新鮮血液一路奔流著把人們兒送到四面八方。截至目前,市區公共汽車營運線路236條,營運線路長度3939.1公里。橋西區作為主城區和老城區,在城市公交交通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有100多條公交線路運行在橋西區的大街小巷,轄區內有西王公交樞紐站、新火車站東廣場公交樞紐站等大型公交樞紐,北國商圈、新百商圈、火車站商圈等多處繁華地段匯集多條公交線。可以說,橋西區公交網絡已基本實現500米全覆蓋。公交專用道的設置讓城市公交系統更便捷,網絡科技發展讓人們通過手機APP方便地查詢做哪路車,還有幾站到等情況。忘帶零錢也沒關系,刷刷二維碼就能付車費……
除了公交、地鐵公共交通,人們還可以用手機掃碼租輛共享單車。如果路遠些,招手打個出租或者租個共享汽車,那也是分分鐘就可以搞定的事。
暢通的路網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曾經遍布農村大街小巷的標語對于城市同樣有效。城市路網的一條條道路將離散的點連接成了網,產生巨大的外溢性,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自2011年到2019年,區委、區政府堅持現代化都市建設理念,逐步加大路網投資,暢通“大動脈”,“治傷”支路網絡。幾年間,共大修139條道路,總投資達到3個億,道路動脈運行和微循環都得到了改善,轄區整體路網運行能力大幅提升。
區城管局主要承擔著轄區支路的維修和養護工作。“這些支路甚至背街小巷就像城市的毛線血管,雖不及主動脈重要,卻與群眾生活聯系更為密切。”區城管局市政所吳靜表示。
家住長興街道的劉慧說,以前這里被人們稱為“臭水溝”,遇雨就堵,積水能達到半米深,居民被“困”在家里,連去菜場都難。現在,這里車道寬敞而順暢,不論步行、騎車,還是坐公交、開車,都一路暢行。
在暢通道路的同時,區委、區政府高位對標,做好中山路、中華大街等多條道路的景觀提升,打造具有現代化省會城市特色的景觀道路。
路上車流如織,公交網絡四通八達,道路平闊美麗……橋西人行進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路上。未來,橋西人還將繼續與幸福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