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全面推動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提升全民法治意識,營造安全有序的法治環境,為新時代建設經濟強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法治建設過程中,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執法為民這一本質要求,始終將法治精神視為法治建設的靈魂,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法治宣傳,觸角延伸至社會各個角落,從領導干部到普通群眾,從老人到孩子,從個人到單位,法治精神正逐漸成為一種全民信仰,尊法、守法、依法辦事的良好法治氛圍正在全區逐步形成。
將法治精神植根于民
2019年8月30日,李女士跟愛人到橋西區民政局登記結婚。隨著大紅結婚證發放的還有一本《憲法》手冊。“之前只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感覺有點‘高冷’。”李女士表示,一如寫在婚姻登記處墻上的“憲法陪伴我們幸福一生”所說,原來憲法時刻在給予我們保護,讓我們能安心生活。
在結婚登記時發放《憲法》手冊是橋西區開展憲法宣傳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弘揚憲法精神,橋西區開展了憲法進機關、進家庭、進公園、進社區、進校園等一系列宣傳活動,推動憲法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南長街道經八條社區的聯邦名都小區內有一個法制公園,公園環境好,法律知識宣傳設計很漂亮,內容也很實用。據南長街道司法所長米磊介紹,法制公園建成后吸引了不少居民經常性地閱讀,社區每月至少要在這里舉辦一場接地氣的普法宣傳活動,安排律師現場應詢,涉及房屋財產分割、贍養義務等居民關心的熱門話題。往往一上午就有近百名居民進行咨詢,有的居民還現場簽約律師為自家法律糾紛擔任辯護。
在橋西區,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普法宣傳活動可以說天天有。不僅如此,橋西區還依托“黨建云社區”平臺,將律師請到網格群里去,借實例開展普法宣傳,逐漸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識。
普法不僅針對居民,橋西區的領導干部更是帶頭厲行法治。是否具有法治思維、法治觀念強不強、法治素養高不高、能不能依法辦事已成為評價領導班子和考核干部的重要標準。區委九屆二次全會明確將“法治建設和平安建設及運用法治建設推動工作成效”指標納入了街道辦事處和區直部門(單位)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并與全區73個單位黨組織書記簽訂“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目標責任書,將法治建設工作作為全年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督促一把手落實責任。
自覺遵紀守法,自然依法辦事。當橋西人意識到,法治無處不在,法律既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又保護著我們的權益,當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成為一種習慣后,法治精神也逐漸深植于人們心中。
在法治的剛性中透出溫柔治的剛性中透
“接地氣、連區情、通民心”,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的問題,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橋西區進行法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9年5月,橋西區的王女士等到了令人激動的判決,使她對入住新居有了希望。2018年8月,開發商以五證不全為由向法院起訴,要求與王女士解除購房合同。一旦開發商訴訟成功,王女士將要承擔由于房價上漲帶來的大筆虧損。橋西法院通過深入調查,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依法駁回開發商的訴訟請求,維護了王女士的合法權益。這一判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并獲得無數點贊。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判決體現出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因為人們的法治信仰正是建立在“守法者得利,違法者受罰”這一樸素的想法之上的。
8月27日,魏芳來到橋西區市民服務中心辦理營業執照。原本她已做好磨破嘴跑斷腿的準備,可是沒想到次日便拿到了營業執照。魏芳欣喜地說:“現在政府依法辦事的效率真高,我們的項目進度又能快些了。”
從證明“我是我”到清理規范證明事項,從跑斷腿辦手續到網上審批“最多跑一次”,從拍腦袋隨意決策到依法決策,橋西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大力推進綜合執法、行政審批等一系列改革,依法規范執法、管理和服務行為,對權力的約束越來越嚴格,同時該管的事要管好、管到位。
在法治建設過程中,橋西人不僅感受到法治的剛性,也越來越多地體會到從剛性中透出的種種溫柔。執法為民正是法治建設的本質要求。
建設多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最近,歐景園的調解員王俊龍又成功調解了一樁矛盾。李女士離婚后前夫一直不允許她探視孩子,在王俊龍調解工作室收到求助信息后,王俊龍利用下班和節假日時間多方調查、協調,成功化解矛盾。“社區里發生的很多矛盾只需要中間人調解一下就能解決,調解工作雖然瑣碎,卻可以化解矛盾不上交,節省居民精力,節約國家的法律資源。”王俊龍說。
社區調解是橋西區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落實司法救助相關配套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除此之外,橋西區以街道辦事處、社區、村(居)為重點,整合律師、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隊伍,建設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三級實體平臺,成立橋西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17個街道全部建立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41個村(居)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站。
自從2年前聯邦名都社區成立律師工作站后,站上的律師就成了居民的“智囊團”和“貼心人”。據南長街道經八條居委會書記李燕介紹,工作站平均每天都要接待兩三次居民咨詢,小到樓房漏水,大到房屋產權過戶,居民可以隨時咨詢,基本解決居民80%的法律咨詢事務。
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讓每個橋西居民享受公平、公正的法律資源是重要內容之一。
2019年3月份,橋西區的陳女士拿到了法院執行回來的20多萬元的孩子撫養費。這正是橋西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河北農合律師事務所為陳女士提供免費法律援助的結果。
據橋西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馬力儉介紹,“近來年,我們根據弱勢群體維權的具體情況,針對農民工、下崗職工、殘疾人、農村留守人員等特殊群體開設了綠色服務通道,對符合條件的,全部及時引導進入相應法律程序,指派律師進行積極維權”。2019年1-7月,橋西區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04件,其中非訴訟案件505件,訴訟代理99件,代書28件。
讓居民共享法治建設的成果,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人,讓更多家庭感受法治的陽光,增強法治獲得感,這是橋西區法治建設始終堅持的理念。
全民知法守法,感受法治的公平和正義,享受法治建設成果;政府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責,在橋西法治正逐漸成為全民信仰,并轉化為巨大動力,推動著橋西區和諧、文明的社會秩序和環境的形成,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