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 蔡武
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老齡化問題及其應對,不僅是一般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而且是一個涉及人類文明即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廣義的文化問題。
(一)
老齡化不僅對每個個體、每個家庭及其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對傳統的養老政策、人口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產生了重要而廣泛的影響,對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發展進程和體制、機制亦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我國而言,有幾點需要重點把握:
其一,中國的老齡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同步發生。各個群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分化嬗變中重構。
其二,面對一個比少兒期要長很多的老齡期,我們需要重新看待生命延長的價值,健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體系,使老年人實現積極、健康、有尊嚴、有作為、有價值的生活。
其三,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新技術日新月異,傳統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正在被解構重塑,老年群體如何適應?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對文化、健康等軟性以及日益個性化的需求如何滿足?這些都成為新的課題。
(二)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中國社會面臨著一系列重大的矛盾和挑戰。當然,如果能夠更加客觀、理性、歷史地認識和看待這些矛盾和問題,也會發現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亦給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總的來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于仍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期的中國,提出了深化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要完成這一重大任務,需要在深入總結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成功經驗、釋放改革紅利的同時,以堅定的態度堅持深化改革,以適應新時代新階段新形勢提出的新問題。同時,要廣泛汲取世界各國特別是像挪威這樣的發達國家在應對社會老齡化方面的成功經驗,不斷豐富我們的思路,秉持包容的精神,完善應對老齡化的規劃、政策體系以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
(三)
無論從哪個層面切入,應對老齡化只能堅持守正創新,也就是在創新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既要創新觀念,也要創新制度、機制和政策。
第一,中國極其深厚的文化傳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脫離中國特定國情和歷史文化傳統,老齡化問題是難解的。所謂守正,就是要禮敬傳統,牢記根本。遵從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法自然”“百德孝為先”等重要理念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價值觀念,以深厚的人文情懷來應對老齡化問題。
第二,要轉變觀念,換位思考,辯證思維,平衡、協調地應對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變化。社會要加大對老齡人口新需求的供給,平衡、統籌、協調地尋找破解之道。
第三,調整政府、社會、企業、個人關系,創新政策體系,形成新的動能。比如,適應老齡群體生存空間的變化,適應老年人對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依賴感的需求,加大社區建設,發揮社區在社會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隨著老年群體轉化為“社會人”“社區人”,要大力發展能夠提供各種社會服務、填補政府兜底與市場逐利之間廣闊空白地帶的社會組織,使其更好發揮功能。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更為豐富的公共產品,培育、發展兼具公益性和商業性的社會企業,參與為老年群體提供養老、健康、娛樂等服務,鼓勵和保障市場機制在促進老齡產業發展方面起到更大作用。此外,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公共教育機構等要為老年群體提供更多群體性文化娛樂活動,拓寬老年人接受培訓和再教育的空間和機會。
(四)
總的來看,由于中國的老齡化進程是與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進程基本同步的,那么應對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相關政策,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由于老齡化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解決的思路和路徑也是因時、因地而異,是多樣化、多形式的。中國的老齡化雖有自身的特色,但總體上與其他國家、地區有共性的因素。因此,我們必須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來權衡各種思路、各種方案、各種方法的優劣利弊。
進一步看,老齡化問題的應對,涉及利益格局調整,涉及社會結構、制度體制、政策體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必須從實際出發,精心規劃,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在堅持守正創新中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