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以規劃引領創新 以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大業,規劃先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強調要“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并進一步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面向2030年的長遠戰略制定,科技部進一步推進2021—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然而,當前如何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打造核心競爭力,仍面臨著落實不到位、執行難度大等問題,為此需要審時度勢,從全局謀創新,以科技謀發展、以規劃引領創新。
研判科技創新態勢 把握時代科技脈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善于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這要求我們緊跟時代步伐、把握大勢、規劃前瞻。
縱觀世界科技發展態勢,各國均將科研規劃作為科技陣地的排頭兵。美國有創新戰略,歐洲有地平線2020科研規劃,德國有2020高科技戰略,日本有科技創新綜合戰略……各國均制定了優先或者重點發展領域。
借鑒國際發展態勢,反觀我國未來科技戰略布局,“我們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必須把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實施一批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這既有利于我國在戰略必爭領域打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開辟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因此,科技規劃要從整體宏觀戰略、從國計民生需求、從國際前沿勢態上統一把握,明確大方向、提出大問題、設立大指標。科技管理部門要將科技創新戰略目標、戰略對象和戰略手段進行總體部署,要將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專項科技規劃、行業科技發展規劃、區域科技發展規劃協調一致,作為強制性、約束性指標納入區域、行業或企業的考核體系。
規劃關鍵核心技術 加強自主創新能力
關鍵核心技術是創新之本、發展之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形成代表國家水平、國際同行認可、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的科技創新實力”。
什么是核心技術?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核心技術可以從3個方面把握,“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并指出“在這些領域,我們同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
加強自主創新,要立足國情。一切模仿創新,崇拜他國科技,發達國家搞什么我們就搞什么,都是盲目跟風,難以形成中國特色的核心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堅定創新信心,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就要立足國情,埋頭苦干,創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科技。
這要求我們在研判世界科技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我國經濟后發優勢,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總體布局,重點規劃,實現以規劃引領創新,以規劃實現關鍵核心科技的突破。
突破體制機制藩籬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要“精心設計和大力推進改革,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打破各種院內院外的圍墻,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首先要建立科技人才管理機制。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其次要建立各部門協同創新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努力克服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面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碎片化現象,避免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面、各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這要求在中央部門統一指揮下,建立各部門、各地方協同推進的規劃實施機制,將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逐級分解,將重大任務和重大計劃層層推進,充分調動和激發科技界、產業界、企業界等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凝聚共識。
最后要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成果轉化不順不暢問題突出,一個重要癥結是科研成果封閉自我循環比較嚴重,必須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這要求我們以市場為導向,推動建立企業牽頭、高校參與、地方服務的新型合作模式和新型科研機構。通過改革創新破除阻礙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的體制機制,堅持企業是“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增強企業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危機感,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真正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爭效益。政府要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創造更好的條件,營造更優的創新氛圍。同時推行分類評價改革,探索建立以成果原始創新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科研評價體系,從考核機制上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作者楊國梁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陳真玲系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