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區域聚焦 > 正文

引領開放新格局 探索融合新路徑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調研

【核心提示】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等。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展如何?各主要城市有哪些做法?近日,“粵港澳媒體灣區行”大型采訪活動啟動,來自中央媒體和廣東媒體、港澳臺媒體的百余名記者深入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實地探訪大灣區建設情況和各地創新做法。

廣州: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廣州目前正扎實推進與港澳的協同創新,已聯合港澳共建科技創新合作平臺超過30個。”在“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活動中,廣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陳建榮自豪地說。

記者探訪了中新廣州知識城、琶洲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等科創平臺,深切感受到當地在營商環境優化、規則制度對接方面的“速度”和“溫度”。

“來琶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在海珠區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唯品會公關總監宋菁告訴記者。近年來,琶洲吸引了騰訊、唯品會等一批知名數字經濟企業入駐。

海珠區投資促進局工作人員馮瑩瑩向記者展示了一本“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的小冊子。“我們把原有繁瑣的扶持政策體系精簡為18條,讓企業看得懂、記得住、易傳播。”她介紹,海珠區還建立了CSO首席服務官制度,即由專人跟進企業的困難與訴求,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粵港澳三地法律制度的差異是不少企業的“心病”。對此,琶洲在廣州率先成立服務民營企業的粵港澳律師團,為企業提供高效法律服務,助其放開拳腳謀發展。

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記者探訪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知識產權是粵港澳大灣區各方創新合作的橋梁。”該中心副主任邱絳雯表示,“港澳的優勢是與國際規則銜接較好,社會各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強烈;廣東的優勢是產業基礎好,各類企業對知識產權服務的需求巨大”。

記者了解到,為建設知識產權最強保護區、最佳運用地,中新廣州知識城正規劃建設占地622畝的知識產權服務園區,引進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廣東省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等機構,現已形成集司法、調解、仲裁、行政執法、快速維權于一體的立體式保護體系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深圳:“夢工場”孵化創業夢想

走進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記者看到眾多港澳臺及國際創業團隊正在這里茁壯成長。同時,從人工智能到移動互聯網以及文化創意,各領域的創業奇思妙想都令人“腦洞大開”。

“滿足人們對仰望星空的向往與好奇,我們提供獨家首創、酷炫聲光秀的星空廣告表演系統。”香港創業團隊微蜂創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姚剛介紹,該系統是基于無人航空器,從傳統無人機編隊的燈光點陣技術進步到編隊星空視頻,既可服務大型慶典和晚會,更適合中小型商家的營銷活動。該團隊成員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知名大學,目前已獲得近千萬元投資。

據介紹,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自2014年12月運營以來,構建了國家、省、市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支撐體系,在金融服務、風險投資、成果轉化、開辦企業、便利生活等各方面為創業者提供支持。從公司注冊到上市,平臺都可提供一站式咨詢服務。截至2018年底,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356家,累計融資額超過15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深圳要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深圳市大灣區辦副主任趙志英表示,近年來,深圳已推動建立了兩個重要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和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接下來,深圳將進一步深化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比如出臺更多便利港澳居民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暑期實習計劃和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就業項目等。

東莞:創新高地快速崛起

如果對東莞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制造名城”,那您可就落伍了。在“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活動中,記者們紛紛為東莞所打造的灣區“創新高地”新名片點贊。

在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松山湖高新區,記者探訪了我國第一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式散裂中子源——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CSNS就像一個‘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能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新能源等提供先進強大的科研平臺,解決創新領域諸多‘卡脖子’問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介紹,CSNS目前已吸引了國內外近百名用戶開展實驗研究,其中來自港澳的用戶達10%,有力支撐了大灣區的科技創新。

記者隨后來到東莞與香港合作打造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基地的發起者之一、香港科技大學自動化中心主任李澤湘,因成功投資、孵化出“大疆創新”而聞名。如今,基地正致力于打造機器人產業的“黃埔軍校”,已有大疆創新、固高科技等80余個團隊在此開展研發,從家用機器人到工業機器人,從核心零部件到系統集成均有覆蓋。同時,在高科技助力下,一批機器人企業在東莞迅速成長。

“東莞從改革開放初期就與港澳構建起了‘前店后廠’的關系。近年來,東莞又與廣州、深圳的科研資源、產業外溢等形成了很好的互補。”談到與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合作,東莞市發改局副局長、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肖必良說:“東莞將充分利用大灣區澎湃的創新力量和廣闊的市場機遇,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中山:互聯互通帶來新機遇

繼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之后,另一座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大通道——深中通道正在加速建設。

“2024年建成通車后,深中通道將成為珠江口東西兩岸發展的支撐點,推進珠江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高效配置。”廣東省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中山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劉登說,圍繞深中通道建設節點,中山一直在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未來要實現到大灣區主要城市半小時通達,到港澳一小時通達。

條條交通“紐帶”被中山市易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總監向佳治視為中山深度融入大灣區發展的絕佳機遇。“中山是‘僑鄉’,創業意識本就濃厚,還可以為外來的創客匹配成本低、品質高、服務優的創業資源。”向佳治說。

香港大學生葉枝茂近年入駐易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創辦了視頻制作公司,“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了年輕人更多機遇。中山創業氛圍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優惠政策多,是理想的創業城市”。

中山還有不少企業在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遠航。中山明陽智慧能源集團以風機制造和清潔能源為主營業務,該公司董事長張傳衛說,打造綠色低碳的“生態灣區”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今后將謀劃與香港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合作,并繼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香港:科創搭上發展快車

“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遇,香港也能夠貢獻國家所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要更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這些正是香港優勢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尤其是帶動創業創新和科技發展。

2015年,香港創新及科技局成立,從推動研發、匯聚人才、支援企業、推動再工業化等多方面著手,積極構建有利于創新科技發展的生態系統,同時力求突破,如港深攜手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為合資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費扣減等。

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介紹,兩年多來香港已經投入超過1000億港元發展創新科技,效果逐漸顯現。香港創新科技融資大幅增長,VC總投資額由2014年接近13億港元,增長至2018年接近180億港元;初創企業數量也從2014年的1065家增加到2018年的2625家。同時,廣東珠三角地區已有10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授牌,成為香港年輕人創新創業基地,提供了創業基金、人才公寓等方面優惠政策,吸引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新創業。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為給科研發展、人才培養、知識轉移及產業化等創造有利條件,越來越多的香港高校計劃到廣東設立分校。“香港有40多名兩院院士,4所世界百強大學,高等教育實力突出。香港高校在大灣區建分校,可以實現多方共贏。”聶德權說。

香港霍英東集團是最早在內地投資的港資機構。該集團主席霍震霆介紹,該公司將攜手港澳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設一批重點領域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和人才培育基地建設,并推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澳門科技大學等一批高校落戶。“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我們要助力更多青年搭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快車。”霍震霆說。

澳門:多元文化添彩“人文灣區”

位于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的澳門藝術博物館正在展出兩大藝術展,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來參觀:與中國美術館聯合舉辦“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大師作品展”,展出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國畫大師的名作;與大英博物館聯合舉辦“意大利文藝復興素描展”,展出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國外名家的力作。

澳門藝術博物館的藝術展,正是澳門文化開放包容、豐富多彩的生動案例。

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曾為澳門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跡,其中有3張閃亮的“文化名片”,分別是成功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城區,成為世界記憶名錄的漢文文書,以及聯合廣東和香港成功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粵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澳門要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是對澳門文化的肯定,也是新時代賦予澳門的新使命。”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說,澳門要進一步推進與葡語國家的文化合作,也要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發展。

澳門與葡語國家搭建了文化藝術交流機制。去年澳門舉辦首屆中葡文化藝術節,舉行包括電影展、藝術年展以及“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等系列活動。同時,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頻繁,深度合作制作了很多藝術作品,為“人文灣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透過澳門文化和‘人文灣區’,世界將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穆欣欣充滿信心地說,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同屬嶺南文化,同根同源、各具特色、各展所長,相信世界將看到一個更美好的“人文灣區”。

珠海:三地生活“無縫切換”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通關模式是否會繼續優化升級,讓人充滿期待。

珠海市橫琴新區自貿辦副主任王彥告訴記者,便利通關是廣東和港澳居民的共同心聲,讓人員往來更加便利,也是未來粵港澳通關模式改進創新的方向。“比如正在建設的橫琴新口岸,就計劃在澳門蓮花口岸整體遷入后,通過優化過關流程和身份數據聯通,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在實際通關體驗上實現一次排隊、查驗、放行。”王彥說。

生產要素的加速流通,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發展平臺的建設,也為三地產業升級、園區迭代和企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地處橫琴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傳統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展廳內,陳列著幾款在國外注冊上市的中藥產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副行政總裁馮準告訴記者,2015年以來產業園以“以醫帶藥”的推廣方式,幫助中國內地和澳門企業的6個產品在莫桑比克成功注冊。據介紹,隨著園區平臺不斷完善、產業氛圍日漸濃厚和各項優惠政策逐步推進,截至今年4月,產業園累計注冊企業134家,其中有35家是澳門企業,14家是新培育的澳門中醫藥企業。“符合條件的入駐企業可以享受園區租金減免,園區還會提供一系列創業指導,由業內專家團隊提供專業培訓,為企業發展護航。”馮準說。

港珠澳大橋開通后,珠海市發展和改革局黨組副書記、珠海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閆衛民曾赴香港開會,“會后經港珠澳大橋回珠海只要一個小時,全程十分便利通暢”。閆衛民說,未來粵港澳三地生活的“無縫切換”將成常態,三地有關部門也將在車牌政策、通關便利化方面加大創新和合作,珠海也將推動與港澳在商務旅游和高端會展等產業領域的合作,提升港珠澳大橋這條“黃金通道”的利用率,服務三地人民生產生活。

[責任編輯:潘旺旺]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