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位于寧夏南部山區,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核心區,也是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閩寧模式”的實踐地。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并發表重要講話,在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的偉大號召。固原市各級干部和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不懈奮斗。
1.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對固原市的脫貧攻堅工作非常關切。固原作為寧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集中了全區50%的貧困人口。我們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樹立一切工作都圍繞脫貧攻堅的導向,保證了扶貧工作始終能夠做到堅持標準、注重質量、穩扎穩打。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的關鍵是要破除傳統的思維定式,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下功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此,固原堅持“有土”扶貧和“離土”扶貧相結合,加快構建以特色農業、全域旅游、現代服務業、生態友好型工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方面,破除多年“土里刨食”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把貧困戶附著在產業鏈上,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另一方面,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建立就業扶貧示范基地,鼓勵農民開展創新創業活動,讓更多的貧困戶不必外出務工而是在本地實現就業,使其務工有尊嚴、有保障、能致富。
基礎設施落后和公共服務條件差是貧困地區面臨的共性問題,群眾困于山、困于水、困于路,導致了因病因學致貧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制約脫貧的難點問題,固原市持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徹底改變了“苦瘠甲天下”“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落后面貌。現在的固原市,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戶戶住上了磚瓦房,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5%以上;各學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了資助全覆蓋,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100%,村村建有標準化的衛生室,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了93%和98%,貧困患者住院報銷比例也達到90%以上。
脫貧攻堅要解決思想“貧困”這一“攔路虎”,關鍵要讓貧困群眾看到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方向、有了志氣、有了力量。我們實施了以黨組織帶頭人和致富帶頭人為主的“兩個帶頭人”工程,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8.1萬戶20.5萬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在全市所有行政村成立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組織專家、先進典型等進行常態化培訓教育,提升貧困群眾思想素質和致富技能。為了用好外力、激發內力,深化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開展了“攜手奔小康行動”,結成部門、鄉鎮、村“一對一”幫扶120對,建設閩寧示范村65個。
2.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寧夏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強綠色屏障建設。固原在西北地區生態安全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涇河發源于六盤山,承載著陜甘寧3省區32個市(縣區)600多萬人的生計問題。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建設為契機,厚植生態底色,培育綠色動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脆弱。多年來,固原始終堅持植樹造林、改土治水的各項舉措,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代接著一代干,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以六盤山400毫米降水線造林綠化工程為重點,全力推進天然草原與濕地保護、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等重點工程,持續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全面實行封山禁牧。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固原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河長制,實行境內涇河、渝河、葫蘆河、茹河、清水河“五河”綜合治理,依法關停污染企業200多家,實現了“五河”水質達標。堅持煤塵、揚塵、氣塵、煙塵“四塵”同治,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市優良天數達標率96%,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多年居全區第一。
堅持山綠與民富共贏,在全市實施了“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著力選準適宜固原市的“一棵樹、一枝花、一棵草、一株苗”,按照“一屏一帶一線三區五城”的總體布局,對條件成熟的試驗成果,分類布局到綠化造林、城市園林、美麗鄉村、全域旅游、庭院經濟等領域,把大生態與大扶貧、大旅游統籌結合起來,實現了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3.始終高舉民族團結的偉大旗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寧夏信仰伊斯蘭教群眾比較集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非常重要。固原居住著漢、回、滿等26個民族的群眾,回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47%,信教群眾多、伊斯蘭教影響大,是寧夏民族宗教工作的重點地區。我們旗幟鮮明地把民族團結作為全市人民的生命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大力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所有行政村(社區)全覆蓋選派駐村(社區)“第一書記”,把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作為第一任務來抓,大力促進各民族交流交融,“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深入人心,實現了“六盤兒女一家親”,2018年固原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宗教工作與民族工作密不可分,必須想得深、看得透、把得準,牢牢掌握主動權。我們始終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持續開展國旗、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進”宗教場所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國法大于教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決不允許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堅持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強宗教事務規范化管理,堅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維護現有宗教格局穩定。對宗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把握政策、正確引導、堅決治理,確保宗教領域安全穩定。
4.堅持黨對扶貧工作的全面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根本靠堅持和改進黨的領導,靠黨執政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群眾基礎牢固扎實。我們堅持黨對扶貧工作的全面領導,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推進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集中開展“四個年”活動。以“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為統領,扎實開展“干部素質提升年”“干部作風轉變年”“農民培訓教育年”活動,開展“萬人千場”黨的方針政策宣講,對全市科級以上黨員干部、村兩委班子主要負責人全覆蓋輪訓,集中開展了對一批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進一步筑牢了全市黨員干部“兩個維護”的政治定力,確保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近兩年整頓轉化291個基層黨組織,及時調整300多名不勝任現職、能力不足、工作不在狀態的黨組織書記。全面推行以黨組織“評星定級”和黨員“評星定格”為主的“雙評雙定”活動,用“給紅星”的方式正向激勵,用“亮黃星”的方式反向監督。
集中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創建了涉農扶貧項目資金“三級審核、三級備案、一個平臺監督”的“331”機制,集政策和項目資金的宣傳、公開、監督、管理和投訴舉報等功能為一體,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監管平臺和體系,扎緊了不能腐的籠子。建立了市縣鄉紀委“三級聯動”機制和扶貧職能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對扶貧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直查直辦、嚴查嚴辦,嚴肅查處吃拿卡要、盤剝克扣、虛報冒領、優親厚友等問題。
(作者:張柱,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固原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