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泛娛樂主義把本不該娛樂的事情給娛樂了,其產生的社會危害不可低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嵌入,泛娛樂主義與民族主義等思潮相勾連,產生了新的變體,從而解構與重構著社會文化形態,也給社會生活帶來新變化。為解決泛娛樂主義引發的價值真空和失范問題,亟需提升文化自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構積極健康的文化生態。
【關鍵詞】泛娛樂主義 文化生態 去中心化
【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標識碼】A
2000年初,就有國內學者提出“泛娛樂化”的概念。光明日報記者金濤在2004年以“兩會”報道為例,分析了政治新聞中的“泛娛樂化”現象;同年,《娛樂至死》中文版在中國正式出版。以2005年為節點,關于“泛娛樂化”的研究大量涌現:根據中國知網的數據,2005年前以“泛娛樂化”為主題的論文僅有6篇,而2005年至今的相關論文則有775篇——以平均每年60篇的速度增長。學界對于“泛娛樂化”研究興趣的陡增,《娛樂至死》的中文出版是一個原因。此外,2005年也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轉折點,被稱為“娛樂元年”。湖南衛視電視真人秀“超級女聲”紅遍中國,“芙蓉姐姐”成為話題人物,新浪博客正式上線……自此,娛樂成為中國媒體和互聯網的核心母題。
在當今中國,市場經濟日益成熟,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的一極吸引了大量商業資本注入。文化產業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帶來了娛樂的去中心化、便利化和碎片化。社會處在快速轉型期以及由此帶來了社會分層和精神焦慮,都是構成泛娛樂主義盛行的多維成因。泛娛樂主義帶有強烈的消費主義色彩,主要指缺失主體文化價值觀和缺乏娛樂邊界意識的低俗文化投資、生產和消費現象,強調本不該娛樂的事情被娛樂了,因此,其產生的社會危害不可低估,整頓和治理刻不容緩。
泛娛樂主義在互聯網時代的新表征
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資本強勢注入文化市場,網紅經濟、電子競技、網劇網綜、短視頻等產業蓬勃發展。以視頻產業為例,2017年中國視頻內容行業整體市場規模達到1215.2億元,同比增長36.7%。泛娛樂化的廣度和深度有增無減。而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千禧一代,欣然接受其“原住民”身份而投入“泛娛樂”的狂歡。在此背景下,中國的泛娛樂主義呈現出如下新的含義和表征:
互聯網技術深刻嵌入泛娛樂主義生長版圖。2017年12月底,憑借《中國有嘻哈》欄目迅速躥紅的某藝人,被娛樂記者爆出與某已婚女星交往親密,本質上屬明星個人私生活范疇的事件,卻迅速在網絡上引爆。相關當事人在微博等平臺上對此事的回應引起了全網極大關注。網友的漫議迅速覆蓋微信公眾號、快手等視頻直播平臺。同時,今日頭條等算法平臺借助個性化推送使得大量網友反復接收相關信息,加劇了影星私生活事件的持續發酵。隨后,有網友舉報該藝人的嘻哈作品歌詞內容出格。共青團中央、新華網、人民日報等多家黨媒先后發文批其歌詞教唆青少年吸毒以及侮辱婦女。此前該類歌曲卻因《中國有嘻哈》節目的爆紅而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由此可見,社交媒體、直播平臺、算法推送、云計算等新媒介技術孕育了去中心化、碎片化、個體化、多元化的社會生態,一個娛樂爆點會在多節點的鏈接傳遞中無限放大,話語權的彌散在給多元聲音賦能的同時,也增加了過度娛樂化信息,甚至產生負面影響的信息充斥民眾話語空間的風險,網絡空間的娛樂狂歡愈演愈烈。網絡空間變成了樂不思蜀、無法無天的極樂世界。
泛娛樂主義與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等多種思潮相勾連,產生新的變體。泛娛樂主義由于其開放性、多元性和延展性,非常容易與各類思潮耦合而產生新的變體。2018年9月21日晚,瑞典電視臺(SVT)《瑞典新聞》節目針對中國游客與瑞典警察的風波,發表了一系列辱華言論,引發了網民的憤怒和不滿。9月24日,“帝吧”(原中國足球某前鋒的百度貼吧)號召網民出征瑞典電視臺社交主頁,使用統一的格式和表情包進行留言洗版。實際上,“帝吧出征”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周子瑜“臺獨”事件、英國維珍航空種族歧視事件、日本APA酒店右翼歷史書事件中,都有中國網民“奮戰”的身影。而這種民族主義色彩的網絡運動,形式非常簡單——使用大量的表情包和評論進行留言屠版。看似娛樂、調侃、輕松的表達和形式,其背后是民族主義和泛娛樂主義相互勾連滲透的結果。有學者將其概括為粉絲民族主義。“帝吧出征,寸草不生”是泛娛樂主義在中國語境下的獨特體現。泛娛樂化已經不是簡單的新聞報道的娛樂化,而是更深刻地嵌入了人們的日常行為和思維模式當中。
文化內容投資者、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泛娛樂化浪潮中呈現出明顯的張力。在資本裹挾文化產業、消費主義原則向文化領域滲透的背景下,內容投資者的話語權遠大于生產者。為了提高收視率、搶占市場份額,以高的“投資回報率”吸引資本,內容生產者創造娛樂化內容以迎合受眾,成為泛娛樂主義盛行的強大推力。不過,低俗娛樂內容真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嗎?廣告和流量當道的《開學第一課》引發全民不滿,觀眾用腳投票抵制電影爛片,治理影視行業天價片酬贏得好評……2018年《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等一批弘揚愛國主義、揭露社會現實的影片叫好又賣座,同期一批空洞無價值的“爛片”卻遭遇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滑鐵盧。事實證明,內容消費者的鑒賞力在提升,人民群眾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在增強。與此同時,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一個解構一切的娛樂烏托邦,對于逃避抑郁和焦慮的現代人同樣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于是,消費者對泛娛樂化內容進行選擇時,存在明顯的張力。
在內容生產者層面,同樣面臨向資本妥協和為理想創作的現實張力。一方面,為了爭奪流量和影響力,大量“標題黨”的新聞層出不窮,娛樂新聞大行其道,模糊了嚴肅與娛樂的界限,解構著道德尺度和價值尊嚴;另一方面,業內人士不斷進行自我審視,《解放日報》連載四文對“泛娛樂化”癥候進行反思,呼吁新聞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回歸理性。
于是,泛娛樂主義不僅在內容投資者、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反復拉扯的張力,而且在生產者和消費者內部也進行著內容選擇的不斷博弈和妥協。總之,我們應在多種力量之間尋求一種娛樂精神的平衡,因為在這種平衡里可以挖掘出重構健康文化生態的資源。
泛娛樂主義對社會的影響:可怕的解構與低俗的重構
泛娛樂主義在變革的技術環境下呈現出新的表征,以一種更為隱蔽而深入的方式嵌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橫向維度上體現為對政治、文化、經濟、新聞、宗教、教育各個社會領域的滲透;在縱向維度上體現為對人的思維方式、表達形式和行為模式上的影響。
“解構”與“重構”是泛娛樂主義的“一體兩面”。在個人層面,它解構善良和正義,解構必要的政治立場,解構人類的美學底線,解構內在的信念,解構價值與尊嚴,并解構著人的存在本質。 由此帶來的是個體道德意識的模糊、政治參與感的淡薄和審美品位的下降,對國家層面的影響,則體現為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消解。人們不自覺地被卷入一場又一場娛樂狂歡,容易在“娛樂煙草”的麻醉下喪失理性和思考,實現“毀于我們所熱愛的東西”的預言。所以,人們需要格外警惕泛娛樂主義的精神鴉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侵蝕。
泛娛樂主義也在重構人們的話語體系。“泛娛樂化”的話語敘事催生了各種文體的誕生。例如,娛樂明星公布婚訊的“官宣體”,一時間成為微博、朋友圈、公眾號等各大社交平臺的刷屏關鍵詞,主流媒體、自媒體也紛紛引用“官宣體”創作文章。這種集體性的話語模仿,正是泛娛樂主義構建的一種獨特文化現象。此外,泛娛樂主義的話語容易引發情緒化的表達和傳播,一定程度上導致對情緒的放大和對事實真相的忽視,重構了人們對信息的選擇和判斷標準。
泛娛樂主義在解構社會主流價值的同時,也在重構新的社會文化形態。舊邊界消解又融合產生新疆域,這二者不能割裂看待。我們要警惕這種解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的破壞,也要看清重構給社會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提升文化自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共同價值的認可是社會穩定的精神基礎。泛娛樂主義引發的價值真空和失范,成為社會轉型時期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眾聲喧嘩的網絡空間,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構積極健康的文化生態,因而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義。
從文化管理者層面,國家為整治泛娛樂化問題提供了政策和法規基礎。自2011年廣電總局正式頒布“限娛令”以來,又有徹查“三俗”歌曲、游戲行業暫停審批等應對泛娛樂事件的舉措層出不窮。2018年,在下令徹查中國某影星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稅漏稅等問題后,國家稅務總局于10月2日下發通知,部署開展規范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業健康發展。通過及時強力的治理舉措,泛娛樂化現象雖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是在與現實制度的博弈中仍呈現出明顯的張力。“限制”“封殺”和“停業”是文化監管者應對“泛娛樂”危機直接有力的舉措,但是要根治泛娛樂主義造成的社會積弊,還需要從源頭上進行治理。具體講來,不僅應該對文化投資者進行相關法規系統的培訓,還應給他們創造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文化知識水平的機會,使之與國家戰略與國際潮流相匹配,避免文化投資拍腦袋現象。
從文化生產者層面,泛娛樂化的應對需要積極正向的文化培育與引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創作中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文化管理者要鼓勵知識分子創造和生產娛樂以外的優秀文本,以擴展人民文化選擇的空間;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圍繞健康向上的核心價值觀開展創作,注重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最終是價值觀的復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首先應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吸納世界多種文明養分。相關政府部門和教育培訓部門還應注重創造有益于提升文化生產者批判思維,培育多元視野,培植創新創意能力的環境;應以國際最新標準尊重和保護文化創新創意知識產權,注重獎勵、提拔和重用知識產權擁有者。
在新媒體環境下,話語權之爭關乎國家發展方向,關乎民族精神與價值引領。因此,文化監管者、文化投資者和文化生產者都應當掌握新媒體話語權,順應技術潮流,有效培育公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提升大眾文化品位。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特聘教授,青島騰勝文化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馮凡和李葉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金濤:《政治新聞的泛娛樂化現象析——從媒體大戰看“兩會”報道的一種不良傾向》,《新聞記者》,2004年第4期。
②呂紹剛:《“泛娛樂化”為何屢禁不止》,人民網,2007年4月16日。
③陳昌鳳:《斜杠身份與后真相 泛娛樂主義思潮的政治隱患》,《人民論壇》,2018年第6期。
責編/張忠華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