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在基層治理中更好地貫徹監督執紀,促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提高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性、能動性,亟需在加強基層監督執紀的同時,堅決地推進基層激勵創新機制、容錯糾錯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干部培養機制以及縣鄉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以期構建制度體系協同、制度績效互強的基層現代治理體系。
【關鍵詞】基層治理 監督執紀 激勵保障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各項管黨治黨制度創新協同推進。其中,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推進運用,促使基層的政治生態、領導作風、干部行為發生巨大優化,有力地推動了基層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取得成績的同時,可以發現,在基層,一些干部庸政、懶政、不作為、創新活力不足、主動性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甚至在當前扶貧攻堅、鄉村振興任務艱巨、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一些基層黨員干部改革創新和奮發作為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動性反而出現了減弱的苗頭,這給我國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帶來了隱患。因此,為了更好貫徹監督執紀,在加強干部思想教育的同時,應該更加關注制度機制改革創新,形成監督執紀與激勵保障協同共進、干部遵紀守法與創新作為良性互動。
監督執紀與激勵創新協同共進
從全國各地調研中反映的情況來分析,當前基層干部壓力較重,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任務繁重的壓力,根據我們的調研,這是基層干部普遍反映的問題,特別是隨著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加快推進,各項基層工作都是以“時間表”的形式“倒逼完成”。鄉鎮的主要領導,每人一般都具體負責十幾項工程和任務,而無論哪項工程任務,都與上級領導部門簽訂了“項目責任書”,不能有任何的時間拖延和質量瑕疵??梢哉f,基層黨員干部承擔了較重的工作壓力,其中一些干部甚至產生了“畏懼作為”的不良情緒。二是問責追責的壓力,這種壓力本是監督執紀在基層大力推行后形成的良好局面。壓力之下,基層干部在黨性原則、政治意識、遵紀守法、廉潔行政等方面自覺性高度提升。但同時,有的干部卻滋生了“怕擔責、怕追責”的情緒和壓力。
可見,基層干部反映的這些問題是真實存在的,這就要求在加強監督執紀、遵紀守法的制度約束同時,必須同時加強激勵創新、奮發作為的制度激勵,在干部考核評價機制、選拔任用機制等方面推進改革,盡快形成鼓勵基層干部“大膽創新、勇于作為”的制度機制,保證基層干部既能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又能積極能動、奮發作為。
監督執紀與容錯糾錯協同共進
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再次重申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三個區分”:“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這為“容錯糾錯”機制的推行指明了方向。
但在基層的改革創新中,如何保證“容錯糾錯”的機制落實到位,并能使其與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協調不悖,還需要在“實施細則”方面深化細化。如在省市對縣區、縣區對鄉鎮的容錯糾錯中,如何結合動機態度、客觀條件、程序方法、性質程度、后果影響以及挽回損失等情況,真正落實甄別“三個區分”,對該容錯的大膽容錯,不該容錯的堅決不容。這些都在考驗著省、縣、鄉三級政府的權力關系和責任擔當。還有,對于給予容錯的干部,其后怎樣選拔任用?上級領導出現了“容錯錯誤”時,又怎樣給予追責和處罰?容錯糾錯的機制運行,如何保證其公開公正合法?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基層實踐中加以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在扎緊權力監督的制度籠子的同時,大力激發改革活力、拓展創新空間,推進監督執紀機制與容錯糾錯機制的制度協同,增進制度績效的互動互強,是改善基層治理亟待推進的緊迫需求。
監督執紀與權益保障協同共進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基層的全面推行,體現了黨風廉政建設中,“治病”與“救人”、“懲前”與“毖后”、“嚴管”與“厚愛”的統一,特別是第一種、第二種形態的廣泛使用,更使絕大多數黨員干部得到組織的“關照”和“提醒”。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支持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更好地激勵干部擔當責任和勇于創新,我們也需要用制度機制保證干部權利、維護干部權益。
近幾年來,在加快推進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大局中,基層干部直面上訪維穩、征地拆遷、公共安全和利益調節等矛盾沖突,責任和壓力日趨加大。但其自身的權利和利益卻無更多的制度保障。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法定休息時間得不到保障,基層鄉鎮干部“加班加點”,休息時間無法保障,已是公認的普遍事實,“白加黑、五加二”,“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證”,便是基層的普遍呼聲。其二,工資待遇低下,基層干部待遇偏低,也已呼吁多年,特別是中西部貧困地區,一個鄉鎮一般年輕干部,工資在3000—4000元左右,而鄉鎮書記鎮長,工資也就在5000—6000元左右。而除工資之外,基層干部很少有其他的福利補助。其三,身心焦慮疲倦,基層干部“亞健康”狀態普遍存在,工作任務的壓力、問責追責的壓力、養家糊口的壓力,正在摧殘著基層干部的身心,甚至個別干部不能及時排遣壓力,患上“抑郁”和“失眠”等病癥。
監督執紀的制度約束和警示,更多地體現著對基層干部的“嚴管厚愛”,是“負向激勵”的制度約束機制,但同時我們的基層也亟需制定實施保障干部權益的“正向激勵”,用“負向激勵”與“正向激勵”的協同合力,才能更好激發基層干部勇擔責任、創新改革。
監督執紀與干部培養協同共進
基層干部后繼乏人的狀況,優秀合格人才缺失,也是多年來基層干部的普遍呼聲,這在中西部貧困地區表現得更加明顯。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進不來人”,由于基層工作的艱苦和任務的繁重,報考基層公務員的人數較少,尤其是那些老少邊窮地區的崗位常常無人報考。年輕人才大量涌進大中城市的趨勢不可逆轉,畏懼基層、畏懼鄉村、畏懼貧困地區,成為基層鄉村難以吸引優秀人才的重要原因。
二是“留不住人”,迫于就業壓力而暫時進入基層的年輕干部,也是把基層鄉村作為“暫棲之地”,一有機會,也是極力通過考研、調離、經商等方式,急切地離開鄉鎮基層。各地年輕干部普遍反映,不但工作任務重,責任壓力大,工資待遇低,而且基層偏遠鄉鎮,年輕人連對象也找不到,更不用說“扎根基層”了。還有對年輕干部來說,“晉升渠道”的不暢,發展空間狹窄,也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
三是“培養人難”,年輕大學生進基層鄉鎮,首先有行政編與事業編的區別,兩者比例一般在2:1之間?;鶎邮聵I編人員,與行政編人員,“干的是一樣的活”,但待遇卻有較大區別,晉升也有不少限制,如鄉鎮“七站八所”的事業編人員,其最高的職務也就是一個“股級”。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中部一個鄉鎮的財政所所長,20多歲已經干到其職業的“最高職務”,因為“股長”已經“到頂”,如不調走就再無“晉升”希望。其次,在鄉鎮基層,無論是行政編還是事業編人員,都在“超負荷”的負重狀態,根本再無任何時間外出培訓學習。而且,越是年輕的干部,擔負的工作任務越重。西部一個鄉鎮扶貧辦的90后干部,“一年幾乎沒有出過門,整天都在電腦上填寫各種報表和數據”。年輕干部普遍抱怨,“別說外出參加學習培訓了,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了”。
監督執紀的制度約束要在基層長久發揮作用,需要考慮如何讓其與干部培養選撥的制度機制相協調、相配套,這將是保持基層干部隊伍優良穩定的制度基礎。
監督執紀與縣鄉體制改革協同共進
現行的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運用,在基層政府中,主要體現為縣級黨委政府和縣監察委員會對下屬的鄉鎮干部進行“問責追責”,然而,如果不注重問責的方式方法,只“單向加碼”,很可能會日益加重鄉鎮基層干部的責任壓力和焦慮情緒,影響其開拓創新。
有一種情況:有一些縣級部門不能以身作則、敢于擔當,真正帶頭引領發展,而是利用監督執紀的“單項加碼”給鄉鎮政府 “層層加碼工作任務”,“層層推卸工作責任”。甚至只注重召開會議、部署工作、與鄉鎮領導簽訂責任書,然后,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年終,不斷地到鄉鎮和村中驗收考核,對其考核的每項工作進行“量化打分”,對其檢查中發現的失誤錯誤進行“問責追責”。而鄉鎮政府幾乎承擔了所有的基層任務和工程,不但是其具體的實施者,還是其實施責任的最終承擔者,從精準扶貧、信訪維穩、計劃生育,到群體事件、森林防火、交通事故,從環境治理、道路建設、城鄉衛生,到教育醫療、住房安居、社會保障等,幾十個大項、幾百個小項的各種各樣的任務和責任都壓在了鄉鎮基層干部的身上,最終的責任追查的“板子”也都要打到基層干部的身上。我們調研采訪過的幾個受到“警告”處分的鄉鎮書記,都是為了鄉鎮發展而稍有差錯,就被追查“處理了”。而因為失誤錯誤被“一票否決”“就地免職”的鄉鎮領導,在全國各地的調研中,也有所耳聞。
從以上可以看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運用,在基層治理中,涉及復雜的縣區與鄉鎮體制改革。只有進一步調整縣、鄉權力關系,理順權、責、利的協調關系,改變鄉鎮政府“權小、責大、事多”的困局,推進鄉鎮“賦權擴能”取向的體制改革,才能在加強監督執紀的同時,充分調動基層干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需要重申強調的是,筆者的分析絕不是質疑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運用,更不是否定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也不是為基層干部的一些違紀違法行為辯護,而是為了在基層治理中更好地貫徹監督執紀。為了更快地促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提高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性、能動性,就亟需在加強基層監督執紀的同時,更為堅決地推進基層激勵創新機制、容錯糾錯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干部培養機制以及縣、鄉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以期構建制度體系協同、制度績效互強的基層現代治理體系,從而推動基層治理的法治化進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政治發展與國家治理”項目首席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新華網,2016年11月2日。
責編/谷漩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