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成效已成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重要標準,高校教師要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意義,準確把握立德樹人的要義,以立德樹人作為教書育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以德立身,做品格之師;以德立學,做學問之師;以德施教,做精神之師,努力踐行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的本分。
【關鍵詞】立德樹人 教師 高等學校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教師要把立德樹人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立德樹人的成效來衡量工作,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踐行教師教書育人的本分。
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意義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在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在隨后的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會、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以及前不久剛剛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無一不談到立德樹人,這就需要我們把立德樹人的重大意義置于時代背景中審視,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找坐標、找定位。
從政治背景看,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是社會思潮的風向標,一旦外部環境有變化,高校就會有動靜。在高校這個思想異常活躍的領域,常常是學術與意識形態、現實與歷史、外部與內部等多種問題相互交織的場所,也是一般問題極易擴大為政治問題、個別問題上升為復雜問題的敏感地帶。這就要求高校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警惕,要始終把立德樹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高校要想在世界格局轉換、中國社會轉型、網絡飛速發展、信息渠道多元的背景下,守住意識形態陣地,就必須要抓牢抓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
從社會背景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文化的互通與交流,呈現出了系列經濟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時代特征。在當前復雜的環境中,功利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各種思潮并存。高校身處在這個復雜多元的環境中,就必須抓牢抓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才能做到在多元中有主導、多樣中有主體、多變中有主線。
從教育發展國際背景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高等學校現在所處的舞臺是國際舞臺,坐標是國際坐標,標準也是世界標準,人才培養也必須有國際視野。高校在推進國際化進程中,人才培養也必須要堅持德才兼備,培養的學生必須要有國家意識和道路意識,要讓學生全面了解中國與世界,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樹立道路自信。從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來看,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大學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象牙塔,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因此,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就必須要抓牢抓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
準確把握立德樹人的要義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的需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經濟、科技方面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是道德文明和國家軟實力的提升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核心要義,需要明確三點。
首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立德樹人的前提。“立什么德”“樹什么人”關乎教育的社會性質和發展方向。高校培養人才,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要堅守社會主義的政治道德、社會公德、思想品德和價值正德;必須要具備社會主義的精神氣質和政治品格,具備社會主義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
其次,堅定理想信念,是立德樹人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把“理想信念”作為“靈魂”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加以強調。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些關乎教育本質和使命、教育內涵和培養目標的重要論述,我們不難發現,理想信念鑄魂是貫穿其中,并被作為立德樹人內在邏輯與建構原則的理論精髓和精神實質。
最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屬性和本質要求,集中反映了最大多數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目標。堅持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培養人才的核心責任和使命。
切實踐行立德樹人的本分
在2018年6月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強調,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四個回歸。所謂的“回歸本分”就是強調教師要潛心教書育人,就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提出的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術嫻熟的要求,讓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踐行立德樹人本分,要做好以下“三師”。
踐行立德樹人的本分,就是要堅持以德立身,做品格之師。“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教師的言行無形之中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唯有教育者具備足夠的人格力量,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以德立身,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高校教師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把教育事業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把“四個自信”傳遞給學生,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貫穿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
踐行立德樹人的本分,就是要堅持以德立學,做學問之師。做學識淵博的學問之師,是廣大教師選擇這份職業時的志向所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做好學問之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堅持把師德作為衡量教師的根本標準,讓每位老師把“德”融化在心里,外化在行動上,努力做到身正為范,以德立學。通過扎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廣大高校教師才能完成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踐行立德樹人的本分,就是要堅持以德施教,做精神之師。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上的講話談到,會議名稱由本科教學會議調整為本科教育會議,從“教學”到“教育”的調整,就是要突出育人的重要性,就是要求廣大高校教師堅持以德施教,熱心幫助學生的學習,關懷學生的生活,敏銳關注學生的思想,關注學生的人格成長。高校教師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不僅要建設好“思政課程”,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其他課程的育人功能,將思政教育貫穿到專業課、實踐課及各類教育活動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真正達到“課程思政”的要求和效果。高校教師都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每位教師都要齊心協力,使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推動教師從授課老師向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轉變,推進思政教育從專人向全員轉變,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為淮海工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淮海工學院2018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課題(項目編號:DS20180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國高等教育》,2018年第15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史航(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