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專家觀點 > 正文

建一流本科教育還需打通哪些堵點

6月21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會上提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這是我國第一次以“本科教育”而不是“本科教學”為名召開的會議,對我國高等教育而言具有風向標和里程碑意義——

建一流本科教育還需打通哪些堵點

光明日報記者 王慶環

“本科教育”與“本科教學”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著質的差別,將本科人才的培養置于大教育的視野中,才能打通過去存在的一些“堵點”。那么,本科教育要打通哪些“堵點”,才能達成一流呢?

建一流本科教育還需打通哪些堵點 

在北京大學2017年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開始前,一名畢業生與同學自拍。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堵點 大學生學業輕松

對策 有效增負,嚴把出口關

“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不是輕輕松松、玩玩游戲就能實現的。”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如是說。

根據中國大學生學習發展研究和全美大學生學習的數據調查和分析,我國大學課堂的挑戰性和美國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高校還存在一些內容陳舊、輕松易過的“水課”。一位從美國紐約大學交換到北京某一流高校學習的學生對此深有感觸,她覺得中國學生都是“學霸”級的,但在學習上并不那么較真兒,“在紐約大學,我們都有一個基本的學術底線,就是決不生產學術垃圾,寫出的東西一定是別人沒有寫過的。但我看到中國的很多大學生在寫課程作業時東拼西湊,糊弄了事。而且,我覺得我們上學要比中國學生累多了。”

有人把中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和大學生輕松的生活形象地比喻為“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同時,高校要嚴把出口關,改變學生輕輕松松就能畢業的情況。”陳寶生說。

目前,我國大學生只要進了大學就等于進了“保險箱”的現狀,正在困擾著急欲提高質量的辦學者。根據廈門大學教授鄔大光研究團隊對全國820所高校畢業率和學位授予率的統計,兩者分別平均達到了97.75%和96.90%。而美國排在前50名的高校六年畢業率平均有89.7%,而排在51至100名高校六年畢業率平均只有56.2%。雖然美國如此低的畢業率有其自身原因,但輕輕松松畢業在研究者看來正是影響大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原因。

在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一項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比較研究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提高他們的學術能力或高階思維能力,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大學生只要上了大學幾乎都能按時畢業,幾乎都能拿到文憑,這使得他們沒有動力去努力學習。記者近期采訪高校人士時也發現,大學生缺乏“內生動力”是他們當前最頭痛的事,而缺乏“內生動力”不僅出現在學業成績一般的大學生身上,也出現在成績優秀的大學生身上。

學生的第一任務就是讀書學習。據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在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可選擇性,并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興趣上進行了嘗試。同時,高校也在探索如何在學生的學業管理上既有激勵也有約束。改變考試評價方式,嚴格過程考評,通過鼓勵學生選學輔修專業、參加行業考試等,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讀書、了解專業、掌握思維方法上,實現更加有效的學習,真正把內涵建設、質量提升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上。在教育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

建一流本科教育還需打通哪些堵點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自動化專業2014級本科生在上課。新華社記者 王凱攝

堵點 教師評價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

對策 改革評價體系,加大教學權重

“我必須專注于科研,以便在未來幾年可以發表更多的文章,否則我將會失去在這所大學的職位。”在采訪中,一位中青年教師這樣跟記者“吐槽”,他的心態代表了當前許多大學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的學術生存狀態,即在大學高度量化的學術錦標賽中生存。

“不是所有能被計算的東西都重要,也不是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被計算。”50年前,美國社會學家威廉·卡梅隆就曾批評過度量化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嚴重危害,然而,在全球化時代,大學正在經歷急劇的變革。在短短的十幾年里,全球排名和科研評估已經絞合成勢不可當、無處不在的強大體制,系統地控制了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生態,越來越多的大學正不斷淪陷為發表論文尤其是英語論文的量產工廠,教育和社會服務的人文功能日漸異化。我國大學也概莫能外,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一些學校在評價教師時,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過度強調教師海外經歷、國外期刊論文發表數量等。重科研輕教學的“指揮棒”,影響了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研究員陳先哲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在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對科研和教學的投入給出的比例是7:3。

在量化評估的風潮下,如何讓最不好量化的教書育人成為引導教師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的“指揮棒”,是高校建設一流本科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

據了解,目前高校正在大力推動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并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完善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實現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與此同時,教育部也在鼓勵高校改革評價體系,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完善教師分類管理和分類評價辦法,明確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加強對教師育人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評價與考核。加強教育教學業績考核,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施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加大對教學業績突出教師的獎勵力度,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績效考核和津貼分配中把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作為同等重要的依據,對主要從事教學工作人員,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額度,保證合理的工資水平。

“我們對教學工作的要求要硬一點,教學工作達不到平均水平,就不能晉升職稱,要真正將人才培養中心地位落到實處。”陳寶生說。

建一流本科教育還需打通哪些堵點 

3月10日,江蘇省2018年女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南京舉行。圖為一位女大學生在招聘會上尋找就業崗位。新華社記者 孫參攝

堵點 輸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對策 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專業思政

四處張貼著托福、GRE、考研、公務員考試的小廣告,是大學校園獨特的一景。在圖書館和教室苦讀的學子,大多被包圍在英語和考研書籍中,習慣了在種種考試和競賽中比拼的他們,在大學四年中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漂亮的成績單,以及對自己的就業、考研、出國留學有益的校內外活動中,精心計算著積點分數,只做對自己未來有好處的事。“一旦進入工作崗位,他們便精心計算,只做可能給個人升職帶來好處的事,對他人和辦公室的公共事務毫不關心。”一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國企員工告訴記者。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并不是我國的“特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華爾街之狼”們過分貪婪,為追求利潤鉆制度的空子,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畢業于美國常春藤名校的“常春藤的綿羊”。

只顧學生的學業而忽視學生的德行培養無疑是危險的。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本科教育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必須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2018年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顯示,對大學生思想言行和成長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專業課教師。我國著名高等教育專家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學術沙龍一直被傳為美談。作為享有盛譽的名導師,潘懋元帶的研究生很多,其家庭學術沙龍就是他與學生開展經常性互動與交流的重要途徑。沙龍開始于1985年,屬于典型的“漫談式”,既談學問中的人生,也談人生中的學問。30多年來,只要不出差,每周六晚潘懋元家里都會上演這樣的一幕。漫談中,一篇篇論文和一個個成果漸漸孵化催生,一個個學科中堅和骨干從這里走出,沙龍帶來的師生之間良性互動十分見效。

在大學人才培養中,如何像潘懋元這樣守住教書育人的初心,是值得高校和每一個從教者學習的。“加強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層面來認識。”陳寶生說。對高校而言,要在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過程中,推動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對教師而言,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人人講育人。

堵點 就業和大學專業不對口

對策 深化協同育人,建設一流專業

針對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就業中,將近半數以上的畢業生專業不對口。雖然這種不對口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但專業所學非所用,對個人和高等教育資源而言,都是巨大的浪費。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引發世界格局的深刻調整,不僅重塑了國家競爭力在全球的位置,重構人們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也給高等教育帶來巨大的挑戰。在陳寶生看來,應對挑戰,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在一些領域大膽改革、加快發展,形成領跑示范效應。2017年教育部推出的“新工科”得到了產業界的積極響應和支持,表明政產學研協同育人不僅在理念上得到社會認同,也在實踐中愈加深入。據了解,在醫生、農林人才、法治人才、新聞傳播人才、教師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上,協同育人在拓圍、提質、增量、創新上,采用不同以往的方法、路徑、理念和標準,為社會培養所需的一流本科人才。

與此同時,在“雙一流”建設的布局中,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性愈發突出。對此,陳寶生說:“我們要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強一流本科教育。學科一流并不代表專業一流。一流大學建設必須聚焦人才培養,建設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學科建設必須反哺人才培養,建設一流專業。同時,應用型高校也要加強一流本科教育。”

據了解,下一步教育部將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即建設1萬個國家級一流專業點和1萬個省級一流專業點,引領支撐高水平本科教育。

《光明日報》( 2018年06月22日 08版)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本科   教育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