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歐盟在多重危機的影響下,一體化進程嚴重受挫。在此背景下,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危機是推動歐盟一體化改革的契機,推出了一套改革方案,力爭實現歐盟改革。然而,馬克龍政府的歐盟改革方案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法德之間的分歧、一些歐洲國家的反對以及法國自身實力的限制等。馬克龍政府的歐盟改革方案能否成功,主要取決于歐盟內部關系的協調。
【關鍵詞】法國 馬克龍 歐盟改革
【中圖分類號】D55 【文獻標識碼】A
馬克龍歐盟改革方案的具體措施
當前,經濟危機重挫下的歐洲經濟復蘇緩慢、財政緊縮、工資福利被削減,而私營金融機構的獲利卻并沒有受危機的影響,引發了歐洲各國中下層民眾的不滿,進而導致反全球化、反一體化和反精英主義社會運動興起。難民危機、恐怖主義襲擊給歐洲安全帶來的巨大壓力,又助推了民粹主義政黨的發展。在債務危機、難民問題以及英國“脫歐”等多重危機的影響下,歐盟內部矛盾凸顯、訴求各異。在危機面前,歐盟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2018年1月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高調宣布“法國回來了”,強調“法國重回歐洲中心”,“如果歐洲沒有成功,法國也沒法成功”。馬克龍講話的背后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歐盟改革方案。早在2017年9月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講時,馬克龍就已經闡述了這一計劃,表示歐盟改革的總體目標是繼續推動歐盟一體化,強化歐盟機構的權力,具體措施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防務等各個方面。
馬克龍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歐盟主權”概念。馬克龍希望進一步削弱原本屬于民族國家的主權,消除歐盟下的政治藩籬,充實歐盟機構的權力,強化對歐洲共同體的身份認同。在他看來,只有歐盟這個層次的行為體進行改革,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廣泛的福利和深刻的進步。
在具體措施方面,首先,與歐盟委員會希望改革整合貨幣財政機制的動議相呼應,馬克龍計劃引入歐盟財政部長這一職位,用來完善歐元區的聯合預算機制、監督協調歐盟各國的經濟政策、主持歐元集團會議、改革歐洲單一貨幣集團。其次,馬克龍提出改革歐元區的救助機制,將歐洲穩定機制發展為歐洲貨幣基金組織,防止經濟危機在歐元區內蔓延。再次,建立完全由歐洲管理和財政支持的歐盟干預部隊。同時,整合歐洲的邊境管控力量和聯合民事防衛力量,設置統一的歐洲邊防警察和難民管理機構。最后,建立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的歐洲情報中心。這些舉措不僅僅是政策和策略的改變,而且是管理、經費和法律方面的深刻變革。此外,馬克龍希望加強歐洲稅收政策的協調,包括向一些數字技術公司征稅,在教育、環保、農業等方面也有諸多舉措。
為了保證改革的順利實現,以及解決英國“脫歐”后的遺留問題,法國準備作出更大的資金貢獻,推動歐盟的財政支出向東歐成員傾斜。馬克龍提出了兩種模式,一種適用于愿意接受這些改革措施,并在未來一體化進程中有所建樹的國家;另一種適用于樂于維持現狀的國家,這種模式實際上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申根協定》、歐元區成立、歐盟東擴等問題上被廣泛使用。在歐盟內部,“多速歐洲”或“雙速歐洲”更多地是作為歐洲一體化過程中必要的妥協,而非一體化的目標,因為這種提法有可能會破壞歐盟的團結,造成成員間的對立。為了使改革獲得更多的民意支持,馬克龍還準備在歐盟內部對歐洲未來發展的細節進行討論,這種討論不同于英國“脫歐”公投那樣把復雜的政治問題簡單化,單純地在“是”或“否”之間選邊站隊,而是通過“公民咨議”運動的廣泛動員,綜合議會討論、在線投票、電視辯論等多種方式,對歐盟改革進行充分討論協商,進而奠定歐盟未來十到十五年發展的民意基礎。
馬克龍歐盟改革方案存在的問題
馬克龍政府的歐盟改革方案能否成功,主要取決于歐盟內部關系的協調。首先,法德兩國之間的分歧。法國和德國作為歐盟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一直以來都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推動者,兩國關系是歐洲穩定與發展的基石,馬克龍政府的歐盟改革方案必須得到德國的支持才可能取得成功。在推進歐盟改革的原則問題上,法國和德國是一致的,甚至德國比法國更為迫切。因為相對于法國,德國是歐元最大的受益者,歐盟是德國最重要的市場。例如,德國擁有很強競爭力的工業企業將部分生產外包給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工資成本較低的中東歐國家,然后將零件運回德國組裝成最終產品,再銷往免除關稅的歐盟市場,通過充分壓低工資成本和單一市場的優勢獲取豐厚利潤。
但在細節問題上,法德兩國還存在分歧。在貨幣金融改革方面,德國同意與法國密切合作改革歐元區,將歐洲穩定機制發展為歐洲貨幣基金組織。但德國并不支持法國加大歐元區財政資源投入的提議,德國認為這種不設財政緊縮附加條件、不需要全體成員同意就可以向身陷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提供資金援助的做法,可能產生一個不負責任的“轉移聯盟”,還可能增加德國的財政負擔。更讓德國人擔心的是,一旦設立權力極大的歐洲財長,會使德國失去對資金流向的控制權。因此,德國更希望建立一個有附加條件的小規模基金,用來支持歐元區國家的經濟改革。在歐洲獨立防務問題上,德國是歐洲獨立防務的支持者,在2017年德法聯合內閣會議上,兩國重申了制定歐洲共同防務政策的意愿,并簽署一系列對歐盟其他成員國開放的協議。但德國既不滿法國作為北約的追隨者,也不滿法國雖然熱衷于歐洲安全防務,但更多地是將其作為服務本國軍事戰略的工具。更為重要的是,對于發展歐洲獨立防務問題,法德還需要進一步協調與北約的關系。
其次,除了德國,還有一些其他歐洲國家也對馬克龍政府的歐盟改革方案持反對意見。目前,歐盟明確反對馬克龍政府經濟改革方案的國家主要有芬蘭、愛爾蘭、荷蘭、波羅的海三國、丹麥和瑞典8個國家,其中荷蘭的態度最為堅決。在英國“脫歐”示范效應的影響下,荷蘭希望取代英國成為歐盟自由貿易和自由主權的領導者。荷蘭總理馬克·呂特批評馬克龍政府的歐盟改革方案是一項充滿浪漫主義的舉措,在他看來所謂的歐元區財政部長計劃實際上只是所謂“深度融合”的象征而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并不能解決當前困擾歐洲的具體問題。因此,荷蘭尋求在自由貿易和主權方面與其持相同立場的北歐國家進行更為緊密的政治合作,試圖建立新的“漢薩同盟”。
2018年3月6日,上述8個國家的財政部長發表了反對馬克龍政府歐盟改革方案的聯合聲明,表示腳踏實地解決現實的、急迫的問題,遠比宏大的改革方案更為可靠。財長們呼吁盡快完成歐元區的銀行聯盟建設,而不是去追求需要大量時間和資源的長遠金融改革目標。一個強大的歐洲最需要的是在完全遵守共同規則的前提下,國家層面做出決定性的行動,例如,完成歐洲銀行業的聯合、落實一系列銀行監管的共同規則、加大歐元區救助基金等。盡管這些國家并不反對將歐洲穩定機制變為歐洲貨幣基金,但其希望基金由國家政府管理而不是歐盟機構本身。
最后,作為改革主要推動者的法國,其雄心也受制于自身實力。當前法國的債務問題比較嚴重,經濟增長緩慢,限制了法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法國國內改革和經濟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馬克龍政府的歐盟改革方案能否成功,還受制于法國國內改革的發展情況。
(作者分別為蘭州大學講師;蘭州交通大學副教授)
【注:本文系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學科研創新學術團隊建設項目資金資助的“法語國家與地區研究”(項目編號:16LZUWYXSTD00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克龍重塑歐盟的雄心壯志》,新華網,2017年9月27日。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