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有活力,社會有動力。推進鄉村振興應將人才培育置于關鍵地位,全面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需建立以本土人才內部塑造與外部人才吸納引進相結合的雙重人才動力機制,使美麗鄉村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推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 人才 培養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一直以來,精英人才聚集城市的局面使農村地區人才短缺,且農村本土的精英分子不斷向城市流動,也造成了農村內部人才的流失。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何聚攬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活力得到釋放,是建設美麗鄉村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振興
“人”的要素應置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位置。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任何時代都需要人才,尤其是在當下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背景下,著力破解鄉村振興的瓶頸,必須要首先解決人才保障問題。從農村建設的現實需求來看,傳統農業對新興人才需求較少,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人類的農耕文明已經將農業生產技術融入到了農民的血液之中,人與工具的融合加之地方部門的技術指導,使傳統農業技術已經普及,對高精尖人才無法形成廣泛需求。而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產業化生產、生態農業發展、規模化種植以及農產品創新、網絡營銷等發展現狀,對資金、技術與人才產生了龐大的需求。
人才隊伍穩固是實現農村穩、農業興的重要基礎。推進鄉村振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是對農村地區著力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有力引領。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為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表明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人才是創業創新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穩固,才能筑起新時代農村建設的大廈。因此,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建立穩固的人才隊伍。激發人才的無限活力,使外部人才因發展機遇而走進鄉村,使內部人才因心懷鄉情而留在鄉村。激勵天下人才在廣闊的農村沃土大顯身手、盡展才華,使人才這一“第一資源”開啟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從而以人才為牽引,塑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將人才、資金、土地、技術及產業匯聚起來,形成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重視挖掘本土人才資源,打造勤奮求實的創業團隊
農村潛在人才資源需全面激活。田間地頭是農村本土人才的“練兵場”,在這一龐大的場域中埋藏著無數可塑性人才。需全面提升基層部門的人才意識,加大基層人才培養力度和政策傾斜。努力在基層發現、磨練和重用人才,將農村打造成為“孵化”人才的基地,打造農村本土的創業“頭雁”。面向鄉村精英、回鄉大學生以及鄉村技術能手等人才,全面開放發展機會,讓本土人才立足當地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鄉村振興的核心成果是農民振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廣大農民群體,而與此同時,農民也是貢獻鄉村振興的關鍵主體。發揮自己的力量建設自己的家園符合客觀規律和基本道德秩序。盡管鄉村振興需要依靠大量的政策、資金、外來人才等資源,但農村本地內生發展動力不容小覷。不斷依靠讓農民“有奔頭”的產業建設與新型技能教育培訓,激活潛在的本土人才資源,使農民追求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全面發掘出來。努力培養出一批懂經營、懂網絡、能創新的優秀人才,構建一支腳踏實地、勇于創新的農民創業團隊。
推進鄉村振興要充分發揮出農民的主體性作用,需依靠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明晰鄉村振興戰略的概念思路、政策條件、資源優勢、潛在風險及未來前景,在脫貧攻堅、項目開發的過程中進行政策宣傳,為全面營造人才活力迸發的氛圍創造輿論條件。將本土人才打造成為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廣泛集結農業院校、科研單位、職業教育機構以及電商平臺等力量,共同構建教育培訓資源輸送體系,為挖掘和發展本土人才作出積極的貢獻。
激發人才活力應推進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
良好的發展環境才能留住人才。相較于城市空間而言,以往農村發展機會較少,人才用武之地匱乏,因此鄉村人才“走出去”往往“回不來”。在舊的觀念中,外出求學回鄉創業的學子被視為“大材小用”,關鍵在于農業生產被刻板地打上了“缺少發展空間”的認知烙印。目前,農民并沒有被完全視為是一種職業,社會創業人才對在農村開辟事業并不樂觀。城市健全的公共設施、完善的服務及發展機會使人才向城市加速流動,農村地區的精華人力資源被城市“吸走”,農村人才“回流”較難實現。因此,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要著力實現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只有如此,才能盡快縮減城鄉差距,為農村留住人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人才因農村發展前景與機遇關注農村、留在農村。
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教育是關鍵。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存在現實“短板”,人才活力難以激發出來。需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增強農村人才內生能力。其一,需緊扣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要求,在廣泛的農村地區發展職業技能型教育,精準定位農村貧困群體,增強貧困人口立足鄉村、就業創業的能力,進一步緩解農村人力資源壓力。其二,努力發展農村大眾化教育,組建優秀的職業教育隊伍。開展現代化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瞄準農村發展需求定向培養人才,努力培養優秀的“職業農民”,針對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資源不足、水平不高的問題,全力以赴發展義務教育,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奠定扎實的教育基礎,發揮出教育“助推器”的關鍵作用。
使人才“自愿來”“不愿走”
優化條件繼續推進人才“引進來”策略。以往由于農村生活單調、公共基礎設施不健全、待遇不高等原因,城市人才不愿到鄉村就職。另有部分人員為增添履歷的豐富性,將鄉村作為“跳板”,真心留在農村的外來人才較少。那么如何才能使外部人才“自愿來”,甚至是“不請自來”?關鍵在于優化人才引進條件,依靠真實看得見的發展機會與城市“搶人才”。因此,需進一步加強農村企業發展,采取物質獎勵、精神激勵、政策牽引等方式,建立正向激勵機制。進一步改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增強人才流動的便捷性,縮減地域生活、消費、娛樂、學習等差距,增強外部人才對美麗鄉村的認同度和接納度。
依靠政策支持努力留住人才。各地應增強人才包容性,秉持歡迎人才、信賴人才、精選人才的原則,以更加優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條件增強人才“粘性”,搭建成熟、健全的共建共治共享人才機制,改進和優化農村人才引進專項機制,在引進人才相關的創業扶持、特殊補貼、住房醫療、子女教育以及配偶就業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提供定期進修學習機會,選派優秀人才外出留學深造,扎實做好“筑巢引鳳”的人才引進工作。使社會各界人才關注鄉村振興,努力參與推動鄉村發展的進程,在廣闊的農村天地間實現自我價值與國家價值的統一。要增強人才包容度,吸引一批目標市場地的跨文化人才,引進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農業技術和信息化農副產品營銷的復合型人才。從而使人才培養全面與鄉村振興、農業供給側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宏觀戰略目標融合起來,提升農村核心人才儲備,從而激活人才的無限活力建設新時代的大美鄉村。
(作者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李秋紅、田世野:《農業人才供給側改革與新農村建設》,《理論與改革》,2016年第4期。
②王立勝、劉岳:《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遵循》,《紅旗文稿》,2018年第3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