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刻認識并清除以部門利益為中心的“部門本位主義”現象,樹立公共機構和國家公務人員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為中心的“公共精神”,進一步夯實我們黨“執政為民”“執政為公”的基本理念,既是我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基本保障。
【關鍵詞】本位主義 執政能力 深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部門本位主義的表現及危害
一直以來,以部門利益乃至個人利益為主導的“部門本位主義”或多或少的在一些部門和單位有所體現,其具體表現形式,是沒有基本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單位化、單位利益個人化”的狀況時有發生。一些單位和部門,或“部門自我服務”意識強而公共服務意識弱,或部門之間爭權奪利損害公共利益,對我們的改革發展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輕者是以部門利益為中心,對落實中央的大政方針搞形式主義,三心二意,陽奉陰違,在執行過程中搞“選擇性執行”,對部門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裝糊涂甚至欺上瞞下,大打折扣,使我們黨的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很難落實,使中央改革與發展的一些重大舉措流于形式,極大地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嚴重者則以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為中心搞團團伙伙,形成山頭主義、圈子主義、家族主義甚至罔顧黨紀黨規、國家法律,“以組織的名義干壞事”,貪贓枉法,致使公共權力私化,陷入犯罪的泥潭,給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破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如果“部門本位主義”得不到根本的遏制和清除,不僅在物質層面會阻礙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阻礙改革政策實施,而且在精神層面還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沖擊,進而消解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弱化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權威形象。因此,在未來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中,著力清除“本位主義”的流弊和影響,真正實現用公共精神指導我們的執政行為和改革實踐,真正實現“人民政府為人民”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緊迫問題。否則,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就會舉步維艱,我們建設一個“公正社會”和“富民強國”的“中國夢”就會流產,改革方略與成效也會由于“部門本位主義”的過濾而大打折扣。
部門本位主義產生的根源
十八大以來,隨著“八項規定”“反四風”和反腐敗的深入推進,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部門本位主義”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部門本位主義”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同樣,清除“部門本位主義”現象也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部門本位主義”表現形式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必須認真探討“部門本位主義”產生的土壤和環境,力求從根本上清除其產生的根源。
首先是思想根源。從一些腐敗案例來看,少數部門和單位的主要領導或“關鍵少數”理想信念發生動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淡漠,忘記了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丟掉了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應有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基本的“政治道德品質”。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謀求自己或部門利益、圈子利益最大化,淡化甚至歪曲了組織宗旨和使命,或使組織變成了自我服務型部門,或把組織變成了實現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工具,在組織內部拉山頭、搞圈子,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因此,從理想信念入手,繼續強化“宗旨意識”和“四個意識”教育,是清除“部門本位主義”的重要思想保證。
其次是組織體制機制和制度根源。以“四個意識”為標尺,深刻檢視和堅決堵塞“部門本位主義”產生的組織體制機制和制度漏洞,是我們防止公共部門變質和維護公共部門“公共性”的重要手段。“部門本位主義”的要害是在組織的掩護下欺上瞞下,使中央的大政方針“下不接地”,使人民群眾的愿望訴求“上不達天”,從中謀求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最大化。因此,要從根本上消除“部門本位主義現象”,就必須加快社會主義公共機構運行和監督體制機制的改革與重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強化組織管理,增強組織運行過程的公開透明度。“陽光下的權力不會腐敗”,只有組織決策、組織用人、組織財務公開透明,我們才能從制度上有力防止“一把手專權”“山頭主義”“小金庫”“部門利益至上”,野蠻執法、選擇性執法、“釣魚執法”,甚至貪贓枉法等“部門本位主義”現象的發生和蔓延。
最后是對“部門本位主義”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懲處措施不到位。雖然“部門本位主義”表現形式五花八門,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是其最主要的兩種表現手法。形式主義是“部門本位主義”的保護傘,官僚主義是“部門本位主義”的擋箭牌。一些部門或單位用形式主義應對中央的大政方針,典型的如“以會議傳達會議、以文件傳達文件”,做足了表面文章,實際上對執行中央政策三心二意,私底下繼續我行我素,為了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或不作為,或胡作為、亂作為,用工作作風上的“形式主義”掩蓋了實現“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真實目的,卻得不到應有的紀律和法律的懲處;官僚主義的表現則主要體現在如何對待群眾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問題,一旦部門利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或懶政或庸政,出了問題則以“官僚主義”為擋箭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不到應有的懲處。這種狀況既是“部門本位主義”這一頑疾長期得不到治理的原因,也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長期盛行的原因。因此,要消除“部門本位主義”,就必須根除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強化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紀律和法律上的懲處力度,使其付出沉重代價。只有這樣,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相伴相生的“部門本位主義”才能根除。
堅持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公共精神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間,本著“對黨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進步,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得到了根本的好轉,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進一步增強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這既說明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按照時代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所制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在執政實踐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也說明新時期新階段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感召力。
隨著十九大的勝利閉幕,未來“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堅決防控“重大社會風險”,用“公共精神”持續穩步推動改革與發展, 是我們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也是實現好、發展好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要求。黨和政府的職能部門及各級各類服務型公共機構在這一進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肩負著重要責任。
從十八大以來的改革與發展實踐來看,“問題意識”和“風險意識”一直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牢牢把握改革與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解決問題、防控風險,仍然是我們疏通改革“中梗阻”,取得改革與發展實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從問題和風險出發謀劃改革發展全局,就必須注重清除“部門本位主義”的流弊,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用“公共精神”指導我們的工作實踐,團結一心為人民,俯下身子實干苦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終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才能讓人民滿意。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責編/高驪 谷漩(見習)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