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時事洞察 > 正文

【重磅】2017年理論視野中的10大熱點 (4)

糾正“四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2017年12月4日是“八項規定”出臺5周年。12月11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一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學者指出,黨內存在的作風不純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不想”的思想基礎仍不夠牢靠;壓力傳導存在逐級遞減,上熱中溫下冷、水流不到頭的現象仍然存在;不收斂不收手情況仍然存在,“四風”問題呈現隱形變異;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仍然突出,需要著力破題整治;有的制度修訂完善不及時,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執行不到位。這些都說明黨的作風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學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糾正“四風”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是在新起點上的再部署、再出發,是深化作風建設的動員令,是我們今后一段時期馳而不息糾正“四風”的重要遵循。當前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把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作為治理重點,綜合施策,以重點問題的突破帶動整體工作推進:一是強化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強化主體責任落實;三是從具體問題抓起;四是嚴格監督執紀問責。抓作風建設,關鍵在黨員領導干部,要通過抓“關鍵少數”,讓各級領導干部進一步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      

住房制度改革: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研究部署貫徹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學者認為,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這將促使住房回歸居住屬性,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住房發展長效機制的出發點,其必經之途包括:首先要適度降低商品住房供應占整個住房供應體系比重,改變商品住房一枝獨大的局面。這正是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同時也是住房供給側改革的基本內涵。一是需要鼓勵支持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創新商品住房之外的住房供給渠道,如北京等地的共有產權住房實驗等均屬此類探索;二是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明確地方政府對本地基本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擔負主體責任,同時鼓勵企業、用人單位、村集體等社會各方面利用各自資源積極參與住房保障建設;三是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這需要全面推進租購房同權,立法保護租房家庭的權益,支持住房長期租賃企業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同時輔以相應的稅收優惠和土地政策便利。其次要適度降低商品住房的金融屬性。如通過堅持和改進限購、限貸等需求抑制政策,支持真實需求、控制投機炒作。限購、限貸等政策不能單純理解為臨時性市場調節手段,它們同時也是保證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的基本性政策制度。

學者指出,2018年我國將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出臺更多配套政策和調控措施。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立足點,以土地、住房的供給端改革,稅收、信貸的配套政策改革,養老、醫療、教育等資源分配改革為著力點。同時繼續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    

逆全球化潮流:暴露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和困境

2017年的世界政壇,出現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美國總統特朗普于1月宣布美國退出TPP,6月宣布退出《巴黎協定》,1月、3月、9月連續頒布限制移民政策,12月通過了史上最大的稅收減免法案、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英國于3月正式啟動“脫歐”進程,12月與歐盟就脫歐達成初步協議;在荷蘭、法國、奧地利、德國等歐洲多國舉行的選舉中,“反歐”“疑歐”民粹政黨強勢崛起。

學者認為,“逆全球化”潮流暴露了西方國家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的現實以及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以特朗普為代表的一批“反建制”政治家的執政綱領集中表現為強調民族主義,關注本國事務,強調本國優先。在西方很多人看來,一些人扯起保護主義的大旗,高喊反對全球化的口號,甚至到處尋找替罪羊,無端指責發展較快的國家,目的是掩蓋國內經濟發展和利益分配存在的問題,把民眾注意力從國內引向國外。這種變動,也反映出當代資本主義在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上出現了從未遇到過的系統性危機。“自由經濟”和“民主政治”本是西方世界推動全球化所信奉和推崇的兩個支柱,如今卻發生了動搖。“自由經濟”帶來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富兩極分化,讓曾經的中產階層感到失望;“民主政治”則為少數主流精英所操控和利用,讓廣大民眾感到厭倦和喪失信心。在民粹主義裹挾下,公投和大選被當作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暴露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困境,也表明企圖“終結歷史”的西方民主政治并不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唯一選擇。

學者認為,從長期來看,全球化是大勢,逆全球化只是現象。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發表的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表達了全球化的中國觀和中國立場: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合作共贏才是正確選擇。事實上,中國的經濟發展得益于國際合作,也愿為國際社會貢獻更多公共產品。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引領國際機制的改革和國際新規則的制定,勇于承擔與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大國責任。未來,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將是崛起中國對世界的新的貢獻。

策劃:李慶英  執筆:周經緯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焦楊]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