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靜平 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傳播研究中心、浙江省政府錢江學者特聘教授
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多次提到互聯網的重要性,將“網絡強國”與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置于同等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網絡強國戰略思想以及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網絡內容建設與管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社會服務人民等重要指示精神,是信息化時代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勾畫出建設與發展中國網絡文化正生態總基調總綱領,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高度重視互聯網時代傳播手段的建設和創新,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營造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神韻的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向上向善、氣正清朗、追求高尚、境界高遠的網絡文化理想樂園與和諧生態。
網絡文化生態包括正生態、負生態和融合態,建設與發展中國網絡文化理想樂園與和諧生態,瞄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目標,必然將建設“天朗氣清”的網絡文化正生態放在首要位置。中國建設網絡強國、網絡文化強國,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明中國智慧,傳達中國聲音,表明中國在世界互聯網領域的自覺擔當和高尚承諾,創立平等協調平衡協作和諧的世界互聯網文化傳播新秩序。
建設與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強國正生態,要對網絡文化主流和支流、正面和負面效應以及“中間地帶”(即網絡文化融合態)有明確的認識,對于網絡文化的支流和負面方面,要明辨是非去粗取精,吸收借鑒具有創新性和生命力的文化養料,保持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文化生態環境。
建設與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強國正生態,必須立足中國國情民情,通過深入互聯網的各個傳播渠道各種傳播形式,洞悉網絡空間所呈現出的民情民意,建立一個信息高速流動且促進社會穩定、提升民眾福祉的有序的網絡空間,充分發揮互聯網通順暢達的民意疏通作用,排解怨氣怨言、謬誤謠言等負能量,使更多的正能量得以抒發得以弘揚。
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要求全黨上下全國億萬人民增強科學發展本領,提高網絡文化生態建設與發展的政治素養、技術素養、語詞素養和符號素養,在實際工作中時刻牢記中國互聯網文化強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脈相承,科學合理生動運用網絡語詞網絡符號,加強互聯網語境中溝通交流的親和力,提速新時期科學決策科學管理的效能,建設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中國網絡文化生態,讓中國社會每個網民都承教受益。
責任編輯/趙光菊 王克(見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