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融入發展惠民生”工作思路,以融合黨建為主抓手,將黨建工作融入到發展大局中去一體謀劃,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去整體推進,實現黨的建設和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
一、農村黨建在融合中聚焦富民。我市搶抓被國標委確定為村(社區)黨建標準化試點縣(市)的發展先機,創新建立基層黨組織書記管黨治黨“三單雙評”、村(社區)“四督查”、黨員積分制管理星級化考評等工作機制,深入開展“5+X”主題黨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1336”工程、“村(社區)書記大講壇”等活動,緊扣“聚焦富民”工作指向,切實找準黨建與富民的結合點,以融合黨建推動發展向富民深度聚焦。一是融入經營方式生產富民。引導村(社區)黨組織轉變發展理念,通過聯耕聯種、全托管、土地入股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依托城鄉統籌黨建聯動體系,推動發展資源向農村流動,持續改善村級農業基礎設施水平,按照每畝不低于2500元的投入標準,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建成高標準農田25.5萬畝,預計畝均可節本增收600元,帶動農民年增收1.5億元以上,帶動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以上。二是融入中介組織合作富民。以村(社區)干部為骨干,大力發展各類協會、專業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型農業企業,依托村(社區)黨組織同步獨建或聯建黨支部,積極推行“三先三比三看工作法”(新技術黨員先學、新品種黨員先試、新市場黨員先行,比技術、看誰生產效益高,比規模、看誰帶動能力強,比奉獻、看誰扶助人員多),有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共有農民合作社1550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1208家、農地股份317家、社區股份25家,農戶入社率超過90%,入社農戶人均增收3000多元。三是融入黨員干部創業富民。圍繞全市“234”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出臺政策扶持激勵村(社區)干部、黨員致富能手帶頭創業,輻射帶動各類農村能人發展規模適度的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學生村官創業園30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36家、黨員創業帶富示范點65個,吸納2000多名農戶就業創業,富民效應不斷放大。四是融入晚霞行動就業富民。針對“5060”人員就業難的問題,我市啟動了中老年群體就業服務“晚霞行動”,以企業服務中心、社保所、商業保險機構為核心,以黨員為主體建立“晚霞行動”服務指導隊伍,實現各村(社區)指導員全面覆蓋,政府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企業購買超齡人員從業傷害保險,消除用人單位顧慮。目前已有8.5萬超齡人員實現再就業,5.3萬人辦理了從業商業保險,人均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五是融入移風易俗節支增收。針對農村“人情”支出沉重的問題,我市啟動了“村規民約”規范落實行動,引導廣大村(社區)黨組織以完善“村規民約”為抓手,把反對鋪張浪費、厲行勤儉節約、凈化鄉村風氣融進村規民約,依靠村民自治組織來規范引導,推進移風易俗、形成節儉風尚,預計每年每戶可節省開支5000元左右。
二、“兩新”黨建在融合中聚力創新。我市切實把服務企業發展作為“兩新”黨組織的根本追求和功能定位,圍繞“有形覆蓋、有效覆蓋、有機融合”總體要求,將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理念、研發創新、生產一線深度融合,以融合黨建推動“兩新”組織不斷做大做強。一是創新組織設置。通過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行業聯建、區域統建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推進“兩新”黨組織有效覆蓋。對暫無黨員或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社會組織,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先行建立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幫助做好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黨員工作。以“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為核心,出資人、黨群聯絡員、黨員職工、志愿者及黨建工作指導員等多支隊伍整體聯動,組建“一核多翼”服務隊伍,深入推進黨的工作全覆蓋。二是健全運行機制。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意見》,構建了“以市委‘兩新’工委為龍頭、鎮(區、街道)‘兩新’組織聯合黨委為主體、村(社區)黨組織為補充”的三級管理推進網絡。把“小個專”非公黨建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突破領域,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專業市場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全省首家縣級“小個專”非公經濟黨委,有效解決“工作推進有誤區,組織設置有盲點”的問題,切實推動“小個專”非公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三是創新發展模式。“交叉互動”實現組織融合,探索構建黨組織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相互融合、協調決策管理的組織架構,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拓寬企業黨員與管理層相融共進的途徑。雙錢集團黨委探索出雙錢黨建“統合工作法”,創新“選馬、育馬、賽馬、頭馬”機制,深入開展“雙培”工程(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培養成黨員),不斷優化組織架構。“統合工作法”榮獲全國非公黨建優秀案例。“聯手推動”實現工作融合,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各項工作,建立“四方商談”聯席會議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建言獻策的平臺作用,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深入開展“三有三無”工程,即關鍵崗位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突擊攻關有黨員,黨員身邊無次品、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身邊無違紀,實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生活的有機融合。“多元聯動”實現文化融合,發揮企業黨組織思想政治優勢,以黨建文化引領塑造先進企業文化,增強廣大職工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企業的歸屬感,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三是機關黨建在融合中聚神發展。以消除“燈下黑”、打通“中梗阻”為目標,全面加強機關黨組織建設,有效促進了機關職能轉變、服務創新、作風改進、績效提升,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樹立了機關良好形象。一是融入中心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切實找準黨建與中心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深入開展“勇擔當、爭作為、創一流”主題活動,進一步深化黨員的“黨員意識”和擔當意識,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圍繞“大走訪”,深化“百千萬”工程推進富民強企奔小康“走幫服”活動,扎實開展“黨員干部進社區、志愿服務作表率”活動,實現在服務基層群眾上有新作為。圍繞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開展社區結對共建、公共文明引導志愿服務活動,廣泛開展文明創建宣傳活動,為城市文明指數提升貢獻力量。二是融入效能開展黨建品牌創建。堅持把機關黨建服務品牌創建作為推動機關特色黨建的重要抓手,有針對性地擬定品牌名稱、設計創建載體、豐富創建內容、提煉創建成果。截至目前,已創建形成機關服務品牌74個,實現了機關服務品牌創建全覆蓋。在省工委書記培訓班上,我市做了題為“打造‘機關服務品牌’建設高效服務型黨組織”交流發言。南通市級機關黨建服務品牌專題研討班在我市成功舉辦。三是融入服務深入推進“雙聯雙助”。組織90家市級機關單位與108個經濟薄弱村進行結對幫扶,選派108名市級機關副科級以上干部到結對村擔任聯助書記。去年以來,各聯助單位及個人直接或協調資金(包括實物折價)達900多萬元,為村辦實事180余件,幫助新建或擴建現代農業種養園區30個,新增村級增收項目20個,資助貧困學生600多人,為全市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戶繳納居民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確保參保率100%。四是融入發展有效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結合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選派市級機關優秀年輕干部擔任全市18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第一書記”,構建起“組織聯建、黨員聯管、人才聯育、活動聯誼、困難聯幫、發展聯姻”的整轉幫帶大格局。去年以來,共為18個村(社區)無償提供幫扶資金110余萬元,先后組織123名在職黨員到軟弱渙散村(社區)報到開展義務服務,提供致富信息130多條,協調解決各類生產生活難題280余件。
在抓黨建與抓發展有機融合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感覺還存在著融合度還不夠深、方式方法還不夠規范等問題。下一階段,我們將以此次座談會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整合各方力量,強化支持保障,全力推動融合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作者為:如皋市級機關黨工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