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總的來看,這幾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國務院發布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堅決向污染宣戰,環境治理進程明顯加快。我國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電廠煤耗達世界先進水平。全面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全面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清潔油品標準,新車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建成重點污染源監控體系,對重點企業主要排污行為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建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覆蓋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均比2013年下降超過30%。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劣五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質整體穩步改善。
綠色發展初見成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13個省份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在積極推進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中,強化戰略和規劃環評的約束力,推動各地區科學定位發展格局。嚴格項目環評審批,健全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執行更加嚴格的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大化解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單位產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不斷降低,資源能源效率不斷提升。
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推進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穩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啟動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工程試點,森林覆蓋率由本世紀初的16.6%上升到21.7%。全國共建成2750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9%。16個省(區、市)開展生態省建設,成為踐行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示范。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1.9億農村人口直接受益。
環境保護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為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改革謀劃了清晰的頂層設計。推進生態文明先行先試,充分發揮福建、江西、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綜合平臺作用,開展重大制度創新試驗。開展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實現31個?。▍^、市)全覆蓋,問責1萬余人,既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又推動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開展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等改革試點,形成職責明確、追責嚴格的責任制度鏈條。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推動企業環境保護由被動變主動。以環評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推進簡政放權。有序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執法監管力度持續加大。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保護稅法等法律完成制修訂。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查封扣押、停產限產、按日連續處罰成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的有力武器。依法落實地方政府環保責任。5年來,環境保護部公開約談42個市(州、縣),4家大型企業;各省級環保部門公開約談64個市縣政府,對25個市縣實施區域環評限批。環境司法保障得到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更加順暢,2016年全國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同比增長37%。
全民行動更加自覺。依托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活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開展“中國生態文明獎”等表彰與評選,出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開通“12369”環保微信舉報平臺,累計受理群眾舉報近7.3萬余件。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環保責任意識明顯增強,企業依法治污的主體意識正在形成。
為全球環境治理做出重大貢獻。在解決自身環境問題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發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2016年,在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全面介紹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與成效。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表示,中國環境治理展示了非凡的勇氣和定力,一些行動對全球環境治理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