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全球化縱深推進的現代社會,智庫建設已日益成為國家軟實力提升的重要環節。目前,全球頂尖智庫基本上匯聚于歐美國家,這些智庫對于推動所在國家軟實力的大幅提升有著眾多可圈可點之處。基于對當今全球發展態勢的科學研判,2015年1月,中央出臺《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從國家戰略層面拉開了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序幕。在方興未艾的智庫建設熱潮中,我們應以歐美國家智庫發展狀況作為參照,厘清思路、找準抓手,博采眾長、開門造“智”。
——深化認識,把握現代智庫的功能定位。
縱觀人類文明史,各類智庫及其成果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促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統一;歐洲17、18世紀啟蒙運動思潮加快了西方工業革命進程,奠定了西方國家領先世界的發達地位。時至今日,世界各國為謀求全球治理進程中的話語主導權,在思想文化層面的比拼日益激烈,智庫建設正是其中的重要體現。因為智庫不僅能從多層面、多維度、多領域影響公共政策制定、引導公共輿論走向,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顯著標志。
從國家層面看,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智庫的智力供給,公共輿論的走向需要智庫的理性引領。一方面,任何一項好政策的出臺都有賴于專業人士的科學研判、理論指導。現代智庫集聚了高水平的智力資源,尤其是大型高端綜合性智庫,其研究領域囊括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對公共政策的影響顯而易見。另一方面,在網絡信息時代,社會流動性日漸加快,輿論傳播渠道越來越廣,社會的和諧穩定亟須智庫機構對輿論走向的知識引領。這集中體現在政策解讀、決策監督、激發公眾參與等方面。
從國際層面看,智庫功能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因為政策科學程度如何、輿論流向怎樣,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也是國家之間競爭合作的重要標尺。
——眼光向外,發掘歐美國家智庫建設經驗。
歐美國家智庫發展起步早、成果質量高、國際影響力大,這些特質,既得益于深厚的歷史基礎,也在于發達的經濟支撐,更與其發展模式息息相關。其模式特色集中表現在保持相對獨立性、健全治理結構、強化競爭市場三個方面。
首先,以智庫本身的獨立性確保智庫成果的客觀性。這種獨立性體現在:不依附于利益團體或政府機構,智庫產品不附帶政治色彩,有著穩定、多元的資金來源,不依賴于政府或某一企業。其次,以科學的治理結構保證運行的穩健有效。一般認為,“旋轉門機制”是歐美國家智庫的亮點所在。這一機制的特色是精英人士得以在政府、軍隊、工商界和智庫之間有規律地流動,使得智庫與公共部門之間能夠良性互動、有序銜接,有利于實現智庫研究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最后,以健全的競爭市場擴大智庫品牌效應。歐美國家大多擁有較為完善的智庫競爭市場,任一智庫試要在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必須堅持在大力提升智庫產品質量、有效擴大自身影響力上下功夫,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
——立足國情,探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建設道路。
當前,我國已是世界第二智庫大國,但智庫成果質量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們要借鑒歐美國家智庫建設的經驗,但不能簡單照搬,而是要立足國情,探尋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建設道路。
在黨的領導下提升智庫獨立性。智庫具有公共性、知識性、開放性等組織特質,我國現代智庫建設必須堅持以服務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宗旨、以增強智庫產品的科學性為目標。既要在體制、機制上為智庫發展松綁,又不能機械地強調智庫的獨立性,更要反對對所謂“中立”“獨立”原則的盲從,要在堅持“黨管智庫”前提下強化智庫的相對獨立性。這種相對獨立性不同于西方智庫的獨立性。事實上,即使在歐美,絕對獨立和中立的智庫也是不存在的,新近歐美一些智庫 “黨性”增強、向政治組織發展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建立中國特色的智庫治理結構。要想進一步激發智庫的內源活力、釋放智庫的知識能量,必須優化智庫的治理結構。要精準把握智庫建設規律,針對各類智庫制定差異化的外部政策供給,促進智庫運行中的供需對接、研究協作、成果轉化、公正評價;要健全智庫內部組織架構與議事制度,建立理事會或決策咨詢委員會,完善業務管理和科研激勵;在智庫日常管理、人才機制上吸收歐美智庫“旋轉門治理機制”中的科學做法。
探索智庫產品的市場競爭趨向。目前我國各類智庫的資金來源多為政府財政撥款,非但不足以激發智庫的創造活力,還可能導致智庫建設的兩極分化。應加快建立智庫競爭市場,通過公開招標、項目競爭等形式,以智庫成果的科學性、前瞻性、應用性為標的,推進智庫的合理有序競爭。
盛明科 (作者系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