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企業級云服務商七牛云完成新一輪10億元融資,而在今年半年多時間里,云途騰、華云數據、青云等20余家云計算公司融資總額超過50億元,云服務受到關注,融資市場釋放樂觀信號。機構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云服務市場規模超50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仍保持約30%的年復合增長率,2020年規模有望達到603.6億元。
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也為云服務的發展提供契機。今年3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云計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到2019年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并涌現2—3家領軍企業。
目前,云服務正從互聯網企業向傳統企業轉移,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但專家認為,云服務領域巨頭企業等做得非常好,中小云服務提供商很難競爭,涌現新的獨角獸企業比較難。另一方面,云服務背后的數據安全問題將催生巨大的云安全市場,值得關注。
云服務全面鋪開,巨頭和中小企業跑馬圈地
“2006年中國的云技術還是空白,全球主要依靠美國的技術,中國的云技術滯后美國4-5年。直到2010年,中國才開始發展這項技術。”對于中國的云服務行業,云安全聯盟(CSA)大中華區主席李雨航曾如是介紹說。
在此后短短幾年時間里,云服務迅猛發展。8月28日,七牛云宣布完成新一輪1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集團和云鋒基金領投。融資完成后,七牛云將繼續保持獨立發展的水平,持續發力云計算市場。
作為七牛云的第一輪投資方,經緯創投董事總經理熊飛表示:“七牛云提供一站式視頻云解決方案,已為70多萬家企業,全球31個國家,54個地區提供服務。經緯創投非常榮幸可以在早期發現它的價值并一路同行。”
而這只是今年云服務市場融資中的冰山一角,8月云途騰獲得近億元的B輪融資,6月華云數據宣布完成15億元融資,6月青云完成10.8億元的D輪融資等,20余家云計算公司融資總額超過50億元。
云服務為何如此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普華永道中國網絡安全與隱私服務合伙人李睿表示,云服務之所以受到企業重視,一是能給企業節省成本;二是能提高企業的各種能力。
目前,云服務已經在眾多領域鋪開,包括電商、游戲、政務、教育、醫療、金融等。以七牛云為例,圍繞富媒體場景,推出了對象存儲、融合CDN(內容分發網絡)加速、數據通用處理以及直播云服務等,服務企業包括順豐、步步高、OPPO、大疆無人機等。據七牛云CEO許式偉介紹,公司過去幾年一直以200%以上的年度業績增幅高速發展。
在中小云服務商融資多、業績好的背后,也不難發現BAT等巨頭的身影。
七牛云的本輪融資即由阿里巴巴集團和云鋒基金領投,七牛云表示和阿里可以協同提供非常完整的支撐能力,推進向大型傳統企業的產業變革。而對于阿里而言,投資深耕場景化PaaS(平臺服務)的七牛云,則有利于在云計算領域全面發力。
早在今年5月,騰訊領投星環科技2.35億元C輪融資;去年下半年,騰訊領投大數據分析平臺服務商永洪科技2億元C輪融資,并戰略投資國內領先的企業級OpenStack云服務商海云捷迅。此外,百度云、金山云、華為云、京東云等也日益壯大,云服務市場跑馬圈地日趨激烈。
傳統企業為云服務帶來“第二春”
云服務第一階段主要用于互聯網行業,包括O2O、電商、游戲、社交以及視頻。尤其是視頻,有著存儲帶寬的需求,成為云服務的熱點應用領域。七牛云總裁呂桂華認為,“云計算早期的定位是服務小微創新企業,強調自助式服務”。
在提供服務上,云計算通常被分為IaaS、PaaS和SaaS三層,涉及底層資源、平臺和應用。SaaS是頂層應用,PaaS是中層應用,而IaaS則是底層基礎。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云服務市場在客戶數量、營收規模上,IaaS層阿里云一家獨大,加上其他幾家主流云服務商,占據80%以上份額;PaaS層中,從覆蓋的全部領域看,更大的市場被大量的小企業瓜分;SaaS層中,互聯網公司產品如阿里釘釘擁有最多客戶數量,轉型軟件企業如金蝶擁有最多云業務營收。但這些遠不能覆蓋SaaS層全部業務,小企業長尾明顯,且仍有大量初創企業涌現。
“目前云服務已經進入到第二階段”,呂桂華認為盡管云計算技術發展多年,但當前云計算行業本質仍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而服務對象從互聯網企業向傳統企業轉移,將是其實現進一步發展的第二階段。
云服務進入第二階段的繁榮,得益于國家層面逐漸落地的“互聯網+”戰略。艾媒咨詢CEO張毅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指出,隨著“互聯網+”的落地,政府部門以及傳統企業觸網,產生越來越多數據,需要云計算支持,這為云服務行業打開了新的市場。此外,中大創投總裁鄭貴輝也向記者表示,傳統企業接入云服務是必然的趨勢,“系統的升級、維護、更新都自己做,成本太高,最好接入云服務體系”。
在呂桂華看來,雖然云計算的服務對象正逐步向傳統產業延伸,但相比傳統產業的總體IT支出而言,比例仍然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因此云計算行業的前景仍然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同時他認為,隨著傳統企業將更多核心應用放在云上,市場持續拓展,“新的巨頭、獨角獸企業可能會在這個領域出現”。
市場持續擴大巨頭企業優勢明顯
云服務市場繁榮之勢日趨明顯。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云服務市場交易規模達520億元,同比增長31.9%,并預計未來幾年仍保持約3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此外,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國內公有云市場未來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到2020年規模有望達到603.6億元。
云服務業務收入在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占比也日漸提升。今年8月,騰訊、阿里先后公布財報。騰訊云支付與云服務等收入96.5億,同比增長177%;阿里云計算收入為24.31億,同比增長96%。
另一方面,云計算相關政策利好持續,云服務市場逐漸延伸到傳統政、企。2017年3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云計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指出云計算能有效整合各類設計、生產和市場資源,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預計到2019年,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并涌現2-3家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
資本、政策雙加持的利好形勢下,新的獨角獸企業會在云服務行業誕生嗎?
鄭貴輝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隨著通信技術、新型網絡、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對云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隨著國家政策推進政、企接入云服務,資本也會跟著進入,未來云服務市場會有爆發式的增長。而且一旦這種接入成為趨勢,品牌的集中度會非常高,資本、資源會向前幾名的云服務商集中,很容易形成寡頭企業”。
張毅則認為,政府部門以及企業對云服務依賴越來越大,但目前云服務領域BAT、華為等做得非常好,中小云服務提供商很難競爭,“要涌現新的獨角獸企業概率很小”。
他強調,BAT、華為等大企業做云服務優勢很大:一方面,深耕互聯網領域多年,技術很成熟;另一方面,在價格上有絕對優勢。“以阿里云、騰訊云為例,服務器規模大、技術成熟、帶寬壓力小,只是用邊際成本做企業云服務,而其他專門的云服務公司,是拿全部資本、資源來做,成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