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人類“欲望”的變化
解放周一:而您認為,會因為這些技術革新,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上改變最多的,是年輕人。
周海旺:對。因為這些新生事物能跟他們駕輕就熟的互聯網技術輕松對接,觀念上也不需要任何轉換。他們在兒童期可能就花了不少時間在虛擬交往上,長大以后則把更多業余時間用于虛擬平臺上的交流。有的人朋友圈里朋友很多,但實際上平時交往的可能就這幾個,有的可能一天當中都沒怎么跟自己以外的人說過什么話。
2015年前后,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寫了一本《低欲望社會》,我看其中一些特點在我們的年輕人身上也已經反映出來了。
其實人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欲望,與其說是“低欲望”,不如更準確地來說,是欲望變了,是一些傳統眼光下很重要的事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日本年輕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低欲望”的表征有這么一些:交朋友或者結婚的愿望降低,不愿意通過貸款來買房,也不愿意有負債,賺的錢傾向于存起來,不愿意過多消費。
他們的成長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20多年間,日本進入了一個經濟低速增長階段,房價由歷史最高點轉向暴跌,這對很多年輕人沖擊很大。很多人害怕再發生這樣的現象,于是省吃儉用,控制自己的物質欲望。
解放周一:我們國家目前正處于一個經濟不斷持續發展的階段,收入在不斷提高,很多年輕人選擇的是擴張型消費;在買房上,有的還能從父輩處得到很大幫助與支持。在您看來,他們在哪些方面,也出現了跟日本青年類似的“低欲望”傾向?
周海旺:比如,今天這批年輕人,不大像自己的父輩那般愿意吃苦了,也不愿意多生養孩子,感到養孩子是一種負擔; 對多子化時代的大家庭、大社區生活更是沒什么向往。在這些方面,他們和日本一些年輕人已經非常相似。
又如,城市青年里愿意去冒險、去創業的越來越少。雖然現在國家層面也在提倡創業創新,但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更多人愿意給別人打工,做生活更為體面、平穩的白領。
無人便利店,會是“低欲望社會”的先兆嗎?這個問題問得可能還早了點。但在我們的鄰國,確實已早于我們多年,就開始大規模使用無人售貨機。就在去年,為了緩解日本零售業人員短缺困擾,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要大力建設“無人商店”;希望在3年內,也就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前,將便于“無人商店”應用、推廣的“電子標簽”在日本零售業全面投入使用。當然,這可能也說明,當一個社會出現勞動力人口緊缺時,就會對“無人商店”這樣的應用更顯友好起來。
如何對抗“低欲望社會”
解放周一:日本出現的“低欲望社會”疊加力推“無人商店”現象,對我們有何啟示?
周海旺:鑒于年輕人對于“無人服務”和“低欲望生存”的接受度最高,我認為,我們這個社會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以適應這些新情況的出現。
比如,政府要為年輕人提供更多了解社區、了解社會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參與到社區、社會事務的討論與決策中。讓他們在對社會、社區有更多了解、更多參與的基礎上,增強責任感,認識到自己并不只活在自己的生活中,還活在一個“社會”上。
又如,我們的教育也可以做一些改進,從高中開始,開設一些圍繞著社區展開的教育課程,開展一些社區服務、志愿者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年輕人了解我們的社會、社區,讓他們有興趣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我們的社區面貌。這樣,他們也會對社區、社會更有歸屬感。
日本目前的少子化、老齡化對其整個社會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不僅人口總量減少很難逆轉,未來五十年的國家發展方向、國際關系都將受到很大影響。有這樣的前車之鑒,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解放周一:所以,比“無人便利店”是否走得下去更值得關注的,是如何在社會迅速滑向少子老齡化前,更多鼓勵年輕人積極參與社會。
周海旺:沒錯。不同時代的社會化確實可能是不同的。我個人感到,可能今天這批年輕人的社會化,又到了和之前二三十年很不一樣的一個階段。但無論如何,用年輕人更積極上進的生命狀態,來抗衡“低欲望”總是沒錯的,因為只有積極上進的年輕人,才能讓整個社會不斷向上走。
美國學者如今也在花功夫研究他們的“Z一代”。“Z一代”專指出生于1995年以后的這代人。和過去幾代人相比,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一個互聯網時代。這一代人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手段、能力跟前面幾代人非常不一樣,思想觀念受互聯網影響非常大。而在我國,出生于1995年至2010年的孩子,跟美國“Z一代”的成長幾乎同步,在對互聯網的接受度上毫無懸差。因而美國學者的這一系列設問也值得我們關注、研究。
再過20年,這批人對社會的影響將非常大。他們會不會就非常喜歡無人便利店這樣的事物?或者,他們又發明出其他我們現在更想象不到的東西,來影響整個社會、國家、世界的未來走向?這一切都是未知,但我們現在就可以關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