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美國科技創新戰略為何不可持續

核心提示: 美國的科技創新領先全球,但這不全是美國人的功勞,而是全世界科技精英聯合創造的成果。如果把美國的科技創新戰略和美國的人才戰略聯系起來考察,可以發現全球人才爭奪對美國科技創新戰略帶來的挑戰,以及美國科技創新戰略的不可持續性。

【摘要】美國的科技創新領先全球,但這不全是美國人的功勞,而是全世界科技精英聯合創造的成果。如果把美國的科技創新戰略和美國的人才戰略聯系起來考察,可以發現全球人才爭奪對美國科技創新戰略帶來的挑戰,以及美國科技創新戰略的不可持續性。

【關鍵詞】美國科技  創新  戰略    【中圖分類號】F13    【文獻標識碼】A

美國軟實力的根本依托在于人才

美國科技創新戰略路線圖,是從全球范圍內吸引高智商的科技創新人才匯集于美國,在基礎學科和眾多科研領域領先全球,并依托高效率的產學研體制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產業優勢和產品價格優勢,獲取超額利潤供美國國民分享。美國對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的知識外溢和技術引領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通過這種途徑,也在世界范圍內形成科技創新—價值創造—利益分享的創造鏈條。當然,美國是鏈主,得到最大的利益。

美國憑借發達的資本市場、雄厚的軍事實力、領先的科學技術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美國軟實力的根本依托在于人才。美國的人才并非全來自本國,而是來自世界各地。從20世紀初期,美國就利用優良的科研環境和高額的福利報酬吸引世界各地的科技專家到美國工作,先后引進了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等2000多名科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候,美國看到了人才在未來社會的決定性作用,他們采用了多種方法把德國數千名軍工專家、科學家和工程師帶到美國。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多次修改移民法。移民法規定,只要是優秀的專業人才,可以不考慮其國籍、資歷和年齡,一律優先進入美國。美國利用頒發工作簽證,引進大量的優秀工作人員到美國工作。據統計,美國擁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38%出生在外國。2003年,美國59%的工程學博士學位授予了外國留學生。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外來人才占22%,諾貝爾獎獲得者有35%在外國出生。美國還利用獎學金吸引各國留學生,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統計,25%的外國留學生在學成后留在美國定居。正如《人才戰爭》所揭示的那樣,歐洲流失的人才讓美國率先成功爆炸了原子彈和氫彈,把人造衛星送上天,實現了宇航員登陸月球;而來自中國和印度的人才幫助締造了美國的高科技中心——硅谷。

美國科技創新戰略的不可持續性

從人才視角考察,可以發現美國科技創新戰略的不可持續性。其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從世界上大國崛起的歷史來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永久保持世界頭號強國的地位。荷蘭依靠發達的航海技術曾經稱雄世界,英國因為工業革命而成為“日不落帝國”,然而,對某種技術的壟斷本身,就可能成為進一步技術革新的障礙。大量陳舊的制造業設備的存在,人們對曾經給他們帶來巨大財富的技術的熟悉和眷念,已經成型的行政體制和市場渠道等,會加劇技術演化中的路徑依賴,這是使得“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美國目前依然是吸引全球優秀人才最多的國家,但是,它的地位并不是十分穩固的。美國的移民法已經不能滿足其國內變化了的經濟需求,對過去成功的依賴而形成的官僚主義做法和簽證數量的減少,明顯限制了人才流入,使得不少企業只能遷往國外實施本地化經營。美國政府和智庫已經有人在呼吁此事。相反,目前知識和技術相對落后的國家,比如中國和印度,卻對最新的技術變革充滿熱情和期待。它們沒有那么多包袱,可以直接進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最前沿,直接采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因此,美國的科技壟斷地位將受到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挑戰。

第二,大國博弈與高端人才爭奪。世界各國已經逐步認識到優秀人才對未來國力的決定作用。大國博弈的主要內容演變為對高端人才的爭奪,各國紛紛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留住本國人才和吸引外來人才的政策。例如在德國,2001年以前,非德裔移民不能取得德國國籍,也不能定居德國或持有雙重國籍。面對勞動力的快速萎縮和信息技術、數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的人才缺口,德國開始給科學家、企業高管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士頒發永久居留簽證,并且對企業家和工程師開放了移民政策。英國在2008年通過了企業家簽證,準許投資額達20萬英鎊的公司創始人在英國居住3年。2011年以來,英國對企業家簽證更加開放,準許有較大成長潛力的企業家以5萬英鎊投資額到英國創業。那些能夠在3年內提供10個就業位置或獲取500萬英鎊收益的企業家可以獲得永久居留權。企業家移民、投資者移民及其它高技能人才移民是英國政府全球人才爭奪的主要措施。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增加了對所需的技術移民的永久居留簽證數量,各國移民政策也變得更加人性化。

隨著歐洲各國相繼采取人才爭奪政策,美國從歐洲吸納人才的比例急劇下降,轉而將吸納人才的目標轉向發展中國家。20世紀中期以來,美國從亞洲吸引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所占的比重最大,約為49%。這其中來自印度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最多,其次是來自中國的。然而,近年來印度和中國也加入了全球人才競爭行列。印度國民英語普及程度高,軟件外包業富有競爭優勢,正在打造軟件超級大國。中國在傳統制造業、航空航天、量子通信、石墨烯等產業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技術水平。中國和印度經濟的起飛,科研條件的改善,再加上科技人員的祖國情懷,人才從美國向中國和印度回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這將從根本上動搖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

中國需要實施開放的創新人才戰略

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必須直面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大國博弈。中國需要有全方位的、基于人才的科技創新戰略,從留學生政策、移民政策、吸引企業家和投資者移民等多方面的制度安排,廣納全球英才,充實人才儲備。

當今國際經濟進入了要素的國際流動取代產品的國際流動階段,許多高新技術產品可以依靠要素的國際流動在本國制造。這樣一來,進口戰略將逐步轉向以進口要素(尤其是創新要素)替代進口產品的階段。過去經濟發展基本上是資本推動的,其他如技術和管理等發展要素基本上是跟著資本走,因此要通過引進外資來利用其他國際資源(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現在發展的重點轉向科技創新,各種創新要素是跟著人才走的。因此,發展創新型經濟,需要通過引進高端創新人才來利用其他國際創新要素。

在中國經濟起飛階段,采取模仿創新的戰略是正確的,但在經濟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后,尤其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后,就需要將自主創新擺在優先位置,人力資本投資成為投資的重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要以人才為依托,不僅要提高勞動者素質,更需要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因此,轉向創新驅動,人力資本比物質資本更重要。未來,中國需摒棄傳統的低成本發展戰略。低成本戰略理論強調發展中國家以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作為比較優勢。這對于發展中的小國可能是適用的,但是,對于創新驅動的大國就不再適用了。低廉的薪酬只能吸引低素質勞動力,只有高昂的薪酬才能吸引到高端人才,才能創造高科技和新產業的奇跡。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應國,需要實施開放的創新人才戰略。人才是未來大國競爭的戰略資源,如果我國科研環境、工作待遇不如發達國家,我們怎能吸引到國際高端人才?在人才引進上,我國要學習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不僅要從經濟方面提供優惠政策,還要在人才的價值發揮、權益保障上給予更多的重視,為優秀人才提供更為寬松的科學研究平臺和條件。此外,建設針對高端人才的跨國獵頭公司是一項急需的工作。

(作者為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王輝耀:《人才戰爭》,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

②黃一凡、藍建中:《全球人才爭奪戰正在升級》,《經濟參考報》,2012年8月23日。

責編/張寒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趙橙涔]
標簽: 美國   科技創新   戰略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