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政策紅利。借力“一帶一路”,發揮跨境電商的領跑作用,我們需要推動線上線下融合,開啟全球品牌直供時代;鼓勵中國品牌“走出去”,推進跨境電商轉型升級;優化行業監管,促進跨境電商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商 “一帶一路”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作為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產生的新業態,跨境電商不斷從各個領域滲透到國家整體經濟之中,逐步從國際貿易的新興業態,轉變為驅動發展的重要創新引擎,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報告中強調,“實施鼓勵進口政策,增加國內短缺產品進口,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在“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我國跨境電商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統計,2016年中國進出口跨境電商(含零售及B2B)整體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預計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突破7萬億。
“一帶一路”倡議為跨境電商鑄就堅實基礎
國際關系、人民幣匯率、海關政策、支付、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是跨境電商的生命線,一直以來都是影響跨境電商發展“最后一公里”的痛點。而我國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獲得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和區域運輸協定,在20個沿線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政治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帶一路”打造跨境電商良好區域政治環境。國際關系直接影響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舉例來說,基于良好的中俄合作關系,中俄貿易頻繁,經濟交往密切,物流、資金流暢通。據《中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中國商品占據俄羅斯跨境電商交易總量的70%。在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跨境電商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預計將為中俄2020年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我國與193個聯合國會員國達成共識,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惠及40億人口、65個國家,為跨境電商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區域政治環境。
“一帶一路”打通跨境物流關鍵節點。出口國和目的國海關政策是跨境物流發展的關鍵所在,對跨境電商有極大影響。報關、查驗、征稅、退關和退稅流程存在操作程序復雜、手續繁瑣等問題,再加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海關政策也存在差異,給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了不便。“一帶一路”倡議帶來了一系列政策紅利,在通關、稅收等方面與沿線國家達成相關協議,對跨境電商發展顯示出極大的正效應,有利于進一步簡化通關程序、提高通關效率、節約跨境物流的時間成本。在遵循相關貿易協定的前提下,我國應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合作、對接,努力促使雙邊國家海關平臺的互聯互通,打破沿線地區傳統海關貿易束縛,尋求貿易規則“最大公約數”,真正打通國內國外兩個物流通道,實現發展共贏。
“一帶一路”改善跨境電商支付環境。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地位,其國際影響力滯后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限制了跨境電商的發展速度。因此,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改善跨境電商支付環境勢在必行。“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與沿線2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總額達9822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與包括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23個國家實現了貨幣的直接交易,極大便利了跨境電商貿易結算、資金融通與直接投資,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大機遇。為提升人民幣的跨境使用率,滿足國際貿易結算需求,2016年3月,央行啟動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其中。
“一帶一路”拓展跨境電商物流空間。物流是跨境電商的生命線,是影響跨境電商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班列已開至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累計開行數量近3700列;與相關國家開通了356條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與43個國家實現空中直航,海上運輸已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覆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等130多個雙邊和區域運輸協定。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使大規模的海外倉建設成為可能,有利于縮短跨境物流周期,降低成本,提高運送效率,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退貨、換貨難的跨境電商售后服務瓶頸。
借力“一帶一路”,推進跨境電商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紅利可加速跨境電商行業洗牌。具體來說,跨境電商由低門檻向專業化、平臺化轉移,跨境電商行業資源整合進程加快,跨境電商競爭由價格向品牌、質量和服務轉變,一系列中國品牌有望“走出去”。借力“一帶一路”,推動跨境電商的產業結構調整、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加速線上線下O2O融合、打造中國品牌、優化行業監管。
一是推動線上線下融合,開啟全球品牌直供時代。消費者希望在任何地方購物時,都能得到與傳統零售購物一致的消費體驗。為了實現這一需求,線上線下融合的跨境電商O2O模式成為首選,即消費者在線下單后,賣家將以海外直郵或保稅倉發貨的方式配送商品,有利于消除消費者對海外商品的質量和購買渠道的質疑。目前來看,這種模式有四種形式:在機場免稅店設立提貨點,線上下單,線下自提,提升消費者在免稅店的購物體驗;采用倉儲式超市的運營思維,在保稅區開店,既可以展示跨境進口商品,又可以售賣一般的進口商品,還兼具進口商品庫存的作用;在一線城市繁華地段開設體驗店;與線下商家合作,優勢互補、互惠共贏。
二是鼓勵中國品牌“走出去”,推進跨境電商轉型升級。《2017年中國跨境出口電商七大發展現狀及六大趨勢》顯示,中國目前跨境出口電商產品仍以3C電子產品、服裝服飾、鞋帽箱包等附加值較低的商品為主,價格仍是其主要的競爭手段,但是從長遠來看,質量、科技和服務才是競爭的核心。因此,應當扶持一批優質、有潛力的企業,鼓勵條件成熟的跨境電商企業“走出去”,入股或收購境外電商平臺,深化海外營銷戰略,打造中國品牌;完善跨境電商支付體系,推動由中國主導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建設,借“一帶一路”倡議促成人民幣直接結算協議,為我國跨境電商的資金融通、貿易結算提供便利的同時,提升消費者體驗;引導重點領域電商企業和有條件的電商平臺推進海外倉建設工作,解決物流慢、退貨換貨成本高等售后服務難題,以服務求生存、以質量謀發展。
三是優化行業監管,促進跨境電商健康有序發展。我國跨境電商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產品同質化、不規范競爭、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等,一定程度上引起部分國家針對通過郵包入境的跨境網購商品進行反制措施,阻礙了我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的增長。因此,優化跨境電商行業監督,規范跨境電商行業勢在必行。首先,應建立以提供權威、便捷、精準的質量溯源信息查詢服務為主要目標的跨境電商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完善跨境電商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從源頭實現監管便利化。其次,引入國際貿易法律框架,與現有跨境電商監管體系、產品質量檢測標準、爭端解決機制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完善跨境電商相關法律法規,以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再次,完善數據共享機制,將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有效結合,以激活政府數據,實現各類溯源信息共享、互通,使海關能夠精確掌握進出口商品種類、批次、內容等基本情況,建立信息化監督管理系統。
(作者分別為衡水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衡水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度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大數據環境下河北衡水市智慧交通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606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鳴濤:《跨境電子商務促進外貿轉型升級》,《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6月26日。
責編/陳楠 張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