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巴西為什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核心提示: 在現代化進程中,巴西由于農業基礎薄弱、發展模式低端、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偏差等原因,使前期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導致巴西經濟增長長期停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就要突破現代化發展中的一系列根本性桎梏,選擇適合自己的良性現代化發展道路。

【摘要】在現代化進程中,巴西由于農業基礎薄弱、發展模式低端、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偏差等原因,使前期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導致巴西經濟增長長期停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就要突破現代化發展中的一系列根本性桎梏,選擇適合自己的良性現代化發展道路。

【關鍵詞】巴西 現代化 “中等收入陷阱” 【中圖分類號】F113 【文獻標識碼】A

從現代化歷史上看,后發的新型工業化國家在實際發展中都會面臨一系列復雜的經濟發展挑戰。巴西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世界性典型,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中面臨的嚴峻命題。

“中等收入陷阱”是現代化道路中的“發展病”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之間的中等收入國家,在邁向人均GDP 1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國家行列時,由于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困難,長期集聚的社會矛盾集中爆發且難以協調,最終導致經濟發展進入徘徊停滯期。從現代化發展角度看,就是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經濟發展進程受阻,前期經濟發展弊病凸顯,經濟徘徊停滯,社會問題嚴重。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現代化發展階段的問題。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大量的后進發展中國家開始跟進發展現代化。但是,這些國家對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跟進,與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發展中國家大多數背負著殖民主義留下的后患,國家貧窮,農業發展水平低下,有些國家甚至是被迫推行的“依附性發展”。巴西在20世紀中期曾經出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10%的“巴西奇跡”,70年代開始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卻一直沒能躋身高收入經濟體。即便在2011年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首次突破10000美元到超過12000美元,它距離成為發達國家的目標依然遙渺。巴西2010年經濟增速為7.5%,2014年為0.2%,2015年為2.26%,2016年經濟持續萎縮,同時國家債務高達GDP的70%??梢?,單純以人均收入為標準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估,顯然是相當片面的。巴西深陷“中等收入陷阱”,正是其在現代化道路上農業基礎不足以支撐工業化發展、發展模式創新不足、社會不平等加劇等問題的集中反映。

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第一,農業基礎薄弱。農業是現代化的基石,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過程中,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業的支持是不能持久的。由于長期的殖民經濟,在20世紀30—40年代,拉美國家的工業化模式還帶有某種自發性。50年代,這種自發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二戰后,后發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成為一股迅猛的國際潮流,巴西作為先期獨立的拉美國家更處于潮頭位置。但是,獨立后的巴西推行重工輕農的政策,不僅使農業長期落后,同時也使得工業發展先天基礎薄弱,在工業化啟動階段凸現出外源性、外向性和外圍性的特征,最終導致工業發展出現各種障礙。巴西的重工輕農政策,到60年代日益顯露出了弊端。由于對農業的投資少,農業資金短缺,造成了農業發展緩慢,農業生產起伏較大。1965—1970年間,巴西工業的年平均增長率為9.7%,而農業年增長率僅為0.4%。再加上自然災害的發生,農業在巴西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下降,農業產量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這一形勢不但影響了農業的發展,也使工業化的進程受到損害。尤為嚴重的是,由于大地產制的長期存在,大量農戶沒有土地,農民的收入越來越低,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購買工業制成品,國內市場由此產生嚴重萎縮。農業落后的所有制關系,僵化的生產結構、技術結構、農產品出口結構,導致工農業發展失衡,加劇了城市與農村間的差距。

第二,低端發展模式的影響。二十世紀初,由于農業資源的比較優勢,巴西選擇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依靠單一的農產品出口發展經濟。1929年,巴西因為全球經濟危機被迫放棄這一模式,并在拉美發展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開始了漫長的進口替代戰略。進口替代戰略是巴西在艱難的經濟生存環境下做出的選擇,希望通過強有力的國家干預實現對本國工業的保護。20世紀60—70年代,巴西進一步實施“進口替代工業化”經濟戰略,經濟發展主要面向國內市場,依靠大舉借債獲得經濟騰飛。但是,這種模式具有極為明顯的弊端,就是國際收支越來越不平衡。巴西工業在國際上競爭力弱,農業發展滯后,國內消費水平低下,良性循環的規模經濟不能達成,經濟無法實現向更高水平的升級,更難以實現其國家經濟向高收入行業的跨越。1994年,巴西拋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轉而實行自由貿易、面向出口的經濟戰略。在以追求經濟高速增長和采取對外開放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下,巴西經濟再度獲得高速增長,但也因此埋下了很多隱患,使巴西很快就由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成為供人吸取教訓的失敗典型。“沒有發展的增長”,造成國家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社會矛盾加劇,巴西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偏差。二戰后,拉美發展主義思維推動了拉美一體化,維持了發展主義路線。進口替代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讓巴西獲得了發展,但其負面效應的出現,也讓巴西從上世紀60—70年代的“黃金十年”跌入80年代的“失去的十年”。20世紀90年代,巴西工業模式由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轉變,但是這種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帶有濃厚的新自由主義色彩。在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影響下,巴西政府的作用被極度削弱,宏觀經濟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政策朝令夕改,并且政府債臺高筑;不符合國情的自由化,使巴西工業轉向了依靠資源、單一產品生產為基礎的低附加值領域,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滯后、產業結構升級緩慢;由于高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不強,巴西無法在復雜的國際市場中與發達國家競爭,反而逐漸淪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附庸;私有化造成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公平,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激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巴西出現通貨膨脹、國際收支不平衡、人力資本不足、投資消費結構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資源環境狀況惡化等多種問題,經濟長期停滯,有增長無發展,成為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全球反面樣板。

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給中國的啟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也面臨農業欠發達、工業亟待升級轉型等問題,雖然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2011 年中國已成為中上等收入國家,但“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仍然存在,對未來我國經濟的增長提出了挑戰。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吸取巴西的教訓,必須重視以下方面:第一,要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F代化能否健康發展,農村的發展至關重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協調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方向。第二,要及時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中國當前發展階段,一定要盡快完成產業結構升級調整,變以資源輸出、低端產品為驅動的增長方式為創新驅動方式,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高附加值的支柱產業。第三,經濟、社會要和諧發展,處理好增長和分配的關系,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正。社會不平等,國家就可能面臨社會矛盾激化、沖突增加的風險,從而阻礙經濟正常發展。

“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是現代化的“發展病”,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缺乏科學的發展理論作指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梢?,建立科學的發展理論和先進的發展模式,尋找適應我國未來發展的路徑和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單位均為河北工業大學)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按比例分配規律視閾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項目編號:HB17MK01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海燕:《“中等收入陷阱”:巴西的教訓》,《政策瞭望》,2012年第9期。

責編/楊鵬峰 孫渴(見習)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溫祖俊]
標簽: 巴西   陷阱   收入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