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問題依舊“壓力山大”
事實上,由于債務問題,樂視多個業務供應商先后“跳出”向樂視討說法。今年以來,公開和樂視“撕破臉”的供應商名單不斷加長,樂視債務“壓力山大”。
引起此輪樂視危機的依舊是讓樂視“壓力山大”的債務問題:首先是招商銀行上海川北支行于6月26日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請求凍結樂視系3家公司和賈躍亭夫婦約12.37億元資產。隨后,樂視網公告披露,賈躍亭及樂視控股持有的公司5.19億股已被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等凍結,占公司總股本26.03%,但占賈躍亭所持樂視網股份的比例為99.06%。以樂視網目前每股30.68元的股價(停牌中)計算,賈躍亭及樂視控股被凍結的股份價值約159.27億元。此外,近期還有大量自稱是樂視多個業務供應商的“債主”聚集在北京樂視總部,希望樂視盡快支付相關款項。據不完全統計,樂視不同業務累計欠上述供應商款項超過8000萬元。
另外,《經濟參考報》記者還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途徑獲悉,樂視控股在樂視影業的股權,已遭到5起司法凍結,涉及上海、北京、山東三地的法院。其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凍結了樂視影業1.8億元的股權;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了樂視影業7800萬元的股權;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了三起凍結,分別涉及樂視影業1.8億元、1.8億元和20萬元的股權。綜合其他公開信息,截至2017年6月30日,樂視影業共有14筆司法凍結。
記者還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樂視多個業務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正在對和樂視之間的合作進行核查,內容包括梳理與樂視業務所涉及的應收賬款和資產抵押等事項。據悉,部分樂視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對于和樂視之間未發生的涉及墊資或后續付款的合作,已在內部叫停。另外,有業內人士透露,樂視有關產品的上下游供應鏈,包括代工廠、物流配送伙伴、電商伙伴、服務外包伙伴,甚至會務公司,亦在悄然進行業務盤查,其中一個重點工作是向樂視催要應收賬款。
事實上,由于債務問題,樂視多個業務的供應商先后“跳出”向樂視討說法。今年以來,公開和樂視“撕破臉”的供應商名單不斷加長:其中A股上市公司包括上海韋爾、豪聲電子、明家聯合等。
樂視多個業務線的負責人近期在相關媒體溝通微信群中均表示,相關業務進展順利,不會受到影響。但市場人士卻認為,短期內樂視可能無法償清債務,這將引發進一步的連鎖反應。
記者查閱過往公開信息發現,除了招商銀行外,還有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平安銀行、恒豐銀行北京分行、江蘇銀行北京分行、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天津銀行豐臺分行等多家商業銀行,曾與或正與樂視保持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目前公開信息顯示,樂視對寧波銀行的貸款已于去年末全數還本付息,不存在風險敞口情況。但和其他銀行之間是否存在貸款尚未償還的情況還不得而知。
對于樂視債務危機到底有多嚴重,各界莫衷一是。有市場分析稱,去年12月融創曾對樂視做了長達1個月時間的盡職調查,統計了除樂視汽車部分的樂視資金缺口,最后投資150億元。但在2017年3月底清點完各業務債務總額時,融創發現遠超這一數字:樂視總欠款約為343億,扣除保證金后仍高達近263億。根據市場機構不完全統計,樂視供應商方面欠款總額約為8.95億元。
近期,有自稱樂視核心人士向外界表示,不在統一口徑之下,樂視200多億的欠款說法并不準確。該人士強調,樂視畢竟分為上市體系、非上市體系和汽車業務。另外對欠款定義也不同,有金融機構的欠款、供應商欠款、投資人的可轉換的債券等,欠款定義如果不清楚,200多億的欠款就沒有討論的基礎。
但上述人士透露,樂視對金融機構的欠款數額充其量在100億上下。他認為,以樂視的現有規模,額度100多億的銀行負債是一個正常范疇,而且目前尚未受到金融機構的擠兌。
有市場分析認為,樂視的抵押品價值能夠覆蓋到期債務,這樣一來銀行是沒有擠兌理由的。至于樂視為何會遭到招商銀行申請資產凍結,一位接近樂視的人士表示,第一,抵押品要折價;第二,還款有期限,銀行內部、銀監會、審計署都有審計;第三,有可能招行的借款即將到期,而其他金融機構還未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