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西部地區具有發展壯大文化產業的獨特優勢,但相較中東部卻顯得相對滯后。應該從加快推動西部地區文化產品與科技元素的緊密結合,充分挖掘西部地區特色文化資源,推動文化企業與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
【關鍵詞】文化產業 公共服務體系 文化產品 【中圖分類號】G114 【文獻標識碼】A
文化產業是全球公認潛力無限的朝陽產業,是增強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在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以美國為例,其文化產業總值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以上;英國的文化產業總值超過了傳統制造業,文化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僅次于金融服務的第二大產業,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產品出口國之一;鄰國日本其文化產業創造的價值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5以上,超過了汽車工業。我國北京、上海、廣東、湖南、云南五省市的文化產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率先后突破了5%,已經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除云南省外,其他四省市都位于中東部地區。
當前,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巨大,投入低、效益高,環境污染少,在發展速度上已經超過傳統產業;此外,文化產業以中小微企業、工作室、家庭作坊式居多,不僅經營方式靈活,而且在解決就業上更具優勢,文化產業吸納就業人口的數量遠遠超過傳統產業,將有效緩解就業難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傊?,西部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城鄉居民致富及促進就業都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廣大的西部地區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同時擁有燦爛的民族、民俗和宗教文化,有著緊鄰東南亞、東北亞和中亞等國的區位優勢,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前沿陣地,此外,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消耗低,產品附加值高,有利于西部地區實施趕超戰略,這些都是西部地區發展壯大文化產業的獨特優勢所在。
近年來,西部地方政府開始逐漸重視發展文化產業,積極培育本土文化產業發展,使之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但西部地區在文化產業發展上相比中東部地區仍相對滯后,總體而言,西部地區的文化產業目前仍處于起步和培育階段,總量偏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產品的附加值很低,文化科技融合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具體表現在:西部地區有豐富的歷史和旅游文化資源,在民族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利用,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及互相促進等方面卻未形成競爭優勢;與培育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目標相比,仍顯滯后,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部分文化企業,特別是中小微文化企業遭遇融資困難,產品總量不足、精品少,文化建設的投入仍然滯后;在人才資源方面,創新創意人才缺乏,尤其是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的團隊及領軍人才缺乏,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人才引進機制還未形成;文化科技融合程度低,技術和裝備水平落后的企業總量仍然很大,能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創新型企業仍然較少。加快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已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影響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文化產品與科技元素缺乏融合。隨著現代科技的普及與迅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推廣應用,文化產品的服務和內容,以及文化傳播的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革。目前,西部地區許多文化產品仍以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手工藝品、服飾、地方特產等為主,結合現代科技實現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產品不多,這類文化企業很多仍采用傳統手工制作,不僅生產周期較長,而且生產規模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形成不了規模效應;同時,像經營動漫、網絡游戲、數字電影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興文化產品數量卻不多,與中東部地區的文化產品存在很大差距,在市場上普遍缺乏吸引力和競爭力。“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對文化企業的效益與興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①。文化產品如果不通過融合科技元素來改造產品本身,將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西部地區特色文化資源挖掘不夠充分。好的文化產品能成為代表地區的名片,進而提升地方文化認可度,文化企業挖掘、整理、開發好本區域的文化資源是發展壯大文化產業的最重要途徑。西部地區有底蘊深厚、特征鮮明和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文化資源,但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的總量仍顯不足,開發好西部地區特有的旅游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及自然資源等,完全有可能形成一批具有市場前景、技術領先的文化產品,但西部地區文化企業能廣泛運用現代科技和創意挖掘各類文化資源,改造傳統文化產業,把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資源的并不多。
文化企業與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不夠深入。當前,人才與技術的匱乏是制約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瓶頸,企業如何培養、吸引并留住文化產業人才和利用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優勢,關系到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成敗。文化企業的主要人才資源和智力來源是當地高校及各類科研院所,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高校資源,有大量的各類科研院所,西部地區的西安、重慶、成都、蘭州等,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重要教育科技中心。但西部地區在助推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卻顯得動力不夠,突出表現在:
第一,人才供給已經嚴重滯后于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與文化企業的需求產生了脫節。文化產業正處于一個產品內容不斷更新,技術不斷進步,結構不斷調整的大發展時期,這是一個知識密集和人才密集型的領域,在該領域內,熟悉文化產業,善于經營管理,精通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卻嚴重匱乏,當前高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第二,西部地區文化企業仍然是單打獨斗的多,缺乏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攻關的意識,對高校、科研院所擁有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科研基礎設施及裝備優勢利用不夠,在文化科技新產品開發、關鍵技術突破及重大裝備的試制等領域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遠遠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求。
因此,我們面臨著文化企業缺乏拔尖創新人才和高校輸出的文化科技人才又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需要,以及文化企業需要協同創新又與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不夠的多重困境。
服務文化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尚待成熟。目前,西部地區正在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積極構建文化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已經成為共識。然而,在文化科技融合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政府職能缺位、制度缺失、觀念滯后、投入不足等發展瓶頸,政府回應市場和企業的需求遲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西部地區地方政府開始重視發展文化產業,但是對于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卻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規劃,實踐中大多表現為粗放式發展的格局,真正有影響力的新興文化精品仍然十分稀少。其次,文化企業在發展中普遍面臨資金瓶頸,主要表現在從政府獲得資金扶持難,從銀行爭取貸款也面臨相當的難度;再次,廣大中小微文化企業由于規模小,發展不成熟,普遍存在難以獲取營銷渠道,缺乏品牌意識,市場信息獲取難,復合型創意人才匱乏等問題,難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些都對地方政府加快完善服務文化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西部地區突破文化產業發展障礙的路徑
加快推動文化產品與科技元素的緊密結合。當前,隨著現代科技特別是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文化產品的價值從單一的膜拜價值向展示價值和體驗價值轉換”②這些價值形式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如果缺乏與現代科技元素相結合,文化產品的價值將無從體現。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以現代科技助推傳統文化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推動文化產品與科技元素的緊密結合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文化企業要時刻追蹤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要有敏銳的嗅覺,努力探索如何將文化產品和現代科技元素嫁接起來,通過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增進產品的用戶體驗價值,進而實現價值增值,形成有影響力的拳頭產品,并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第二,文化企業要根據產品生命周期找準科技需求。文化產品在產生、傳播和消費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實現產品與科技元素的緊密聯合:在文化產品的產生階段,如果離開關鍵技術的支撐,文化產品的創意將無法實現;在傳播階段,只有融合了現代科技元素,產品才能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現,而傳播方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文化產品的受眾人數、傳播范圍、影響效果;在文化產品的消費階段,只有融合現代科技元素,才能快速便捷地輸送產品和服務給消費者,實現產品的規模效應。
充分挖掘西部地區特色文化資源。要挖掘西部地區的特色文化資源,首先應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要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同時引入創意設計,將兩者進行組合包裝,然后作為一個整體的創意產品推向市場;其次,要挖掘西部地區自然人文旅游資源,推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
推動文化企業與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地方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應該充分整合跨學界、業界的合作資源,只有立足于多領域的跨界合作,才可能為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F代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有特殊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的復合型人才,當前,“我國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總量、結構和素質均未能滿足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③,能否滿足這種需求已成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也是決定文化產業興衰的決定性因素。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充分考慮文化企業所需,圍繞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與文化企業協同構建適應人才培養的新機制,輸出一批能適應文化產業需求的經營管理人才和創意設計人才。
此外,文化企業還要積極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展開合作,為大力利用和開發人才、智力資源創造條件。例如,可以在政府層面構建文化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協調溝通機制。只有打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支撐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文化、科技和人才資源等才能實現充分的集聚和整合。
建立和完善開展文化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充分認識文化產業的內涵,把握其特點與規律,從政策層面、引導方式、運作模式等各方面進行扶持和引導:第一,要實施文化和科技融合關鍵技術突破工程,“加強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研究”④,把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納入地區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政府要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等面向地方關鍵和共性技術需求和實際問題選擇研究課題,在文化產業領域引導和部署數字內容、網絡媒體等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第二,要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模式。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引導廣大文化企業吸納資金投入,搭建多元化的投融資平臺。此外,還要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穩妥推進風險投資方式,完善企業擔保融資體系,逐步形成由地方政府、文化科技企業、金融保險機構和民間資本多方共同參與的文化科技投資運作模式;第三,要支持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西部地區要根據區域特色和文化特點,科學規劃和建設好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園區,制定優惠政策打造一批人才、技術和優勢項目的高地,充分發揮文化產業集聚區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
(作者分別為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講師,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教授)
【注:本文為廣西2016年度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以科技驅動廣西新興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KY2016YB525)和廣西桂林市2014年科技局項目“桂林‘大研發’戰略實施對策及路徑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徐俊,丁烈云:《依靠科技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中國科技論壇》,2006年第3期。
②向勇:《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歷史演進、關鍵問題和人才要求》,《現代傳播》,2013年第1期。
③牛維麟:《人才:文化產業國際競爭的制勝之基》,《學術前沿》,2014年第12期。
④顧江:《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人民論壇》,2011年第35期。
責編/王坤娜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