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和目標,指出“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凝聚力、影響力,應成為彰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課題。
逐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內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堅強理論,其改革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系列精彩動人的故事。如今,人們正越來越頻繁地借助大大小小的屏幕去感知和接觸世界,這些屏幕連接起全媒體傳播渠道和豐富資源。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由影視長視頻、視頻網站、社交媒體和移動短視頻等媒體構建起的多元矩陣和傳播閉環已經形成,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提升中國文化傳播力,要充分利用全媒體傳播閉環,發揮差異化的資源優勢,釋放強大的傳播合力。
首先,充分發揮電視長視頻的高品質與公信力功能。受移動端流量增長的影響,盡管傳統電視的開機率有所降低,但黨媒固有的權威性與公信力促使電視長視頻在傳播鏈條之中始終扮演著精品創作和“超級宣推”的重要角色。專業團隊工匠般的創作方式使其成為精品內容的重要供給站,這些優質內容經視頻網站、短視頻等平臺進行新的裂變傳播,最終形成了廣而強的滲透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講好中國故事需要不斷在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挖掘寶藏,借助新媒體、新技術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潮起來、火起來,讓飽含文化創新元素的優質內容成為傳播鏈條上具有強大傳播力的“爆點”。例如,河南衛視是老牌傳統電視平臺,面對新媒體的崛起,其處境幾乎是所有電視臺的縮影。然而,河南衛視憑借豐富厚重的文化資源優勢,以創新的姿態主動擁抱媒體融合,春晚節目《唐宮夜宴》和端午特別節目《洛神水賦》以刷屏的態勢打開了影視藝術美學對外傳播的通路,讓中華文化的感召力通過奇觀視覺走出國門。
其次,充分發揮視頻網站垂直題材的分眾開發功能。走向縱深式發展的當代媒體不應一味追求大而全、廣而多的傳播效果。國內外大批熱愛中華文化的觀眾,各有各的喜好。視頻網站就充分發揮了垂直化探索和圈層化傳播作用,為每位受眾建構了“細分影院”,街舞、求職、文物等分眾題材借助陌生感所催生的濃厚興趣持續破圈,并通過社交媒體引發新一輪的圍觀。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將傳播視角推向不同偏好的圈層和更為細分的領域,借助視頻網站的影響力,用直播、彈幕互動等形式,讓每一位受眾與中國故事發生深入交互。
再次,充分發揮社交媒體導向積極的議題發酵功能。如果說視頻網站依托個體興趣和專業領域劃分出了云端圈層,那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則定位于人際關系的圈層連接和虛擬公共場域。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精品內容通過共享與交互形成社會議題,轉發與評論使得信息傳播擁有更強的勾連和共振,形成對外傳播重要的“輿論戰場”。
中國故事的核心是“變化”二字,中國人靠著勤勞和智慧奪取了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這些鮮活的“變化感悟”便是最好的“微故事”。每逢重大節日,大家對杰出人物的云端致敬、對中國文化的追憶探討,都從個體感悟出發輻射更廣泛的人群,訴說著最生動的中國故事。在前不久的云南象群北上新聞中,外媒在爭相報道象群“躺平萌照”時,都側面肯定了中國在動物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上所做的努力,形成了有利于中國形象的典型案例。通過對網絡原生事件積極的話題引導,配合以日益健全的監管制度和及時高效的輿情反饋,“兩微一端”日漸成為中國彰顯國際輿論引導力的優質渠道。
最后,充分發揮短視頻以小博大的精準觸達功能。短視頻已成為傳播閉環中輻射更廣、頻率更高的媒體形式,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與時俱進的表達方式。對外傳播既需要嚴肅節目的義正詞嚴,也需要短視頻的情感共振。微小敘事和精準到達的“點穴”效應使其擁有更強的精準穿透力。
憑借著文化非遺、美景美食、功夫絕技等海量貼近現實又極富創意的優質短視頻,更多海外受眾感知到中華文明的厚重感、人情味和煙火氣,從而發自內心地愛上中國。短視頻不但開啟了文化交流的全新模式,也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工具。未來,形式多樣的短視頻將持續打通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在“見微知著”中溝通世界。
智能電視、網絡視頻、兩微一端、移動短視頻等各具特色的傳播媒體構成了講好中國故事的傳播矩陣。在這個差異化的傳播矩陣中,媒體不必成為內容輸出的原點或起點,而應順勢發力、彼此借力、循環接力,形成精品內容多渠道分發、多形態拆解的立體矩陣,為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冷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