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在冷戰結束初期均展示了緩和與合作的意愿,因此美俄關系在1991年到1992年得到顯著改善。在冷戰結束后美國的首要任務是“鞏固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對抗的結束,并消除冷戰遺留下來的最危險的后果”,⑨同時俄羅斯推進政治和經濟改革,并推動俄羅斯以某種形式參與或者融入歐洲安全框架。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后選擇與西方全面和解,從制度上認同西方,在國內推行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在對外政策上與西方合作。時任俄羅斯外長科濟列夫在1992年4月談到俄羅斯對外政策時說:“俄羅斯應當步入發展最活躍的民主國家行列,以便在這些國家中占有歷史以及地理給予我們確定的應有的位置。……我們同這類國家(美國、日本和西歐等國)完全不存在任何不能克服的分歧和利益沖突,但卻存在著同他們建立友好關系和將來建立同盟關系的各種可能性。”⑩俄羅斯的樂觀情緒是美俄關系快速改善的重要動力,兩國首腦頻繁會晤并簽署了一系列為雙邊關系定位的文件,在核領域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合作,美國則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俄羅斯改革提供了部分援助。
美俄首先通過高層會晤為雙邊關系奠定基調。1992年2月初,葉利欽總統赴聯合國參加安理會首腦會議期間與布什總統在戴維營進行會晤,隨后發表《聯合聲明》。聲明宣稱美俄不再將對方視為潛在對手,雙方將在互信和相互尊重基礎上發展友誼與伙伴關系,并將致力于削減戰略武器,共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和平解決地區沖突、合作反擊恐怖主義等。?同年6月,葉利欽總統正式訪美,美俄簽署了關于雙邊合作的系列聲明和協議,重申雙方建立新型伙伴關系的意愿,美國承諾為支持俄羅斯改革提供45億美元援助。1993年1月,老布什總統在離任前訪問莫斯科,并簽署《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 II)。
冷戰結束初期美俄最重要的合作體現在傳統上兩國對抗的核領域。美俄延續了美蘇的核軍控和裁軍勢頭,兩國在核裁軍和軍控領域合作成績突出。1991年7月,老布什總統和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莫斯科簽署了《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 I),?這是美蘇冷戰史迄今最復雜、最具有實質意義的核裁軍條約,條約的核查條款異常嚴格,后續軍控和裁軍條約均無法與其比擬。蘇聯解體后,美俄首腦在1992年1月相繼提出新的核裁軍倡議,經過短短一年的談判,雙方在1993年1月簽署《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除了雙邊核裁軍條約,美俄在核領域的另外兩項合作則是妥善處理蘇聯解體遺留的核武器,即確保俄羅斯成為繼承蘇聯核武器的唯一國家,促使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放棄部署在其領土上的核武器,并以無核國家身份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經過一番努力,美俄與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在1992年簽署了《里斯本議定書》,妥善解決了蘇聯核武器的繼承問題。此外,美國因擔憂蘇聯解體后可能導致核擴散,國會通過了《納恩—盧加法》,從美國國防部資金中撥出部分款項用于資助蘇聯核武器銷毀、核基地關閉、核科學家轉行等。?
這一時期,美國對俄援助是雙邊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1992年1月,美國協調西方各國召開了首次援助獨聯體協調會議,隨后兩度協調援助獨聯體國家會議磋商;4月份宣布一項內容廣泛的援助計劃,美國將協同其他西方國家提供240億美元援助,推動國會取消對獨聯體國家的貿易和投資限制等。1992年7月,老布什總統與葉利欽總統在七國集團經濟峰會之后再度會晤,七國集團承諾為陷入困境的俄羅斯提供10億美元援助,俄羅斯則承諾盡快從波羅的海三國撤出軍隊。?
在美俄關系從冷戰時期到冷戰結束后的過渡階段,美俄在如何處理雙邊關系的問題上尋找到了基本共識,即摒棄對抗、尋求合作。美國期待俄羅斯沿著戈爾巴喬夫的道路繼續國內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放棄與西方的對抗;俄羅斯則期待得到美歐等西方國家的援助與尊重,開啟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的新時代。因此,美俄關系在第一階段總體進展順利,雙方對未來美俄關系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克林頓總統執政后,美俄關系進入第二階段:美俄關系的短暫蜜月期逐漸結束,雙方對對方的不現實預期落空,彼此的不滿顯著增加,在諸多地區安全問題上分歧加劇。在雙邊戰略議題上,克林頓總統在執政初期大致延續了老布什政府的對俄政策。在國家安全戰略上,推進民主是克林頓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克林頓政府多次表示要幫助俄羅斯實施政治經濟改革。美國依然主要通過協調多邊機構向俄羅斯提供援助,同時提供部分雙邊援助。美國動員了西方七國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俄羅斯的經濟改革提供資金支持。美國希望借助經濟援助推動俄羅斯向自由民主制度和市場經濟轉變,然而美國對俄的援助通常附有條件,并且主要通過多邊機構援助俄羅斯,援助力度比較有限;美國國內也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影響俄羅斯經濟發展和美俄貿易的制度性障礙。俄羅斯希望美國能夠提供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馬歇爾計劃式的援助力度,但顯然美國無法滿足俄羅斯的期望,而俄羅斯國內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也難以達到美國預期的目標。雙方認知錯位導致彼此不滿增加,同時,俄羅斯內部對于快速導向西方的政策進行檢討,國內改革推行并不順利,美俄蜜月期逐漸結束,雙邊關系進入合作與對抗并存的時代。
合作與對抗在戰略安全議題上體現得比較明顯。美國愿意提供經費協助俄羅斯履行《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核裁軍義務,幫助俄羅斯和其他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強核材料的保護、控制與衡算,推動核科學家轉行以及防范核擴散,這符合雙方利益,因此“合作削減威脅”項目得以延續。美俄曾經考慮在《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之后繼續深度裁減核武庫,擬在《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生效后啟動《第三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談判。?然而,俄羅斯杜馬遲遲不批準《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俄深度核裁軍遙遙無期。冷戰結束前后,美蘇(俄)核裁軍之所以能夠很快取得進展,最主要的原因是蘇聯和隨后的俄羅斯不再將核裁軍與美國的導彈防御能力建設掛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