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精英人員流失,文化遺產保護的主體不斷減少
近幾年來,我國鄉村產業結構正在不斷調整,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開放,對鄉村人員結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社會流動方式雖然給農民帶來了大量收入,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也導致農民群體被解構。農民群體迅速外流最終會導致鄉村空心化現象嚴重,使農村勞動力迅速減少,農村老齡化程度加深,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留守兒童增多,農村老人養老問題。隨著全國勞動力市場化進程加快,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使得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和保護者逐漸消失。鄉村文化保護的主體不斷消失,許多帶有鄉村文化特色的建筑物紛紛被拆除。一些現代化企業紛紛進入農村辦廠,給傳統鄉村帶去了現代化工業文明,而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婦女以及兒童,難以保護鄉村文化遺產。
完善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保護制度,恢復鄉村文化生態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越來越快,鄉村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各種困境。因此,必須完善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保護制度,恢復鄉村文化生態,加強對鄉村文化遺產重要性的宣傳,才能促進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
完善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保護制度。國家部門和政府單位要進一步完善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保護制度。對于保護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給予相應的生活補助和榮譽稱號,為其消除后顧之憂。同時,對于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繼承人進行考核評審,國家和政府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嚴格挑選繼承人和保護人。具體而言,首先,根據每個項目的鄉村文化遺產,選擇明確的繼承人,讓其負責每一個項目的傳承和保護。其次,國家文化部門要收集相關的鄉村文化遺產名錄,開設文化遺產保護網站,對于申請繼承鄉村文化遺產的個人,進行嚴格審批。最后,定期對鄉村文化遺產繼承人的相關技能和傳承知識進行考核,如果考核發現不合格,取消其傳承的資格。只有挑選合格的繼承人,才能使鄉村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恢復鄉村文化生態,加強對鄉村文化遺產重要性的宣傳。目前,我國的鄉村文化生態正在不斷流失,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工業文明逐漸沖擊鄉村本土文明,必須讓鄉村本土人員認識到鄉村文化生態的重要性。具體而言,首先,可以對鄉村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以地區特色產業帶動經濟增長,這樣才能留住更多的鄉村精英人員在當地就業,防止鄉村文化保護后繼無人。其次,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豐富鄉村社會人們的文化精神生活,祛除社會功利性思想,對于鄉村文化團體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恢復鄉村文化生態,大力宣傳鄉村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引起鄉村人民的重視。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①劉建平、李雙清:《論鄉規民約與鄉村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