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執行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力。要堅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理順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同時,不斷提高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素質,樹立責任意識和公共精神,提升服務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人民滿意度。
【關鍵詞】政府 執行力 扁平化 協同機制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政府部門執行力不足的根源探究
關于政府部門執行力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行政體制的痼疾。不同部門之間權力和責任交叉,缺乏明確的界限劃分。界限模糊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責任難以追究。在設置上,缺乏對于不同責任主體及責任內容的具體界定,甚至出現責任主體交叉、重疊或者缺失的現象,呈現“一件事兒很多部門在管,卻無人監管”的悖論,不僅導致相應的流程混亂,民眾辦事不方便,還造成了責任追究困難。這一點在我國食品監管方面表現的最為明顯,即缺乏關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權、責、利方面的法律法規。一方面,缺乏對于地方政府違法行為的界定。另一方面,違法的成本很低或者近乎于沒有成本,客觀上導致了地方政府有權無責,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無法可依甚至有法不依。
缺乏系統、完善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各種生活準則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包括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該具備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及在工作中應該共同遵守的道德標準、行為模式。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核心價值體系尚在探索完善中,行政文化不夠系統、完善建設還較滯后。
公共精神缺失。公共精神缺失不利于政府部門執行力的提高。公共精神就是公民的公共責任意識的外在和內在表現,外在主要體現在行為上,內在則體現在性格上。在現代社會中,公共精神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因為公共精神的缺失,致使地方政府的某些行為缺乏正確的觀念指導,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損害和放棄公共利益,背離了政策的初衷,政府執行力弱化或不盡如人意。
官僚主義和官僚作風仍然存在。個別政府部門工作方法機械、不靈活,思想僵化保守,缺乏創造性,不利于政策的貫徹執行、更難以保障政策執行的效果。
政府部門相關人員責任意識缺失。責任,就是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兒,出了問題敢于承擔。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則為積極、主動,工作中千方百計思慮周全,有條件做好工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把工作做好。現實生活中,個別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缺乏責任意識,工作中推諉扯皮現象屢見不鮮。
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監督機制是制約行政主體的重要外部因素,能夠有效地提高行政主體的執行效率,保證執行效果。監督制度不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行政主體無法可依,這是政府部門執行力滋生問題的土壤。監督主體乏力。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政府機關的監督機關,實際執行過程中,基于權力分配,不乏“有權無力”的現象。具體到政府機構內部,職能交叉,監督機構缺乏獨立性,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僅“放不開嗓子”,更是“甩不開膀子”。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首先,梳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改變以往政府的全能形象,構建“有限政府”,改變以往政府什么都管,什么都一把抓的現象。重視管理職能,在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的履行中更多地承擔管理者的角色。同時,積極引導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個人參與社會公共服務,逐步從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中剝離,著重管理和引導的職能。實現聚焦,集中力量辦大事兒,提高執行力的同時,增強社會公共服務的有效性和專業性。
其次,科學界定政府內部各部門的職能,明確各部門和各部門內部工作人員的責、權、利,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打造權責一致的行政管理體系。梳理制定辦事流程,簡化辦事環節和部門之間的流轉環節,使各部門之間溝通順暢,流轉通暢,提高部門之間溝通的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這是提高政府部門執行力的必要條件之一。
再次,在各部門間實行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減少了流轉環節和執行層次,簡潔、高效,真正方便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兒、謀利益。借鑒現今企業流行的發動機文化,推行項目制,將一個個具體的職責或功能規整為項目,提高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培育高效的行政文化
首先,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使政府各行政部門的行政行為有法可依。這是強化政府部門執行力的前提和基礎。加強制度建設,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制度合時合宜,具有可行性。同時,還要注意執行,確保落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其次,培訓公共精神,完善相應的行政規則。構建有序、高效的合作機制。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通過各種方式宣揚。同時,對工作中出現的典型人物要及時給予表揚,充分發揮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以激勵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逐步引導其樹立公共觀念和服務理念。
再次,落實“兩學一做”,用先進的思想武裝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頭腦,提高其整體素質和責任意識,消除“官本位”,樹立“以民為本”和“執政為民”的觀念,引導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
完善社會監督機制
首先,構建健康、有效的監督網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完善黨的監督、建立以人大監督為主體、輿論監督為輔助的監督體系,打造有權有力的政府監督機構。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和政府監督的作用,以保證監督系統有序高效運轉,切實發揮效能。將執行前、執行中、執行后的各種情況都囊括其中,減少盲點和死角,提高監督的效率。
其次,重視執行過程的監督。建立檢查、評估機制,對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通過執行過程的監督,掌握政策推行的具體狀況,承前啟后,為后續推行提供方法論的借鑒和指導。實行政務公開制度,將政府的執行活動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通訊工具,不定期地發布政務信息,讓公眾知曉政策的執行、職務的推進過程,增強執行的透明度。
再次,注重發揮社會監督主體的作用,讓新聞媒介真正成為社會的喉舌,讓社會公民評價與之接觸的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諸如對社保辦事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技能打分,以此監督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提高政府機關的辦事效率,提高人民滿意度。值得注意的是,發揮社會監督主體的作用,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和引導,只有在這只“看得見的手”的規整和引導下,社會監督才能科學、高效,有內涵、有深度。
政府執行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深挖根源,找出真正的癥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逐一治理。要堅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梳理權力機關和政府機關的關系,理順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同時,不斷提高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素質,摒棄官僚主義和官本位,樹立以人為本和執政為民的理念,樹立責任意識和公共精神,提升服務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人民滿意度。此外,還要注意規整制約行政主體行為的外部因素,完善監督機制,還要在培訓先進的行政文化理念上下功夫,不斷完善監督制度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讓政府部門各行政主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打造負責、高效的政府形象!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①莫勇波、張定安:《政府部門執行力問題的根源及強化路徑》,《中國行政管理》,2013年第7期。
②包國憲、王學軍:《我國政府績效治理體系構建及其對策建議》,《行政論壇》,2013年第6期。
責編/肖晗題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