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次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的中央全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全黨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以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全黨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黨的各級組織必須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自覺抓好學習、增強黨性修養。”[1]綜合此前相關調查、公開報道和各方面反映情況, 一些黨員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特別是長期執政條件下出現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仰淡薄現象,是我們今天“全面從嚴治黨”最應當聚焦并著手解決的重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被稱為“史上最強”措施之一的是中紀委在通報對違紀黨員領導干部的處分決定時,突出強調其違反黨紀的性質與事實。據媒體統計,諸如“進行非組織政治活動”“對抗組織審查”“違反政治紀律”“搞團團伙伙”“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等表述,多次出現在中紀委的通報中,體現了中紀委對“紀委不是黨內的公檢法”“嚴格紀法區分”“‘依紀’而不是‘依法’開展紀律審查工作”的踐行。紀檢工作上要體現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于法,組織工作上要對黨員領導干部提出更高更嚴要求,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從嚴治黨的兩大基本思路。不久前,中紀委一句新的對違紀的表述——在對國家統計局原局長王保安的處分通報中指出其“毫無政治信仰”,引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關注。
斯大林在《悼列寧》一文中說過,我們共產黨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2]。這里的“特殊”,特就特在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不僅是組織體系,也是信仰體系,這個黨的每一個成員都應當有明確的政治信仰。共產黨“有自己的完整世界觀即馬克思主義,它要求黨員相信馬克思主義”[3]。2012年11月,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活動時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就談到了信念與信仰問題。他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4]作為曾經的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王保安及其所代表的一批具有相同性質的黨內腐敗分子為何“毫無政治信仰”,以及如何鏟除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可以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做一點理論上的分析。
部分黨員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動搖的基本成因
有學者曾說,政府一旦陷入“塔西陀陷阱”中,老百姓就會成為“老不信”。與之類似,喪失了理想信念的黨政領導干部也會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老不信”——他們不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不信共產主義是人類前途、不信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能夠取得成功,而沉迷于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大肆斂財等與共產黨宗旨相違背的生活方式之中。他們的所作所為,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造就“四個鐵一般”干部的要求謬以千里。筆者認為,深究這一現象的基本成因必須從內外兩方面來歸納總結。
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對部分黨員干部政治信仰產生外部影響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導致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期,這使得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對于“資本主義能否終結歷史、社會主義是否大勢已去”這個問題產生了思想上的疑惑,從外因方面引發信仰危機的出現——“信仰問題之所以在改革開放以來日益凸顯,就在于社會主義的前景始終是一切爭論的焦點”[5]。如果不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正確看待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性質、使命和趨勢,就會在兩個歷史維度上作出錯誤的判斷——對于過去,我們黨以及黨員領導干部自身的奮斗史將會被徹底否定;對于未來,向著什么樣的社會理想繼續前進的動力將會被徹底喪失。
精神上沒有“鈣”的支撐,消極腐敗的思想就會乘虛而入。從黨的建設角度加以考察,馬克思主義理論界普遍贊同“蘇共的蛻化變質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6]。蘇東劇變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使社會主義事業和人類解放事業遭受到了巨大挫折。在那個緊要的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為全黨作出了表率——他指出:“中國是大國,也可以說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不垮,世界的社會主義事業就垮不了。東歐、蘇聯的事件從反面教育了我們,壞事變成了好事。問題是我們要善于把壞事變成好事,再把這樣的好事變成傳統,永遠丟不得祖宗,這個祖宗就是馬克思主義。” [7]
在中國,把壞事變成好事的關鍵,是要吸取蘇東國家后期領導人治黨軟弱、治國無為的教訓,堅定不移地狠抓從嚴治黨。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強調:“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有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8]我們常說,“南方談話”是一篇偉大的解放思想宣言書,鄧小平同志鏗鏘有力的論斷極大地解放了我們的思想,給予我們毫不動搖地信仰《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必然”、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以信心、勇氣和力量。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了蓬勃生機,非但沒有步蘇東之后塵,反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8000美元。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無可辯駁地終結了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越來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向往社會主義的人們“信仰重建”的基本依據。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者的黨員領導干部,如果在今天依然追問社會主義前景問題,并以此作為自己理想喪失的擋箭牌,恐怕越來越不合時宜,只能暴露出自己是政治上的糊涂人。
經受不住“四大考驗”內在地導致部分黨員干部信仰缺失
造成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信仰缺失的內因即根本原因,是他們在思想上沒能經受住“四大考驗”,在一系列攸關我們黨執政地位的挑戰面前敗下陣來。黨的十八大報告一個突出的歷史性貢獻,就是提出了我們黨當前面臨且必須贏得的長期、復雜、嚴峻的四大考驗,即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和外部環境考驗。在這四大考驗中,改革開放考驗和市場經濟考驗既是經典作家沒有論述過的新問題,又是對黨長期執政更具致命性的挑戰。“后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丹尼爾•貝爾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問題都出現在‘革命的第二天’。那時,世俗世界將重新侵犯人的意識。”[10]具體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丹尼爾•貝爾所言的“世俗世界”就是一些人鼓吹所謂“告別革命”“告別崇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