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五位一體 > 政治篇 > 正文

發展權:中國的理念、實踐與貢獻(全文)(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6年12月

六、全面提升社會發展

中國以追求全體人民共享發展和共同富裕為發展目標。多年來,中國致力于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建立和完善各類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制度,不斷改善社會保障水平,努力供給有效的社會資源,促進教育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人民健康權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嬰兒死亡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00‰下降到2015年的8.1‰,孕產婦死亡率從1500/10萬下降到20.1/10萬。1978年至2015年,國家衛生總費用從110.21億元增長到40974.64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從35.44億元增長到12475.28億元;人均衛生費用從11.5元增長到2980.8元;醫療衛生機構從169732個增長到983528個;衛生人員總數從788.3萬人增長到1069.39萬人。2015年,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數達到36.1萬個,覆蓋率為52.9%。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床位從1991年的82.8萬張增長到2015年的732.9萬張,其中養老服務床位從78.3萬張增長到672.7萬張,兒童床位從0.7萬張增長到10萬張。1988年至2015年,通過實施國家重點康復工程,累計為2797.8萬各類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截至2015年年底,殘疾人康復機構達7111個,專業人員達19.2萬人;為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提供服務的各級各類托養機構達到6352個,比2010年增加了2323個。2016年10月,中國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全民健身生活化”。

——覆蓋全社會的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中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了勞動者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銜接政策,2015年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58億人,城鄉居民實際領取養老待遇人數為1.48億人。中國建立了覆蓋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障體系,截至2015年年底,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內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3.36億人,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80%以上、70%以上和75%左右,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1994年至2015年,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從7967.8萬人增長到17609.2萬人,2015年保險基金收入達1364.63億元,基金支出736.45億元,每人每月平均領取失業保險金增加到968.4元;工傷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初步形成,參保人數從1822萬人增長到2143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從916萬人增加到17771萬人。

——社會救助力度不斷加大。1997年,中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先后頒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保障全體公民平等獲取社會救助的權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從1996年的84.9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1701.1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從1999年的265.8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4903.6萬人。中國不斷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2011年正式建立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2015年城市低保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451元,月人均補助水平317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265元,月人均補助水平147元。中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防災減災救災規劃和法規,災害救助工作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至2015年,累計下撥中央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694.6億元,年均99億元。2015年全國實施醫療救助9523.8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298.5億元。為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而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群眾提供臨時救助,2015年共有667.1萬戶次家庭獲得臨時救助。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不斷完善,全國共建立32個省級、316個市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煤礦、非煤礦山、化工等重點行業領域應急救援基地和應急救援隊伍964個,2015年參與12438起救援,搶救遇險44344人。

——教育公平得到更好落實。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等工程,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教學點基本辦學條件。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法律規定,推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惠及1.4億學生,其中包括1300多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3000萬以上寄宿制學生、1200萬左右民辦學校就讀學生、500萬左右小規模學校的學生和特殊教育學生。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3000多萬學生。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的人數,自2012年起實施國家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等專項計劃,2015年共招收7.5萬名學生,比2014年增長了10.5%。

區域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提高中西部省份高考錄取率,擴大“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規模,2015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0年的15.3個百分點縮小至5個百分點以內。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央財政加大投入力度,加強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提升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

群體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女性教育獲得長足發展,2013年女性15歲及以上文盲率為6.7%,比1995年降低17.4個百分點,女性文盲人口比1995年減少7000多萬,女性人均受教育的增幅和文盲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男性。確保流動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共接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367萬人,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保持在80%,另有近6%通過政府購買學位在民辦學校就讀。2016年,國務院公布《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擴大殘疾人受教育機會,基本實現30萬人口以上且殘疾兒童較多的縣都有1所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校,支持建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鼓勵普通學校接收特殊兒童,為殘疾學生參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促進整合教育,盲、聾、智障三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90%。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實現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2015年全國共資助各級各類學生8433.31多萬人次,比2009年增長29.36%;資助總額超過1560.25億元,是2009年的2.25倍。

少數民族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已形成了包括民族小學、民族中學、民族職業院校、民族高等學校在內的民族教育體系。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少數民族文盲率在95%以上,全國僅有1所少數民族高等學校。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普通高校中只有少數民族學生1300人,占比1.4%。到2015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全國少數民族在校學生達到2595.57萬人,已有各類少數民族高等學校32所,少數民族本專科學生達214.29萬人,占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的比例為8.16%。少數民族享受高等教育發展權利的水平逐步提高、范圍日益擴大,實現對所有少數民族從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蓋,55個少數民族都有了研究生,2012—2015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共招收培養1.6萬名碩士研究生,4000名博士研究生。

上一頁 1 234567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發展權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