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實政治運轉中,對抗式民主造成許多相互否決的現象,在國際關系中,還出現外交承諾的隨意性,成為全球有效治理的國內制度障礙。這種現象人們目睹了很多,也是這些年來西式民主受到越來越多批評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民主政治 意識形態 西式民主 【中圖分類號】D08 【文獻標識碼】A
民主既是一個政治話題,也是一個學術話題。世界上很多國家政界和學界都在使用“民主”這個概念,但是對民主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異。從思維推理上說,一旦人們共用了一個含義差別很大的概念以后,在關于這個概念及其衍生含義的認識問題上是最容易產生混亂的。近年來,西式民主出現很大的問題,從一度的攻勢轉為頹勢。為此,很有必要從思維、邏輯、實踐上把民主問題說清楚,回到中國立場來談民主,形成中國學術在民主話題上的自信。
民主問題上思維誤區
篤信西式民主的人認為民主沒有東西南北之別,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
當 A≠A≠A≠A的時候,我們說這是同名異義現象,當A=B=C=D時,我們說這是同義異名現象。人的認識系統最忌諱使用同名異義的詞匯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會造成很大的歧義,不知所云。我國很多地名,在古今名稱并沒有變化,但是其轄屬的范圍卻有大小,因而不可同日而語,由此機械地、不變地用來定位和導航,必然出現很大的問題。在思維上,如果我們用同名異義的詞來進行思維導航,同樣也會出現認知混亂。這就是社會科學中廣泛存在的“共名”困惑。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學習和研究的人員,必須要有這個學術心理準備,如果不認識到這個問題,往往身陷茫茫大海而不知何往。
為了便于認識民主問題,中國的學術解決方案是在民主前面加個限定詞,從而便于討論,因此就有美國式民主、美國特色民主、西式民主、中國式民主、中國特色民主這樣的說法。這種學術表達至少有三個優點,一是表明美國和西方講的民主不具有普遍的含義,二是有了限定詞以后便于人們識別實踐中的民主形態,三是中國尊重別國基于國情和歷史選擇的民主制度。
然而,這種學術表達會讓篤信西式民主的人感覺不舒服,因為一些人可能認為民主沒有東西南北之別,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這種認識實際上又從共名的困惑掉到二元對立思維陷阱中,在學術探索中,先驗地把一個東西或符號作為唯一真,同時把所有與其不同的東西或符號假設為所有假,這既是唯靈論、唯心主義的,也是違背獨立自由探索的學術精神的,不利于學術研究的進步。至于在觀念上把西式民主作為唯一、普遍的教義,這已經不是學術探討的范疇了,因為人們很難同將某種觀念神學化的一方進行正常的學術對話的。因而,在關于民主話題的國際學術交流中,檢驗對方究竟是從宣傳/教義還是學術層面討論民主,可以通過其對“美國特色的民主”、“西式民主”這樣的詞匯是否敏感進行判斷。在同那些搞“民主輸出”的人交流中,當你頻繁地使用“美國特色的民主”、“西式民主”這些詞匯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對方滿臉的不悅。
反過來,也有人可能說“中國特色民主”、“中國式民主”只有特殊性沒有普遍性,因而不能算人類政治文明的一部分。這種思維又從共名的困惑、二元對立思維掉到一元論陷阱中。人們對世界政治中多樣道路和制度認識得愈多,就愈加理解強求一致可能對人類政治文明進步的危害性,中國對人類探索更好社會制度解決方案的貢獻不在于像西方過去那樣輸出自己的制度,而在于治國理政交流互鑒中實現不同制度的和諧共生,這可能恰恰是不同制度的共處之道。如果中國也像個別西方國家那樣將自己的東西打扮成普世的并予以推廣,今日這些國家在世界上面臨的問題,也必將是中國未來的問題。就此來說,在制度問題上保持謙虛的多元觀,比一元觀更有利于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因此,關于民主的復數、多元表達,毋寧是一種謙遜的、值得倡導的一種學術解決方案。
民主的標桿
在西式民主的對外宣傳和學術研究中,常常將多黨競爭視為是否民主的一個標準,其他國家政治發展只有向這個標準看齊才能視為民主化了
我們很容易從共名、二元對立、一元論等思維陷阱中揭示民主問題上的認識困惑,然而即便人們明了這個道理,思維慣性還是會使有些人自覺不自覺地存在向西式民主標準的看齊和靠攏意識。在西式民主苦心對外宣傳和推廣中,其從學術上確立了關于所謂民主的一些普遍標準,以致人們腦海中一出現“民主”這個概念的時候,下意識地存在向這些標準的學術看齊意識。對此,應該如何從這個誤區中走出來呢?
批判是學術進步的動力,喪失批判的學術必然沒有活力。人們沉湎于現代西方民主學說所確立的一些標準上,然而人們似乎缺少必要的批判和懷疑精神,不敢去作質疑。比如說,這些標準不代表民主的真諦,甚至沒有勇氣勇敢地發問:“這些標準根本不是民主的標準!”這個時候,所謂西式民主的那些標桿必然在人們的思想自覺和思想解放進程中走向衰微。 我們用一個現實生活中人們直觀感受比較普遍的例子說明這個問題。在西式民主的對外宣傳和學術研究中,常常將多黨競爭視為是否民主的一個標準,其他國家政治發展只有向這個標準看齊才能視為民主化了。從學術規范角度來說,批評別人基于歷史和國情選擇的政治制度是不妥當的,不啻是對別人制度的一種冒犯,但這不妨礙人們從學理角度討論問題,比如,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多黨競爭形成的對抗式民主不符合民主和國家治理的常識。民主的本義是人民民主,是形成在國家治理中用于團結各方面力量、有序調動和激發各個階層和群體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的一套制度體系,人民廣泛的一致性和整體性并不必然通過各派對立的方式實現國家有效治理。
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后,多黨制的出現滿足了當時貴族、地主、新興工商階層等分割政治權力的需要,通過代議制和多黨制的魔術效應,將人民的意愿人為分流到不同黨派下,從而制造了民主的假象,這個時候,人民民主的整體性被現實政治設計中的對抗分裂制度巧妙地替代了。在現實政治運轉中,對抗式民主造成許多相互否決的現象,在國際關系中,還出現外交承諾的隨意性,成為有效全球治理的國內制度障礙。這種現象人們目睹了很多,也是這些年來西式民主受到越來越多人批評的原因之一。類似這些問題,在一個廣泛代表人民權益政黨領導的民主國家,不太容易出現。這并不是說后者的民主政治就不會出現問題,然而出現的問題并不必然需要去借助移植競爭性多黨制來解決,后者在自己的民主標準下創造性地發展出協商民主這樣新的形態,保護、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這句話引申開來的另外一個含義,就是在民主制度建設問題上,關鍵是如何鞏固和發展好適合自己的制度,而不是盲目追趕一個彼岸世界的制度。一個穿四十二號碼鞋的人,沒有必要抱著追趕意識,一定要去穿四十四號碼的鞋,他只有穿適合自己的鞋才能行走舒適和方便。西式民主對外宣傳中制造出一個不是標準的民主觀念,假如人們拋棄了這個追趕幻想,形成向自己民主政治標桿的看齊意識,回到立足本國歷史和國情,腳踏實地地思考自身制度建設,其在民主政治的創造性方面才能取得受人尊重的成果。
從學術發展趨勢上看,西方學界在反思自身民主問題過程中出現兩個方向,一是建設性方向,也就是怎樣改革和完善自己特色的民主制度體系;二是否定性方向,也就是否定民主的意義。后一種怕民主、反民主、否定民主的動向尤其值得關注。“民主”這個詞在西方政治學早期本來并不是一個好詞,在其后來近千年的歷史中也不是一個關鍵詞,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短期被改造成一個好詞,后來成為社會主義運動的專有詞,在冷戰時期同社會主義的競爭中苦心改造又奪回了這個詞,而在當今西式民主頹勢中,其很可能拋棄這個詞。后一種動向是觀察一些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和學術關系變化的一個重要口子。因為在英語學術界已經出現一個新動向,認為“民主”不是美國的政治價值,“共和”才是美國的政治價值。對此我們要有必要的理論洞察力和鑒別力,絕不能再跟著美國學術議程東施效顰、亦步亦趨了。
民主的學術表達
20世紀以來西方意識形態生產的重點之一,是將西式民主打造成一個普遍性的概念,為此,幾代學者齊心協力,將其意識形態宣傳和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統合在一起
民主既是政治問題也是學術問題,民主是一種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同時也是一套學術話語體系,兩者不應是對立沖突的,而是相互補充的。人們容易把政治和學術對立起來,實際上兩者在政治世界中很難分開。這個問題看不清楚,往往很容易把西式民主對外推廣中的宣傳內容誤以為是學術(例如福山的民主理論),失去必要的學術鑒別能力;如果看明白了,對于西式民主汗牛充棟的著作可以化繁為簡,不必要字句珠璣般研讀。
20世紀以來西方意識形態生產的重點之一,是將西式民主打造成一個普遍性的概念,為此,可謂幾代學者齊心協力,將精力投入到這個文化生產活動中,從而大致完成其意識形態和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相結合的思想統一過程。美國特色的政治學話語體系、學術體系是伴隨這個過程形成的。就民主學說而言,簡單地說,這個過程是通過傳統和正統的塑造完成的。第一,民主的傳統,古代在希臘,近代在資產階級革命的經典作家作品中,當代則在英美。第二,民主的正統,則是通過前面所說的通過將西式民主的特點樹立為民主的普遍標準來完成的。幾乎大部分西方民主學說書都是按照這個套路來寫的。
受此影響,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史也接受了這套表述,從而導致走獨立自主的政治發展道路與接受西式民主學術話語表述之間的焦慮問題。人們陷在西式民主學術話語表達的局限之中,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探索更好社會制度的認識和思想障礙。一些國家在接受這套歷史敘事后,其本國各個階段歷史書寫的銜接出現很大的對立和沖突。以西式民主學說中的民主化敘事來看,人們一般不加鑒別地接受亨廷頓所謂的民主化分期說,然而這個敘事的鋪開是以西式民主為標桿展開的,其中看不到社會主義民主運動、非殖民化追求民主建國運動這些潮流在世界歷史中的進步意義,所謂民主化,準確地說是民主西方化。就此而言,亨廷頓關于民主化的著作更多地是一種意識形態,而不完全是學術。那些獨立自主地走自己政治道路的國家,其政治史如果簡單參照這個標準來書寫,自然出現很大困惑和焦慮。
民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中國共產黨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完善民主。這套價值體系同樣需要與哲學社會科學關于民主的學術表達契合在一起。因此,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中關于民主的學術表達,實際上也面臨著傳統和正統的確立問題。所謂傳統的接續,來自中國傳統治國理政中“民”的思想,來自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來自中國共產黨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民主制度設計和民主政治實踐,這是一個源流問題;所謂正統的確立,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標準下理解和思考自身民主建設的內容和發展方向。這個進程的完成也就是中國特色政治學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學科體系的構建過程。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西式民主怎么了》,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年。
②趙憶寧:《探訪美國政黨政治》,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責編/周素麗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