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效監管有助于食品產業良性發展
只有建立強大的監管,制定對質量安全的權威評價標準,有效解決質量安全信息嚴重不對稱問題,才可以穩定消費者信心,降低交易成本,推動市場交易的實現。在食品安全領域,政府監管不僅是消費者所必需的,也是農業和食品工業發展所必需的,是切實為市場創造價值的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食品供應有關的產業演進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監管不是食品產業發展的阻礙力量,而是重要的推力。美國在過去一個世紀里不斷加強監管的實踐,就是一個對食品產業加強監管、推動產業發展和創新、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成功案例。比較各國食品安全狀況,我們也會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解決得比較好的國家和地區,其食品產業發展一般都比較好,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
產業生態比較健康,上下游相互服務、相互制約。在英國,四家遍及全國的大型連鎖超市集團占據了80%的英國食品消費份額,超市集團的食品安全標準可以對供應鏈上游企業形成有效制約,政府監管可以減少很多工作。在美國,大企業高度關注食品安全法規,積極參與法規制度的建設,建言獻策,并有強烈的行業代表的意識,主動充分表達行業利益,在法規制定階段即與監管部門保持良好合作。一旦法規出臺,企業自覺執行的意識和意愿也比較強烈。對于一些能力弱的小企業,市場上也能產生相應的大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幫助合規。典型的案例是,美國藝康公司從一家提供清洗劑、消毒液產品的公司發展成為食品安全企業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可以為購買其洗消產品的餐館、賓館提供符合HACCP要求的整套解決方案,包括流程設計、員工培訓、定期檢查、糾錯反饋,等等。
提供各種食品安全服務的第三方發達。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在食品研發、生產、包裝、儲運、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有專注于本環節的協會組織,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員培訓、市場拓展、科研開發、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等專業服務,也承擔政府的委托項目,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技術咨詢、決策參考等服務。例如,英國的卡姆登食品研究協會作為一家由一些食品企業發起成立的、專注于食品工業研究與創新的跨國公司,擁有非常先進的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在微生物、化學及物理異物污染分析等方面實力雄厚,其既為烘焙企業提供新產品研發生產線和實驗室,也為食品生產企業提供第三方檢查和認證,甚至可為食品的可追溯性提供咨詢。政府部門也愿意支持這類第三方組織的發展和工作開展,甚至將很多原由政府承擔的工作,也交由行業組織來承擔。例如,法國監管部門會定期將企業檢查情況反饋給行業協會,要求協會組織企業整改。
整個產業對于監管的依從性比較好。多數企業都能夠按照法規要求針對自身特點制定保障食品安全的計劃,形成有特色的做法。例如,美國荷美爾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企業內部的食品安全審計,包括對常規檢查、收購、產品召回等工作進行審核;對企業投資的新項目,要進行分析研究,確保原料采購、生產加工過程和生產環境中的化學、物理和微生物風險都能夠得到正確識別并被有效控制。中小企業則借助咨詢公司、行業協會等的力量,因地制宜地落實法規要求。而整個社會也會理性考慮產業的實際情況,要求監管部門保持適當的監管彈性。
政府有效監管要教育與懲治并重
政府監管的目標是維護良好安全狀況和市場交易秩序,最理想的狀況是整個市場的自我約束和自我規范。為實現這一監管理想,政府監管必須緊緊依靠科學。只有掌握食品安全的科學規律,并將其轉化為法規標準,才能教育、引導、規范產業行為,才能發現、控制安全隱患,才能及時懲罰違法犯罪,保護公眾健康。政府監管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開展的工作很多,但有兩個重要的基本點。
一是正面教育。重點是支持對食品供應體系上各個環節的所有利益相關方開展正面教育。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教育,提高食品業界保障食品安全的意識和能力,從根本上提高產品的食品安全性。一般來說,此類教育主要由企業自行組織和安排,監管部門不直接開展。但也有的國家認為合格的從業人員對于維護食品的競爭力至關重要,因此在相關從業人員培訓方面投入巨大。例如,法國農業部有大量預算資金用于建設維護國民教育體系中的職業教育機構,并支持這些機構開展對農民和食品生產企業員工的職業技術教育。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監管部門對于從業人員教育形式也日益多樣化。例如,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通過制作動畫片和宣傳頁、編制系列課程、開放網絡會議,對從業人員進行免費教育。對消費者進行教育,旨在使消費具備更多食品安全知識,在選購食品時更容易選擇安全食品,在面對食品安全事故時也能更理智地面對,以及有能力維護權益。此類教育一般由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來開展,監管部門需要積極參與。如美國馬薩諸塞州設立了“食品安全教育伙伴關系”項目,地方衛生官員、教育工作者、食品產業界和消費者加入其中,共同開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動,使食品業的從業人員和消費者能夠通過合作、交流和協調利用資源與服務,輕松地獲得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教育和培訓。消費者教育活動通常都有簡單實用、易讀易懂的特點,重視“從娃娃抓起”。
二是嚴懲違法犯罪。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2月17日,美國發生了由鼠傷寒沙門菌導致的食源性疾病暴發,44個州報告了642個實驗室確診病例,9人死亡。流行病學及實驗室檢測結果表明,致病食品為污染了鼠傷寒沙門菌的花生醬。這一事件引發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食品召回,最終導致肇事花生醬公司破產倒閉。2015年9月,肇事公司老板被法院判處28年的重刑,這是美國司法史上首次用刑事罪來審判食物中毒案件。這一事件對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的修訂與通過產生了重大推動作用,同時也是對企業和社會的最好教育。監管部門積極作為,對于所有可能的違法犯罪行為都采取“可置信的懲罰”,是對產業最好的服務,也是對違法犯罪最有力的震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