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應用修正后的以知識存量、勞動生產率、產業結構轉換能力三個指標為核心的經濟轉型能力評價體系,結合相關的公開統計數據,對遼寧省14地市的經濟轉型能力進行測算,經過對不同地市間經濟轉型能力得分、分項指標得分的比較,對各地市的經濟轉型問題進行探索性研究。
我們此前曾分別對全國31省、福建、浙江、江蘇、陜西、廣東等省所轄地市(及州、地市級地區)的經濟轉型能力進行了測評及排名。本次測評是以遼寧省14地市為對象,在堅持指標數據的可獲取性、一致性的原則下,對應用的指標數據、指標權重的設計進行了略微調整。
理論模型:經濟轉型能力評價體系。
核心指標:知識存量、勞動生產率、產業結構轉換能力。
測評范圍:遼寧省14地市。
測評方法:相關性分析、功效函數轉換。
數據來源:遼寧省及14地市統計局官網或統計信息網,主要是遼寧省2015年統計年鑒、遼寧省14地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遼寧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測評結果:
主要發現:
·大連的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和人均GDP在14地市中均排名第1,屬于經濟轉型能力和人均GDP雙高的典型城市。為此,進一步總結大連的經濟轉型經驗和做法,對于其他地市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錦州的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4地市中排名第4,人均GDP在14地市中排在第10,屬于人均GDP排名靠后但經濟轉型能力較強的典型城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錦州市經濟轉型能力排名綜合得分較高,主要得益于該市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較靠前。
·鞍山的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4地市中排名第11,人均GDP在14地市中排在第4,屬于人均GDP排名靠前但經濟轉型能力排名靠后的城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和該市勞動生產率、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靠后有關。
·葫蘆島的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4地市中排名第14,人均GDP在14地市中排在第14,屬于人均GDP、經濟轉型能力均排名靠后的城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和該市知識存量、勞動生產率排名靠后有關。為此,對于葫蘆島市,更好實現轉型與發展的同步推進,是其今后工作的重點。
從亞當•斯密把經濟增長問題作為總題目來進行研究開始,經濟增長理論發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其中,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等過去一直被主流經濟學家認為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問題,而經濟增長的質量,如經濟增長的結果、前景等問題直到近期才逐步受到關注。亞諾什•科爾內在《突進與和諧的增長》一書中曾經指出,“翻閱一下關于經濟增長理論的浩瀚文獻,我們發現,到處都在用寬泛的數量指標來描述增長過程,而發展過程的質量方面幾乎完全被忽略了”。在多恩布什與費希爾的《宏觀經濟學》中,經濟增長過程被認為“是生產要素積累和資源利用的改進或要素生產率增加的結果”。其中,“生產要素的積累”是強調經濟增長的數量,“資源利用的改進或要素生產率增加(包括生產要素的再配置等)”則是強調經濟增長的質量。